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现代性立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00:18
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是当代社会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当大众走进文化生活,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良莠不齐的文化产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大众文化的意义和功用也在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文化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诸多文化研究思想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旨在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法西斯极权统治下的德国社会和大众文化现象滋生的美国社会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文化危机,他们继承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探索,创立了以霍克海默、阿多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理论。哈贝马斯则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对大众文化的探索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因而从“生活世界”出发,立足“理想的交往情境”,完成了对大众文化理论的现代性重建。但与此同时,哈贝马斯也指出,现代性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虽然法兰克福的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存在着悲观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不足,但这并不能磨灭...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态综述
二、思路和创新点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大众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渊源
第一节 时代语境
一、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文化危机
二、法西斯极权统治下的德国社会
三、大众文化现象滋生的美国社会
第二节 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三、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章 现代性的危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大众文化”概念辨析
二、“大众文化”与“肯定文化”、“文化工业”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特征
一、商品性
二、标准化
三、单向度
第三章 现代性的重建
第一节 “生活世界”概念辨析
第二节 面向生活世界的大众文化理论重塑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
二、大众文化的性质
三、大众文化与技术
四、大众文化的重塑方案
第三节 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第四章 大众文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文化发展问题透视
一、“物”的崇拜
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三、文化娱乐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以批判眼光看待文化研究
二、建立适合于本土的文化研究模式
三、发挥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
四、正确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6315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态综述
二、思路和创新点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大众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渊源
第一节 时代语境
一、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文化危机
二、法西斯极权统治下的德国社会
三、大众文化现象滋生的美国社会
第二节 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三、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第二章 现代性的危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阐述
一、“大众文化”概念辨析
二、“大众文化”与“肯定文化”、“文化工业”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特征
一、商品性
二、标准化
三、单向度
第三章 现代性的重建
第一节 “生活世界”概念辨析
第二节 面向生活世界的大众文化理论重塑
一、大众文化的界定
二、大众文化的性质
三、大众文化与技术
四、大众文化的重塑方案
第三节 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
第四章 大众文化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中国现代性文化发展问题透视
一、“物”的崇拜
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三、文化娱乐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以批判眼光看待文化研究
二、建立适合于本土的文化研究模式
三、发挥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
四、正确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63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6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