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文昌宫(阁)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03:05
  文昌信仰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隋唐之后门阀制度的衰退导致读书人做官入仕的唯一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而文昌帝君作为掌管人间文运禄籍的神,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自不言而喻,文昌宫(阁)作为传播文昌信仰的载体,开始应运而生。河西地区自汉武帝设郡以来,文教事业一直繁荣发达,历代皆有贤才辈出,这为之后文昌信仰在该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官方政府都曾规定各地乡绅修建文昌建筑,地方官府应予以奖励,因为文昌帝君所代表的忠孝理念是当时官方所推崇的。河西处于国家西北边陲,是中原王朝的边疆布防重点所在,该地区又是传统农耕民族和西北游牧民族的交汇地区,除去汉族外分布着很多少数民族,民族矛盾较为尖锐,所以在此地兴建文昌建筑除了崇文兴教的作用外,更是寄希望文昌帝君所代表的忠孝仁义理念能作为同化外族、宣扬国威、向关外拓展中央王朝影响力的重要象征。河西地区的文昌建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修建、发展起来的。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文昌宫(阁)调查研究


武威文庙文昌宫平面图①①图片来源于:范文玲:《武威文庙建筑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府城,文昌,张掖


第二章河西地区文昌信仰的传播与文昌宫(阁的现状)149、张掖城文昌祠“文昌祠,在学宫泮池东,山丹县在城西。①”“文昌祠,一在镇远楼,总督殷泰甘提任内塑像,绅士陈宏德等增供魁星于顶层,乾隆四十三年绅士宋元郊、陈瑜补塑重供。一在城上直文庙前,乾隆十三年绅士郭炳、李昌玺、高元振、曹毓瑞、陶良臣等建。一在城西西北隅佑善观侧,明太子少保李东阳碑记:‘乾隆二年绅士秦国英、陈宏德、高元振等募捐,三十九年张掖知县陶士麟重修小门,补塑魁星。提督法灵阿、知府钟赓起、知县陶士麟、陈澍俱有匾额,邑士吴缵周、马奇才募修钟鼓醮楼’。②”乾隆年间记载的文昌祠位于城东南文庙泮池的东侧。道光年间记载的文昌祠总共有三座:镇远楼上一座,修建年代未知,乾隆四十三年由绅士宋元郊、陈瑜补塑重供;州城文庙前有一座,乾隆十三年由绅士郭炳、李昌玺、高元振、曹毓瑞、陶良臣等人修建;张掖城西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在佑善观的旁边,乾隆二年由绅士秦国英、陈宏德、高元振等募捐修建。泮池东侧的文昌祠与后来记载的文昌祠可能有搬迁、重建等联系,但文献中的位置不同,姑且算作不同的个体,即张掖府城文昌祠共有4座。现已不存。图2.2:(乾隆)甘州府城图③①(清)许容:《甘肃通志》卷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②(清)钟赓起:《甘州府志》卷五,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③图片来源:(清)钟赓起:《甘州府志》卷五,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

山丹,道光,县城,文昌


第二章河西地区文昌信仰的传播与文昌宫(阁的现状)1510、山丹县文昌宫“文昌庙,县治北,明正统十四年指挥彭智建。①”“文昌宫,正统十四年创始,至景泰元年落成,数百年来风雨之所飘摇,燥湿之所损动,庙宇催颓不堪言矣……。②”文昌庙,在县城北面,明朝正统十四年由指挥使彭智修建,完工于景泰元年。现已不存。11、山丹县西关文昌宫“文昌宫,西关一所。③”“文昌宫,颜廷彦道光二年修。④”文昌宫位于县城西关,道光二年由山丹知县颜廷彦兴建。现已不存。图2.3:(道光)山丹县城图⑤12、临泽县文昌宫“文昌宫,在县城东关,光绪八年通判杜恩培率文生马恒干、韩国栋、李发春乡约。⑥”①(清)黄景、朱逊志:《山丹县志》卷四,清道光抄本。②(清)黄景、朱逊志:《山丹县志》卷十,清道光抄本。③(清)黄景、朱逊志:《山丹县志》卷六,清道光抄本。④(清)黄景、朱逊志:《山丹县志》卷七,清道光抄本。⑤图片来源:(清)黄景、朱逊志:《山丹县志》卷七,清道光抄本。⑥(民国)王存德、高增贵:《临泽县志》卷一,民国三十二年刊本。


本文编号:3378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78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