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日夜书》中的排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少功《日夜书》中的排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韩少功是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对韩少功小说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文学方面,修辞学方面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排比的运用在韩少功的小说中占很大的比例,是韩少功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无论是小说《马桥词典》还是随笔《暗示》,都能把韩少功精湛的语言修辞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日夜书》中排比的运用更是无处不在,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排比比比皆是。本文就立足于排比这一辞格,收录《日夜书》中全部排比句语料,进行细致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系统的梳理《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的特色,从整体上对韩少功的作品有一个把握,从而更好的解读韩少功的小说作品。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涉及主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等。第一个部分是介绍《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的概况,并把《日夜书》和韩少功代表作之一《马桥词典》中的排比从数量、形式、内容上进行对比研究。第二个部分从排比形式上分类,立足于《日夜书》中搜集的排比语料,从句子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上总结了《日夜书》中排比类型丰富的特点。韩少功在《日夜书》创作过程中大量运用排比修辞,从句法结构上看,不但有单句的排比,还有复句(包含分句)和段落的排比;从句法成分上看,有主语的排比,谓语的排比,宾语的排比和定语,补语的排比。有时甚至是几种排比形式穿插使用,并兼顾其他辞格。排比的语义关系包含了并列性、承接性和递进性三类。第三个部分是从排比的内容上进行的分类研究,《日夜书》中排比的运用在内容上涉及广泛,有人物的排比和非人物的排比两大类,这都能看出韩少功创造过程中运用排比的灵活多样,且无处不在,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第四部分从排比运用的功能作用来阐述总结韩少功《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特色,具体分析了《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的表达功能、审美功能以及篇章功能等。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韩少功 《日夜书》 排比特色 形式 内容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0.1 研究缘起及意义8
- 0.2 研究现状8-11
- 0.2.1 韩少功作品的研究现状9-10
- 0.2.2 《日夜书》的研究现状10-11
-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1-12
- 第1章 《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的概况12-14
- 1.1 韩少功及其小说《日夜书》的简要介绍12
- 1.2《日夜书》中排比运用的简要介绍12-14
- 第2章 《日夜书》中排比的类型14-31
- 2.1 从结构形式上看14-27
- 2.1.1 句子的排比14-21
- 2.1.2 句法成分排比21-27
- 2.2 从语义关系上看27-31
- 2.2.1 并列性排比27-28
- 2.2.2 承接性排比28-29
- 2.2.3 递进性排比29-31
- 第3章 《日夜书》中排比描写的内容31-38
- 3.1 人物描写的排比31-35
- 3.1.1 动作行为描写的排比31-32
- 3.1.2 外貌描写的排比32-33
- 3.1.3 心理描写的排比33-34
- 3.1.4 本性描写的排比34
- 3.1.5 状态描写的排比34-35
- 3.2 非人物描写的排比35-38
- 3.2.1 动物描写的排比35-36
- 3.2.2 事物描写的排比36-38
- 第4章 《日夜书》中排比的功能38-47
- 4.1 表达功能38-42
- 4.1.1 塑造人物38-41
- 4.1.2 描写环境41-42
- 4.2 审美功能42-44
- 4.2.1 情感美42-43
- 4.2.2 形象美43-44
- 4.3 篇章功能44-47
- 4.3.1 辅助情节44-45
- 4.3.2 照应语境45-46
- 4.3.3 构建语言风格46-47
- 第5章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灯;返归乡村 坚守自己——韩少功近况访谈录[J];理论与创作;2001年01期
2 何长年;清醒与绝望 批判与坚守——论韩少功的散文创作[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王春林 ,贾捷;清醒的迷失者——韩少功小说集《领袖之死》印象[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4期
4 芳菲;一次健康精神运动的肇始——读韩少功的《暗示》[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5 晓华,汪政,韩少功;“大文”无体——韩少功新作《暗示》略说[J];名作欣赏;2003年11期
6 南帆;;文明的悖论——有感于韩少功的《暗示》[J];出版广角;2003年04期
7 南帆;推荐韩少功《伪小人》[J];语文建设;2004年03期
8 ;韩少功主要著作目录[J];小说评论;2004年06期
9 邓菡彬;对抗重复:2004年期刊中的韩少功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3期
10 边远;;对民间的探索和追问——从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关系解读韩少功的创作[J];学术交流;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龚政文;;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盐旗伸一郎;;寻不完的根——今看韩少功的一九八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3 赵妍;;韩少功推出新作《日夜书》描写知青一代的当下命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亚平;韩少功回到心灵的故乡[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赵瑜;韩少功的时间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韩少功:文化放要更宽,管要更严[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任胜;韩少功和乡村教师聊育人[N];湖南日报;2010年
5 刘燕;韩少功不谈文学只谈现实[N];东莞日报;2011年
6 对话者 作家 韩少功 本报编辑 胡妍妍;韩少功:好小说都是“放血”之作[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木叶;韩少功:从文革时代到改革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张伯存;韩少功:含混的《暗示》[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杨柳;韩少功:写到生时方是熟[N];中国文化报;2002年
10 陈仲庚;什么东西在“逼”韩少功?[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宏光;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武汉大学;2008年
2 龚政文;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蕊;新世纪韩少功文学创作论[D];河北大学;2010年
2 吴馨;论韩少功的文学理想[D];海南大学;2015年
3 易洋;新世纪韩少功的跨文体写作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刘静;韩少功《日夜书》中的排比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周丽;乡野精神的执守与超越[D];湖南大学;2009年
6 董琳;论韩少功创作中的楚文化意蕴[D];河南大学;2010年
7 屈小会;韩少功:现代汉语的守望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倩;楚地之子—韩少功创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睢晶晶;论福克纳和韩少功的坚守与反思[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张晶;灵魂的声音——韩少功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韩少功《日夜书》中的排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3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