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使命视角的微信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18:43
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至今还不足十年,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微信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沟通和运行的效率,但是基于微信天然的设计,加之人们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极易引起滥用甚至走向犯罪。随着微信的日益普及,此种现象愈演愈烈。研究微信伦理问题,可以促使微信的伦理问题得到腾讯公司的重视并不断改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对于微信的监管者来说,方便科学引导、规范微信开发和应用的合规合法;对于微信的使用者来说,可以深入了解微信、更好地应用微信,使其在社会交往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通过对企业使命理论、企业伦理理论的阐述,进而提出把企业使命与企业伦理相结合,可以为企业管理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引导企业追求长期价值而不是短期价值,产生积极价值而减少负面价值,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其次,文章重点研究在微信开发设计中潜藏的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被设计得十分巧妙,往往被认为是微信使用者和外部监管者的问题,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腾讯公司。这些伦理问题表现在隐私的出让、信息的获取、利用人性弱点的设计和行为成瘾四个方面...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信支付这些服务很多是由第三方企业提供,人们使用这些服务时,诸如年龄、职业、住址甚至出行路线、所定的酒店信息等等都有可能被服务提供商乃至腾讯所知
基于企业使命视角的微信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18些企业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一个个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用户就变成一堆堆冷冰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甚至比用户更了解他们自己。腾讯则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广告精准投放,如图3.2所示。图3.2微信朋友圈广告不仅如此,只要人们通过微信聊天、视频、购物、支付等一系列操作,用户的隐私就转化为数据有可能沉淀到腾讯公司中。作为企业来说,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哪些是可以获取的,哪些是不该获取的,哪些是可用的,哪些不该用的,腾讯作为微信的开发和运营者,必须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3.4.2信息的获取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现在,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亲身经历才有体会,人们通过互联网所看见的、所读到的、所接收的信息决定一个人有怎样的价值观,对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如何接收信息以及应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们是个挑战,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此并不掌握主动权。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愿意主动获得信息,人们宁愿被动接收信息,这样就产生两方面的伦理问题:一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二是如何控制获取信
基于企业使命视角的微信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个功能。虽然微信一直强调自己是一款熟人社交的工具,但在微信出现的早期,其用户数很长时间都赶不上小米公司的同类型产品“米聊”。直到微信推出“附近的人”功能,用户数才开始爆发,由此开始在社交领域的一路绝尘。“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微信从诞生之初最受欢迎但也是遭受诟病最多的功能。这里,处处充斥着赤裸裸的“约炮”和各种心机叵测的人们。这个功能毫无价值可言,就连微信的创始人、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提到“附近的人”时都说:“我们和附近人的界限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如图3.3所示。图3.3微信附近的人同样饱受诟病的还有曾经火极一时的“微信漂流瓶”。把搭载着自己心愿的瓶子投放在河流或湖泊流向远方,本来是远古时候人类内心的一种美好向往,但这个功能同样被人们用来释放自己的“淫欲”和“贪婪”,充斥着色情、低俗和虚假广告信息。终于,在2018年11月30日,腾讯不得不暂时关闭“漂流瓶”功能。如图3.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络的视觉成瘾机制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的示例[J]. 吕欣,王俊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2)
[2]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微信异化的隐忧及路径抉择[J]. 赵信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3]对当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微信技术为例[J]. 李丽丽. 西部皮革. 2017(18)
[4]从苹果事件看产品伦理[J]. 杜娟,王华斌,郑建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5]微信技术的伦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 杨怀中,李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4)
[6]微信的伦理问题研究[J]. 杜金格. 科技创业月刊. 2014(07)
[7]企业愿景与使命陈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彭涛,王凯. 管理现代化. 2014(03)
[8]“微信”视角下的网络伦理问题[J]. 王东浩,郭静. 中国国情国力. 2013(12)
[9]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6)
[10]企业使命管理精要探析[J]. 张国良,赵素萍. 企业经济. 2010(09)
博士论文
[1]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 程月明.江西财经大学 2012
[2]核心能力战略及实证研究[D]. 田超.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腾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研究[D]. 董慧明.深圳大学 2017
[2]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研究[D]. 王约翰.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基于企业伦理与使命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成长研究[D]. 薛传光.山东大学 2013
[4]初探企业使命的构成[D]. 张明.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4256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微信支付这些服务很多是由第三方企业提供,人们使用这些服务时,诸如年龄、职业、住址甚至出行路线、所定的酒店信息等等都有可能被服务提供商乃至腾讯所知
基于企业使命视角的微信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18些企业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精准画像,一个个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用户就变成一堆堆冷冰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甚至比用户更了解他们自己。腾讯则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广告精准投放,如图3.2所示。图3.2微信朋友圈广告不仅如此,只要人们通过微信聊天、视频、购物、支付等一系列操作,用户的隐私就转化为数据有可能沉淀到腾讯公司中。作为企业来说,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哪些是可以获取的,哪些是不该获取的,哪些是可用的,哪些不该用的,腾讯作为微信的开发和运营者,必须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3.4.2信息的获取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现在,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亲身经历才有体会,人们通过互联网所看见的、所读到的、所接收的信息决定一个人有怎样的价值观,对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如何接收信息以及应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们是个挑战,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此并不掌握主动权。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甚至不愿意主动获得信息,人们宁愿被动接收信息,这样就产生两方面的伦理问题:一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二是如何控制获取信
基于企业使命视角的微信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个功能。虽然微信一直强调自己是一款熟人社交的工具,但在微信出现的早期,其用户数很长时间都赶不上小米公司的同类型产品“米聊”。直到微信推出“附近的人”功能,用户数才开始爆发,由此开始在社交领域的一路绝尘。“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微信从诞生之初最受欢迎但也是遭受诟病最多的功能。这里,处处充斥着赤裸裸的“约炮”和各种心机叵测的人们。这个功能毫无价值可言,就连微信的创始人、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提到“附近的人”时都说:“我们和附近人的界限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如图3.3所示。图3.3微信附近的人同样饱受诟病的还有曾经火极一时的“微信漂流瓶”。把搭载着自己心愿的瓶子投放在河流或湖泊流向远方,本来是远古时候人类内心的一种美好向往,但这个功能同样被人们用来释放自己的“淫欲”和“贪婪”,充斥着色情、低俗和虚假广告信息。终于,在2018年11月30日,腾讯不得不暂时关闭“漂流瓶”功能。如图3.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络的视觉成瘾机制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的示例[J]. 吕欣,王俊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2)
[2]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角下微信异化的隐忧及路径抉择[J]. 赵信彦.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3]对当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微信技术为例[J]. 李丽丽. 西部皮革. 2017(18)
[4]从苹果事件看产品伦理[J]. 杜娟,王华斌,郑建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5]微信技术的伦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 杨怀中,李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6(04)
[6]微信的伦理问题研究[J]. 杜金格. 科技创业月刊. 2014(07)
[7]企业愿景与使命陈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彭涛,王凯. 管理现代化. 2014(03)
[8]“微信”视角下的网络伦理问题[J]. 王东浩,郭静. 中国国情国力. 2013(12)
[9]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6)
[10]企业使命管理精要探析[J]. 张国良,赵素萍. 企业经济. 2010(09)
博士论文
[1]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 程月明.江西财经大学 2012
[2]核心能力战略及实证研究[D]. 田超.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腾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研究[D]. 董慧明.深圳大学 2017
[2]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伦理失范研究[D]. 王约翰.西南政法大学 2016
[3]基于企业伦理与使命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成长研究[D]. 薛传光.山东大学 2013
[4]初探企业使命的构成[D]. 张明.西南交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4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1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