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1-10-14 11:16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每一个民族都保留着独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独特的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每个民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而服饰中的不同纹样则代表着不同民族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内涵。通过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入考察,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理解少数民族对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同认识。从古到今,画家们通过对各个民族服饰纹样的主观审美创造和民精神的不同理解,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此外,通过亲自前往少数民族生活地区进行考察,结合收集的素材,再完成毕业创作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步辇图》阎立本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图4《东丹王出行图》耶律倍2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表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李峰《心原》《唯韵清扬》,孙震生《冬至》《受洗日》等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很好的表达了当代工笔画家对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审美感受。《心原》(见图5)主要描绘了四位藏区妇女游牧的生活,画面之中是被白色的羊群环绕着的藏族妇女们,她们都身着棕色的长袍,动作神态各异,白色的羊群和深色的服饰形成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长袍边上的服饰纹样也增添了装饰性,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服装下摆有藏族典型的十字纹和竖条纹,这种由粗细不同的色块排列而成的纹样有着独特的含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河流,而棕色黄色代表土地,由于高原上环境较为多变,于是藏族的人们就用代表着大自然的五种颜色组成纹样,来祈求天地平安,风调雨顺。这些纹样不仅体现着藏族独有的文化风情,也在画面上与袍子本身大块的棕色形成疏密对比。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藏区草原的壮丽与质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另一幅创作于2014年的作品《唯韵清扬》见(图7),描绘了在苗家古老节日“鼓藏节”中的三位美丽的苗族女鼓手的形象,这三位苗家少女形象美丽典雅,姿态十分优美,均身着红色苗服。画面的主要人物正在整理自己的头饰,人物服饰刻画十分细致,可以看到上半身与下半身纹样有所区别,上半身多以抽象性纹样为主,龙纹为辅,而下半身服饰则以具象型纹样为主,主要是以几种不同的花卉纹样组成,可以看到在对大自然的取材中,大多还是尊重其原有的造型和色彩,体现着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观。通过对红色苗服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了节日的美好氛围。孙震生的《冬至》(见图7)和《受洗日》(见图8)整个画面都以暖色调?
《心原》李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饰之战:绚烂下的悲凉——析《沉香屑第一炉香》[J]. 邓如冰. 名作欣赏. 2008(23)
[2]民族服饰研究[J]. 刘欣.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3]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J]. 胡敬萍. 广西民族研究. 2001(01)
[4]试论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功能[J]. 和晓花. 贵州民族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436053
【文章来源】: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步辇图》阎立本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图4《东丹王出行图》耶律倍2少数民族服饰纹样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表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李峰《心原》《唯韵清扬》,孙震生《冬至》《受洗日》等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很好的表达了当代工笔画家对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审美感受。《心原》(见图5)主要描绘了四位藏区妇女游牧的生活,画面之中是被白色的羊群环绕着的藏族妇女们,她们都身着棕色的长袍,动作神态各异,白色的羊群和深色的服饰形成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长袍边上的服饰纹样也增添了装饰性,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服装下摆有藏族典型的十字纹和竖条纹,这种由粗细不同的色块排列而成的纹样有着独特的含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象征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河流,而棕色黄色代表土地,由于高原上环境较为多变,于是藏族的人们就用代表着大自然的五种颜色组成纹样,来祈求天地平安,风调雨顺。这些纹样不仅体现着藏族独有的文化风情,也在画面上与袍子本身大块的棕色形成疏密对比。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藏区草原的壮丽与质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另一幅创作于2014年的作品《唯韵清扬》见(图7),描绘了在苗家古老节日“鼓藏节”中的三位美丽的苗族女鼓手的形象,这三位苗家少女形象美丽典雅,姿态十分优美,均身着红色苗服。画面的主要人物正在整理自己的头饰,人物服饰刻画十分细致,可以看到上半身与下半身纹样有所区别,上半身多以抽象性纹样为主,龙纹为辅,而下半身服饰则以具象型纹样为主,主要是以几种不同的花卉纹样组成,可以看到在对大自然的取材中,大多还是尊重其原有的造型和色彩,体现着苗族人民朴素的审美观。通过对红色苗服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了节日的美好氛围。孙震生的《冬至》(见图7)和《受洗日》(见图8)整个画面都以暖色调?
《心原》李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饰之战:绚烂下的悲凉——析《沉香屑第一炉香》[J]. 邓如冰. 名作欣赏. 2008(23)
[2]民族服饰研究[J]. 刘欣.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3]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J]. 胡敬萍. 广西民族研究. 2001(01)
[4]试论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功能[J]. 和晓花. 贵州民族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436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36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