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本位”的主题画创作教学探索 ——以校外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7 00:44
  少年强,则国强。儿童(1)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因此儿童美术教育一直备受瞩目。自我国基础美术教育课改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来,校内外美术教育对于儿童与美育的探索步入了新的征程。众所周知,主题画创作在儿童绘画学习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而对儿童主题画创作教学进行研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由于笔者曾在长沙市H美术工作室(2)做过几年的兼职教师,发现在主题画创作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儿童身心发展相悖的教学误区,导致主题画创作教学并未真正赋予儿童“由内向外”的成长力量,达到发展儿童心智的目标。为此,本文便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学龄前期5-6岁儿童,以“童心本位”的主题画创作教学进行探索,以校外教学为例,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且取得了相应的初步成效。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简述了本文研究目的与作用,概述了国内外有关于“童心本位”的研究现状与儿童主题画创作教研的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一章:儿童主题画创作教学的现状。本章主要通过对长沙市城区几所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听课研习及实地访谈,归纳出当下儿童主题画创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做了...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童心本位”的主题画创作教学探索 ——以校外教学为例


CNKI 文献检索结果

教师,儿童,作品


果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模仿却忽视内容的体验与重组,这样的绘画只能是机械的“复制”,也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例如,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创作教学课例,教师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主题,然后数个儿童讲述自己在海底世界的奇妙体验与见识,再由教师在黑板进行图片示范教学。然而,儿童在作画时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范画上精美的线条与造型的形状,大多数平时较活跃的儿童此刻变得尤为的“安静”。笔者课后浏览儿童的作品时,惊讶地发现在15幅画中,竟有11幅都是模仿教师提供的范画,至于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作品也十分的类似(图1-1、1-2)。图1-1教师范画图1-2儿童作品

儿童,作品,教师


忽视内容的体验与重组,这样的绘画只能是机械的“复制”,也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例如,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创作教学课例,教师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主题,然后数个儿童讲述自己在海底世界的奇妙体验与见识,再由教师在黑板进行图片示范教学。然而,儿童在作画时却目不转睛地盯着范画上精美的线条与造型的形状,大多数平时较活跃的儿童此刻变得尤为的“安静”。笔者课后浏览儿童的作品时,惊讶地发现在15幅画中,竟有11幅都是模仿教师提供的范画,至于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作品也十分的类似(图1-1、1-2)。图1-1教师范画图1-2儿童作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贽童心说的思想内涵及其启蒙意义[J]. 张军强,白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2]童心本位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第五届海峡两岸学前教育论坛综述[J]. 程英.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07)
[3]和谐:儿童启蒙美术教育的追求[J]. 肖弋.  美术观察. 2018(07)
[4]童心的哲学[J]. 刘晓东.  中国德育. 2017(11)
[5]核心素养引领下学生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究——以主题画教学为例[J]. 郭秋菊.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03)
[6]中国式“儿童发现”的完成:李贽“童心说”源流及内涵[J]. 陈乐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7)
[7]简析丰子恺“童心”审美观的内涵[J]. 程春艳.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8]3~6岁儿童主题画创造性的发展研究[J]. 王灿明,马玲玲.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9]儿童画: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J]. 沙云.  江苏教育研究. 2007(12)
[10]36岁儿童图画讲述能力的发展特点[J]. 李甦,李文馥,杨玉芳.  心理科学. 2006(01)

硕士论文
[1]大班幼儿主题绘画特征研究[D]. 杨尚斌.华中师范大学 2017
[2]画中的儿童世界[D]. 童宏亮.西南大学 2016
[3]回归童心—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 乜云.湖南科技大学 2015
[4]五四新文学的儿童本位观[D]. 陈瑞琴.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回归童心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D]. 郭雯.河南大学 2011
[6]丰子恺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 向明月.湖南师范大学 2007
[7]优势互补 合作双赢[D]. 付祎.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0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40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