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谢耶夫舞台民间舞创作的跨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13:42
  伊戈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莫伊谢耶夫(以下统称为“莫伊谢耶夫”)在俄罗斯开创的舞台民间舞流派,史无前例地将自娱性民间舞提高到专业表演性的舞台艺术层面之上,而他一生的艺术实践和创作理念,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各国民间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更促进了世界民间舞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纵观莫伊谢耶夫的整个艺术生涯,可见其舞台民间舞创作正是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得到发展、走向成熟的,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国家民间舞的舞台化与职业化发展,而中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个案。本文以莫伊谢耶夫的舞台民间舞创作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视角出发,梳理他的这种创作在与不同文化的互动中,从俄罗斯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由于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是双向的,本文选择了莫伊谢耶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跨文化舞蹈交流与传播这一典型个案,剖析双方各不相同的收获,希望能为中国当代舞台民间舞作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效的借鉴。本论文分为三章,分别阐释莫伊谢耶夫舞台民间舞创作实践中的三次重要跨越,进而分析和总结他的创作方法与传播经验。第一章“从民间到舞台”,通过梳理莫伊谢耶夫舞台民间舞流派的形成,分析和总结他创作这种民间舞时的基本方法;第二...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从莫伊谢耶夫的舞台民间舞创作着眼
        二、从莫伊谢耶夫与中国的舞蹈交流着眼
        三、从莫伊谢耶夫对于今日中国的启示着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分析
        一、研究现状
        二、参考文献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交流与传播的各自定义
        二、创新点
第一章 从民间到舞台:舞台民间舞的创作
    第一节 在苏俄舞蹈文化中孕育(20世纪20-30年代)
        一、苏联新社会带给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
        二、苏俄民间舞的新发展
    第二节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流派
        一、前期尝试,基于对芭蕾舞台创作的革新(1930-1936)
        二、正式建团,开始全方位面向民间舞蹈的创作(1937-1944)
        三、发展巅峰,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创作(1945-2007)
    第三节 “2-3-4-3”的舞台民间舞创作模式
        一、“2”的创作路径
            (一)以“收集-提炼-典型化”为主的创作路径
            (二)以“选材-舞蹈化-戏剧化”为主的创作路径
        二、作品的“3-4-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从苏俄到中国:在交流与传播中看其跨文化交流下的创作
    第一节 莫伊谢耶夫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创作
        一、从“国内跨文化”到“国际跨文化”
        二、与中国舞蹈交流与传播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第二节 与中国舞蹈的交流与传播
        一、前奏(1949-1954)——“知己知彼”的铺垫
            (一)中国国内发行的苏联舞蹈类书籍和图册
            (二)中苏舞蹈家相遇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二、1954年正式访华——国家层面上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概况
            (二)交流与传播的过程和形式
        三、后续
    第三节 与中国舞蹈交流与传播的特征及影响
        一、总体特征:积极、有效与单向不平衡的统一
        二、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发展的影响
            (一)宏观上:“舞台化”的提升和“田园诗”般的审美意识
            (二)微观上:采风、整理、加工的方法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
        三、莫伊谢耶夫在舞蹈创作上的收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个人到世界:莫伊谢耶夫的艺术经验和思想对中国舞蹈走向世界的重要启示
    第一节 莫伊谢耶夫创作实践的三次空间跨越及其思想根源
        一、从民间到舞台:苏俄民间舞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发展者
        二、从国内到国外:苏联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伟大使者
        三、从个人到世界:世界民间舞文化的传播者
    第二节 莫伊谢耶夫的舞蹈艺术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一、舞台民间舞创作的双向度原则与经验
            (一)以动律为本,形式清晰地表现纯正的民族风格
            (二)巧用戏剧性,作为舞台作品的表现原则
        二、舞台民间舞走向世界的重要启示
            (一)抓住民间舞与人类本质间的联系
            (二)从个性中寻找各国民间舞的共享空间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发行的苏联民间舞出版物目录:(1951-1954)
附录2 苏联国立民间舞蹈团1954年首次访华行程
附录3 莫伊谢耶夫舞蹈团国外巡演年表(1945-2019)
附录4 对欧建平老师的专访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及新时代意义[J]. 王立培.  中华魂. 2019(01)
[2]莫伊塞耶夫民间舞“三级跳”与中国的二三事[J]. 欧建平.  舞蹈. 2017(02)
[3]双重传统下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困境[J]. 刘晓真,彭松.  舞蹈. 2016(09)
[4]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J]. 潘志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4(05)
[5]中国职业化民间舞的形成与走向[J]. 刘建.  艺术评论. 2013(01)
[6]新中国“十七年”中直院团舞蹈团队建设的文化定位探析[J]. 张玉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7]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节与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及发展[J]. 李岩松.  艺术评论. 2012(03)
[8]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学科的文化建设[J]. 高度.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1(03)
[9]职业化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质的反思[J]. 王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0(04)
[10]中外舞蹈交流三十年[J]. 欧建平.  艺术评论. 2008(12)

博士论文
[1]传承与变异 互动与创新[D]. 许锐.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442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42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