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5 09:09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踏入职场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依旧很低,而且女性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依然更偏向传统的女性职业。这一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如女性自身能力问题、教育问题和招聘岗位要求问题等,但更深层的原因依旧是社会观念问题。这里的社会观念具体指的是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即人们将职业按照性别进行划分,认为女性和男性适合不同的职业类型。关于女性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使得女性难以进入男性主导得传统行业,同时使女性面对职业选择时只能选择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的职业,如服务员、保洁员和护工等。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男女平等的宣传、法律法规的制定等原因,人们为了迎合社会主流可能会否认自己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甚至有的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对于女性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存在,相反内隐层面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影响着人们对于女性职业选择的看法。想象接触是利用文字脚本进行互动的一种群际接触策略,能在彼此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已有研究证明想象接触对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弱化作用,而且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弱化也有效。与此同时研究表明想象接触的想象脚本越是精细、具体,想象接触弱化...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文献综述
        1.1.1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含义
        1.1.2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含义
        1.1.3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
        1.1.4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可控性
    1.2 想象接触文献综述
        1.2.1 想象接触理论
        1.2.2 想象接触类型
        1.2.3 想象接触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弱化作用
        1.2.4 想象接触与心理表象能力
2 问题提出
    2.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1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
        2.1.2 想象接触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弱化
        2.1.3 心理表象能力对想象接触的影响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现实意义
    2.4 研究假设
3 实验1 大学生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
    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实验参与者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施测流程
        3.2.5 实验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SC-IAT测得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数据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4 实验2 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参与者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施测流程
        4.2.5 实验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不同类型想象接触在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数据分析
    4.4 讨论
    4.5 结论
5 实验3 不同类型想象接触对不同表象能力大学生的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5.1 实验目的与研究假设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对象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施测流程
        5.2.5 实验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不同类型想象接触对不同表象能力大学生的内隐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分析
    5.4 讨论
    5.5 结论
6 总讨论
7 总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效应:一项ERP研究(英文)[J]. 范伟,钟毅平,李琎,黄俊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2]内隐联系测验的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J]. 杨紫嫣,刘云芝,余震坤,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2015(11)
[3]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J]. 尧丽,于海涛,段海军,乔亲才.  心理科学. 2015(05)
[4]想象积极群际接触与群际关系改善实验研究述评[J]. 刘峰,张国礼.  心理科学. 2014(02)
[5]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理论依据、实践需要与作用机制[J]. 于海涛,杨金花,张雁军,金盛华.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0)
[6]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J]. 王沛,杨亚平,赵仑.  心理学报. 2010(05)
[7]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J]. 侯东辉,郝兴昌.  心理科学. 2009(04)
[8]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J]. 佟丽君,侯东辉.  心理科学. 2009(01)
[9]想象对大学生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J]. 连淑芳.  心理科学. 2006(03)
[10]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J]. 胡志海.  心理科学. 2005(05)

博士论文
[1]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连淑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7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17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8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