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方言地名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07:36
  地名词不仅承载着地名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地名词更是一种专有词汇。方言地名词属于方言词汇,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具有典型的地方特点。形式即方言地名词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和构词形式。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理据意义两方面,理性意义即地名所表称的地理实体的特征,理据意义即地名的命名理据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地图检索、实地调査等方式搜集了甘肃省庆阳市宁县4096条地名词,运用描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宁县方言地名词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宁县地名词有助于挖掘宁县的历史、文化等信息,有助于了解宁县的地理风物,也可极大提高人们对地名的保护意识。同时,从语言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也可为人们研究地名词汇提供新的思路,加强人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宁县方言地名词的语音特征方面,主要结合宁县方言来分析。首先,归纳了宁县音系,共包括29个声母,33个韵母,4个单字调。与普通话做了对比发现声母多出7个,韵母少六个,声调也是四个调类,调型、调值均有差异。其次,简单说明了宁县方言的音韵特点,对两字组地名的变调做了考察,发现共有17种连续变调模式,且分析了宁县地名中的同化、异化、脱落...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宁县方言地名词研究


宁县行政区划图①

地貌图,宁县,地貌图,地形


1绪论2图1.1宁县行政区划图①图1.2宁县地形地貌图②①https://pic.sogou.com/d?query=%E5%AE%81%E5%8E%BF%E5%9C%B0%E5%9B%BE&ie=utf8&page=1&did=8&st=255&mode=255&phu=http%3A%2F%2Fimg.gove.cn%2Ff%2F2016%2F11%2F19%2F43ae2371206969db_640.jpg&p=40230500#did7②本地形地貌图是自己制作

统计图,统计图,类型,专名


3宁县方言地名词的通名、专名研究47图3.1通名类型统计图通过上述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在宁县地名通名中,自然地理实体类通名最多,占比一半之多。其中表示地形地貌类的通名最多,表示水文的其次,表示山川的最少。第二,人文地理实体类通名占比略少于自然地理实体通名,人文实体类中人工建筑类的占比最多,达到了25.58%,居民聚落类次之,占比8.13%。第三,其他类别为3.48%,占比最少。3.2宁县地名中的专名结构正如李如龙在《汉语地名学论稿》一书中所提出的,早期的地名只有专名没有通名,但专名中一般会有通名语素。经常出现的是通名语素和方位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名词的各种组合。①专名是人们对一地域最初的认识和理解,通常是各个地域命名之由的体现;与通名相比,专名数量更多且不具系统性,所以我们只能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规整。因此,本节主要从构词方式来论述宁县地名的专名。文中用斜线将通名与专名隔开。宁县地名的专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专名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单纯词。合成词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两类。复合式合成词的组成方式有偏正、联合、动宾、数量、补充。附加式合成词主要包括前加式和后加式。3.2.1单纯词专名①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3.自然地理实体58.13%行政区划4.65%居民聚落类8.13%人工建筑类25.58%其他3.4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中华”“华夏”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J]. 牛汝辰.  测绘科学. 2019(06)
[2]兰州市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李丁,王文倩,马振邦.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3]白银市地名命名之由和地名文化特点研究[J]. 吕艳红.  丝绸之路. 2017(04)
[4]封丘地名的语言学考察[J]. 曾常红,杜葵花.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5]谈甘肃省宕昌县名中“宕”字的读音[J]. 雒鹏,李瑞红,王丹.  丝绸之路. 2015(16)
[6]庆阳地名的由来[J].   甘肃农业. 2015(11)
[7]历时演化的共时体现——试析广州地名的构词[J]. 何晓琳.  语文学刊. 2013(01)
[8]兰州地名命名的文化心理特征[J]. 张建军.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3)
[9]简论甘肃地名传说的类型化特征及其承载的民间心理[J]. 白晓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J]. 谢智香.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

硕士论文
[1]开封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 贾攀.河南大学 2011
[2]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 杨继玉.郑州大学 2011
[3]甘南藏区地名文化研究[D]. 南吉卓玛.中央民族大学 2009
[4]甘肃县名初探[D]. 于小秦.西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2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