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琴谱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1-12-24 04:33
琴谱集作为古琴音乐的文本载体,传承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琴谱集在中国的传承往往是大部分琴谱研究的重点,因此,想要深入看到琴谱集的辐射,就需要跨越地界、跨越国家、跨越不同种类的文化。故本文尝试在系统整理古琴文化在日本的传播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文献学的理论,从琴谱集的传播、日本作品对其的模拟借鉴以及对日本江户时代琴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意在构造一个完整的琴谱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链。这一研究不仅要注重传播的多样化,还侧重从江户时代的著作中勾勒出对我国琴谱集的接受形式。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同一事物接受的差异的同时,也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琴谱集给日本江户时代带去了怎样的作用和效果。本论文总分为绪论、主体章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主体章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日本江户时代一个总体的社会环境,并分析了其中有利于琴谱集传播的要素,第二章针对琴谱集的传播本体开展,本体内容又分为传播的不同文本版本和传播的三种方式。后两章是站在江户时代的视角,阐述其接受和融合发展的部分。其一是从江户琴谱集的文本内容上出发,查看明清琴谱集所被接受的文字印记,求证出江户琴人所撰的琴谱...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崎工厂音乐会图①考证该图中的琴是否为我国的古琴,可通过江户时代琴人所绘制的古琴图
硕士学位论文40图2-1长崎工厂音乐会图①考证该图中的琴是否为我国的古琴,可通过江户时代琴人所绘制的古琴图案与上图的琴进行相互比对,如《古琴精义》中的琴图:图2-2《古琴精义》琴图②该琴由日本本土琴人所绘制,则可证明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古琴的形状与关键特征已经十分精准,由两张图内外两部的轮廓线条向内凹、琴器的上款下窄的形状以及琴额均为直线条相对比,舞台上演奏之器为我国的古琴,且样式与我国亚额式、宣和式的琴相似。①参见(荷)高罗佩著.琴道[M].上海:中西书局,2013:224.②参见(日)佐藤一张.古琴精義(卷之二)[M].东京:銭屋三郎兵衛,延享3刊(1746):7.
明清琴谱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接受41(二)宴饮类宴饮类为聚会中一些热闹的场景,如众人聚集一起带有娱乐性质的进餐,旁边有音乐为之伴奏助兴的形式,在《长崎市史·风俗篇》①中存有记录家庭聚会的绘画,如图2-3:图2-3家庭聚会图从图所见,亭子右侧有商客们在喝酒进餐,且旁有艺妓面挂笑容与之游戏,左侧则有一名戴着清代官帽的人弹琴,由此可以推断此为中国人,对面有一名女子弹奏乐器,从该女子发型与右侧艺妓发型相同可知其同为日本艺妓,看其跪坐且斜抱的演奏方式,再加上江户时代三味线与艺妓的紧密关联可推断此为三味线。考证该图的琴以及摆放的大致形状,可以看到琴额部位摆放于桌子外侧,且江户琴人对琴摆放的认知也与此相同:“案与轸之间以容一手掌为准,不然则不便转轸”②,并且琴的外形轮廓右宽左窄,正面有隐约的凹槽线条,符合我国古琴的样貌,此外两手的指法手型也是演奏古琴的基本手型,所以可以确定此琴为七弦琴,三味线为其伴奏。诚然,由于没有明确记录说明以上弹琴之人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琴家,或是普通商人,亦或是长崎的艺妓,所以关于此类宴会的具体酬劳信息并不知有多少,其一因为,我国古琴家耻于靠弹琴来赚钱,就算是货真价实的琴人上台演奏,也可能会回避记录,其二因为此类宴会人数繁多,进入唐馆的长崎艺妓也极多,表①(日)长崎市史·风俗篇.[M]长崎:长崎市政厅.1925年②(日)丝桐说约(抄本)[M].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金泉雄作氏寄本:10.
本文编号:3549826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崎工厂音乐会图①考证该图中的琴是否为我国的古琴,可通过江户时代琴人所绘制的古琴图
硕士学位论文40图2-1长崎工厂音乐会图①考证该图中的琴是否为我国的古琴,可通过江户时代琴人所绘制的古琴图案与上图的琴进行相互比对,如《古琴精义》中的琴图:图2-2《古琴精义》琴图②该琴由日本本土琴人所绘制,则可证明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古琴的形状与关键特征已经十分精准,由两张图内外两部的轮廓线条向内凹、琴器的上款下窄的形状以及琴额均为直线条相对比,舞台上演奏之器为我国的古琴,且样式与我国亚额式、宣和式的琴相似。①参见(荷)高罗佩著.琴道[M].上海:中西书局,2013:224.②参见(日)佐藤一张.古琴精義(卷之二)[M].东京:銭屋三郎兵衛,延享3刊(1746):7.
明清琴谱集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接受41(二)宴饮类宴饮类为聚会中一些热闹的场景,如众人聚集一起带有娱乐性质的进餐,旁边有音乐为之伴奏助兴的形式,在《长崎市史·风俗篇》①中存有记录家庭聚会的绘画,如图2-3:图2-3家庭聚会图从图所见,亭子右侧有商客们在喝酒进餐,且旁有艺妓面挂笑容与之游戏,左侧则有一名戴着清代官帽的人弹琴,由此可以推断此为中国人,对面有一名女子弹奏乐器,从该女子发型与右侧艺妓发型相同可知其同为日本艺妓,看其跪坐且斜抱的演奏方式,再加上江户时代三味线与艺妓的紧密关联可推断此为三味线。考证该图的琴以及摆放的大致形状,可以看到琴额部位摆放于桌子外侧,且江户琴人对琴摆放的认知也与此相同:“案与轸之间以容一手掌为准,不然则不便转轸”②,并且琴的外形轮廓右宽左窄,正面有隐约的凹槽线条,符合我国古琴的样貌,此外两手的指法手型也是演奏古琴的基本手型,所以可以确定此琴为七弦琴,三味线为其伴奏。诚然,由于没有明确记录说明以上弹琴之人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琴家,或是普通商人,亦或是长崎的艺妓,所以关于此类宴会的具体酬劳信息并不知有多少,其一因为,我国古琴家耻于靠弹琴来赚钱,就算是货真价实的琴人上台演奏,也可能会回避记录,其二因为此类宴会人数繁多,进入唐馆的长崎艺妓也极多,表①(日)长崎市史·风俗篇.[M]长崎:长崎市政厅.1925年②(日)丝桐说约(抄本)[M].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金泉雄作氏寄本:10.
本文编号:3549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4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