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的风格分析及演唱研究 ——以《牡丹亭》《菩萨蛮》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0 10:39
《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又绚丽的明珠,栾凯在其基调上改编出一部具有新古典民歌风格的声乐作品,歌曲中加入昆曲、通俗、说唱等时尚元素,使其赋有浓厚的昆剧艺术特点,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古典民通声乐创作作品;《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刘欢根据古装大戏《甄嬛传》所创作的插曲,作曲家灵活运用民族调式的调性转换手法使得主音间不断移动、变化,是一首充满泛调性色彩的古典声乐代表作。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探究这两首中国古典文学声乐作品。第一部分概述了两首声乐作品的古典文学背景及创作背景;第二部分从主题及其发展手法、音乐结构及两首作品在音乐类别、曲式结构、歌词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及审美内涵等方面来解读《牡丹亭》《菩萨蛮》的音乐风格上的异同;第三部分则从演唱研究方向出发,从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设定、作品演唱的发声特点与作品中的情感处理三方面来探究这两首作品。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研究,丰富了笔者对于中国古典声乐作品的研究认识,为今后范唱这类作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乐段为8+8的方整型乐段,两句间呈平行乐句,材料以变化重复为主
邬冕硕士学位论文8图2-537—45小节为全曲的间奏部分,也是该曲又一出彩及体现多元化的部分。该部分加入rap及电子乐的现代音乐元素,使得该曲赋有戏剧性、时代性及鲜活的生命力,与A、B段古今结合,形成极具鲜明色彩的冲击感,由此可见栾凯先生的创作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其大胆的创作手法在古典文学作品《牡丹亭》的基石上开启了新的篇章。46—63小节为B乐段的变化重复。重复是该曲中的主要发展手法,乐曲中的重复必定有其重复的意义,或是主题材料上的变化重复,或是速度、力度上的变化重复,或是情感上的变化重复。如图2-6所示,46—54小节是B乐段的第一次重复,在力度、速度、节奏、音高等要素中虽无变化,但在情感上明显上有推进。这是B乐段的第二次出现,也是第二次对于命运捉弄的第二次哭诉,表达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恨纠缠,但终究是黄粱一梦,终究是被命运捉弄。图2-6如图2-7所示,55—63小节为第二次重复,在材料上,变化源于三处,第一处体现于歌词的变化,b的“牡丹亭伤感弥漫,且让有情人爱恨纠缠”说明主人bb`
梦中幡然醒悟,她终究明白与柳梦梅的故事只是今生的梦境,注定要以一曲骊歌与这段缘话别离,在B乐段第二次重复的基础上,情绪上更加无奈;第二处变化重复体现于节奏型中,两处微变化在材料上都来源于b,是材料b的演变,第一处微变在46与56小节,sol音由平八的紧凑节奏变化为稍稍开放的四分音符,第二处则相反,由49小节的四分音符变化为55小节的平八节奏,这样的变化重复既不破坏整体结构,又不至于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第三处的变化为情感上的递进变化,B``在B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主人公对于她与柳梦梅爱情关系中的无力。图2-764—69小节是全曲的尾声,材料来源于b`,在力度上由之前的f变为mp再到减弱结束,似乎以听众描绘了一幅女主人公在故事诉说完后与众人渐行渐远的画面。“都说是痴情难,一去不复还”是全曲中第四次出现,也可以看作为是该作品的情感基调,作词者虽未用过多的华丽辞藻来堆砌情感,但主人公的无奈之情在这十个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称其是一首典型的的中国古典风格的声乐作品,主要体现于该曲的调式调性及作曲家对于伴奏乐器“萧”的选择上。在中国乐系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中,所运用的调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却普遍以无半音五声音阶或以无半音五声为骨干构成的五声性旋律的调式为主7,该曲以e羽调式确立,是体现其中国古典风格的特征之一;萧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音色优美空灵、发音醇厚,该乐器以其声腔化的特点自古来都与声乐紧密相连,作曲家开篇以具有古典特色的萧为主要伴奏乐器,十分贴合全曲的古典风格。7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三版2014年8月第二次印刷.P376b``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一条“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谈“民歌新古典”的创立发展及其艺术特色[J]. 栾凯. 音乐创作. 2017(10)
[2]时代使命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编委会”综述[J]. 马昕. 文学遗产. 2017(05)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复兴与保护传承[J]. 蒋鸣. 音乐创作. 2017(09)
[4]在创新中保护、传播和发展——浅谈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J]. 杨曙光. 中国音乐. 2016(04)
[5]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诗词鉴赏[J]. 吴师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6]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探析[J]. 路统洁. 四川戏剧. 2014(12)
[7]职业音乐价值中心(上)——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分析(之五)[J]. 何晓兵. 中国音乐. 2008(04)
[8]《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J]. 谢拥军.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9]昆曲入声字的字声特征与腔格[J]. 田韶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折子戏研究[D]. 李慧.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 邓恕.山西大学 2017
[2]论流行音乐演唱中气声唱法的重要性及实际运用[D]. 张明泽.吉林艺术学院 2017
[3]栾凯新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D]. 刘莹.曲阜师范大学 2017
[4]栾凯“新艺术歌曲”多元性风格分析与演唱探究[D]. 罗婉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6
[5]影视剧《甄嬛传》中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D]. 沙梦姝.河南大学 2016
[6]栾凯声乐作品创作风格与演唱研究[D]. 王小露.西北师范大学 2016
[7]温庭筠词接受史研究[D]. 蔡慧.苏州大学 2016
[8]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D]. 吴启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3
[9]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D]. 程晶.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论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与气息运用的关系[D]. 尹飞.武汉音乐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80565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乐段为8+8的方整型乐段,两句间呈平行乐句,材料以变化重复为主
邬冕硕士学位论文8图2-537—45小节为全曲的间奏部分,也是该曲又一出彩及体现多元化的部分。该部分加入rap及电子乐的现代音乐元素,使得该曲赋有戏剧性、时代性及鲜活的生命力,与A、B段古今结合,形成极具鲜明色彩的冲击感,由此可见栾凯先生的创作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其大胆的创作手法在古典文学作品《牡丹亭》的基石上开启了新的篇章。46—63小节为B乐段的变化重复。重复是该曲中的主要发展手法,乐曲中的重复必定有其重复的意义,或是主题材料上的变化重复,或是速度、力度上的变化重复,或是情感上的变化重复。如图2-6所示,46—54小节是B乐段的第一次重复,在力度、速度、节奏、音高等要素中虽无变化,但在情感上明显上有推进。这是B乐段的第二次出现,也是第二次对于命运捉弄的第二次哭诉,表达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恨纠缠,但终究是黄粱一梦,终究是被命运捉弄。图2-6如图2-7所示,55—63小节为第二次重复,在材料上,变化源于三处,第一处体现于歌词的变化,b的“牡丹亭伤感弥漫,且让有情人爱恨纠缠”说明主人bb`
梦中幡然醒悟,她终究明白与柳梦梅的故事只是今生的梦境,注定要以一曲骊歌与这段缘话别离,在B乐段第二次重复的基础上,情绪上更加无奈;第二处变化重复体现于节奏型中,两处微变化在材料上都来源于b,是材料b的演变,第一处微变在46与56小节,sol音由平八的紧凑节奏变化为稍稍开放的四分音符,第二处则相反,由49小节的四分音符变化为55小节的平八节奏,这样的变化重复既不破坏整体结构,又不至于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第三处的变化为情感上的递进变化,B``在B的基础上更加体现了主人公对于她与柳梦梅爱情关系中的无力。图2-764—69小节是全曲的尾声,材料来源于b`,在力度上由之前的f变为mp再到减弱结束,似乎以听众描绘了一幅女主人公在故事诉说完后与众人渐行渐远的画面。“都说是痴情难,一去不复还”是全曲中第四次出现,也可以看作为是该作品的情感基调,作词者虽未用过多的华丽辞藻来堆砌情感,但主人公的无奈之情在这十个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称其是一首典型的的中国古典风格的声乐作品,主要体现于该曲的调式调性及作曲家对于伴奏乐器“萧”的选择上。在中国乐系诸民族的传统音乐中,所运用的调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却普遍以无半音五声音阶或以无半音五声为骨干构成的五声性旋律的调式为主7,该曲以e羽调式确立,是体现其中国古典风格的特征之一;萧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音色优美空灵、发音醇厚,该乐器以其声腔化的特点自古来都与声乐紧密相连,作曲家开篇以具有古典特色的萧为主要伴奏乐器,十分贴合全曲的古典风格。7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三版2014年8月第二次印刷.P376b``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一条“与时俱进、雅俗共赏”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谈“民歌新古典”的创立发展及其艺术特色[J]. 栾凯. 音乐创作. 2017(10)
[2]时代使命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编委会”综述[J]. 马昕. 文学遗产. 2017(05)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复兴与保护传承[J]. 蒋鸣. 音乐创作. 2017(09)
[4]在创新中保护、传播和发展——浅谈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J]. 杨曙光. 中国音乐. 2016(04)
[5]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诗词鉴赏[J]. 吴师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2)
[6]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探析[J]. 路统洁. 四川戏剧. 2014(12)
[7]职业音乐价值中心(上)——大陆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分析(之五)[J]. 何晓兵. 中国音乐. 2008(04)
[8]《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J]. 谢拥军.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9]昆曲入声字的字声特征与腔格[J]. 田韶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折子戏研究[D]. 李慧.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 邓恕.山西大学 2017
[2]论流行音乐演唱中气声唱法的重要性及实际运用[D]. 张明泽.吉林艺术学院 2017
[3]栾凯新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D]. 刘莹.曲阜师范大学 2017
[4]栾凯“新艺术歌曲”多元性风格分析与演唱探究[D]. 罗婉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6
[5]影视剧《甄嬛传》中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D]. 沙梦姝.河南大学 2016
[6]栾凯声乐作品创作风格与演唱研究[D]. 王小露.西北师范大学 2016
[7]温庭筠词接受史研究[D]. 蔡慧.苏州大学 2016
[8]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D]. 吴启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3
[9]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D]. 程晶.山东师范大学 2008
[10]论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与气息运用的关系[D]. 尹飞.武汉音乐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580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8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