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情绪记忆传递的神经同步性
发布时间:2022-01-10 11:33
记忆传递是指说话者和倾听者间对于过去经验或技能的分享、互动过程,涉及到说话者对记忆材料的编码和提取、从说话者到倾听者的言语交流和倾听者对事件的心理建构三个步骤。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情绪信息的加工深度有着明显的差异,相较于中性信息,语义上与情绪相关的信息加工程度更深,在对过往经历进行回忆时,正性情绪事件比负性情绪事件更容易回忆起来且准确性更高。然而,对于不同情绪信息的记忆传递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的研究还较少。此外,以往关于记忆传递脑机制的研究大多仅关注了说话者或倾听者的脑活动,忽略了记忆传递过程中的脑-脑间互动的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脑电的超扫描技术,考察不同情绪的记忆传递效果的差异及其脑-脑活动规律,试图从人际互动视角提供记忆传递的科学证据。本研究将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完成中性情绪信息和正性(或负性)情绪信息的记忆传递任务。记忆传递任务中首先是说话者讲述电影片段情节,并表述自己当前情绪状态,表述内容被制作成录音(时长大约为7分钟)。随后,倾听者分别听一个中性和一个情绪(正性或负性)信息录音材料,听完后评估情绪状态并讲述情节。以倾听者和说话者情节复述得分比值(即复述比值)衡量记忆传递的效果,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记忆传递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说话者对加工记忆材料并回忆(2)说话者通过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倾听者(3)倾听者对事件进行加工(Zadboodetal.,2017)
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6于个体经验,包括行为反应和情绪感受等。当个体尝试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时,相邻节点先被激活,与主题相关的其他节点然后被激活。图1.2.联结语义网络模型(选自Bower,1981)。(2)情绪记忆模型LeDoux(1998)从大脑神经机制角度研究情绪记忆。通过对动物恐惧条件反射的研究,他提出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神经系统的基础,在情绪记忆中,杏仁核外侧核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模型指出,杏仁核对刺激的情绪意义进行评价,并对刺激的情绪意义与情境的特征之间的连接进行编码。从丘脑到杏仁核的感觉输入通路与丘脑-皮层通路所传递的信息最后都整合于杏仁核。所以,当杏仁核接受到一个刺激并且识别出它之前与情绪相联系时,向对应的情绪信息就得到激活。另外,杏仁核和海马之间有很多相互影响的通路,海马与陈述性记忆相关,所以这可能揭示了情绪信息与过去所经历事件的背景信息有连接的可能性。(3)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额叶腹部及中间部分神经损伤的病人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上与正常人不一样,通过对这部分病人样本的研究,Damasio提出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初级情绪系统来源于遗传,它对刺激的基本知觉特征做出生物决定性的情感反应,比如,爬虫类动物让我们自主生成负性情绪反应。次级情绪系统来源于后天习得,个体后天习得的情绪反应会保存在此系统中。在脑结构层面,情绪改变的形成涉及到两个区域,分别是躯体感觉皮质和前额叶,前者包括丘脑、杏仁核、脑干等区域;第二部分与认知加工的监控相关(Damasio,Adolphs,&Damasio,2003)。
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图1.3.情绪二维图(选自Kensinger,2005)。研究发现,正负性情绪事件的加工具有不对称性,负性情绪的影响比正性情绪更大,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加工程度比正性情绪信息要深(Baumeister,Bratslavsky,Finkenauer,&Vohs,2001)。相较于正性事件,负性事件更容易被回忆起来(Dewhurst&Parry,2000),且回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高(Kensinger,Choi,Murray,&Rajaram,2016)。但是,在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中发现,与负性情绪经历相比,正性情绪经历更容易回忆起来(Erdoan,Baran,Avlar,Ta,&Tekcan,2008;zbek,Bohn,&Berntsen,2017)。Kensinger,Schmidt和Patnaik(2011)让被试记不同效价的情绪图片,结果发现,正性情绪图片比负性情绪图片更易辨别和回忆。在对情绪和遗忘的关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相较于中性材料,负性材料的主动遗忘程度更高(Brandt,2013)。综合前人的研究可发现,虽然研究者己经开始尝试研究正负性情绪记忆的记忆效果和遗忘效果,但是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1.2.5情绪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和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脑活动类似,情绪记忆形成过程中,内侧颞叶(medialtemporallobes,MTL)处于激活状态,同时,前额叶(prefrontalcortex,PFC)的激活程度也比较高(Girardeau,Inema,&Buzsáki,2017;LaBar&Cabeza,2006)。除以上区域外,杏仁核(amygdala)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情绪性社会信号的处理及情绪记忆的巩固相关(LaBar&Cabeza,2006)。研究表明,杏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文版青少年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 许海露,黄华丽,顾晨龙. 护理与康复. 2018(09)
博士论文
[1]情绪记忆的特点研究[D]. 钱国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063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记忆传递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说话者对加工记忆材料并回忆(2)说话者通过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倾听者(3)倾听者对事件进行加工(Zadboodetal.,2017)
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6于个体经验,包括行为反应和情绪感受等。当个体尝试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时,相邻节点先被激活,与主题相关的其他节点然后被激活。图1.2.联结语义网络模型(选自Bower,1981)。(2)情绪记忆模型LeDoux(1998)从大脑神经机制角度研究情绪记忆。通过对动物恐惧条件反射的研究,他提出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神经系统的基础,在情绪记忆中,杏仁核外侧核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模型指出,杏仁核对刺激的情绪意义进行评价,并对刺激的情绪意义与情境的特征之间的连接进行编码。从丘脑到杏仁核的感觉输入通路与丘脑-皮层通路所传递的信息最后都整合于杏仁核。所以,当杏仁核接受到一个刺激并且识别出它之前与情绪相联系时,向对应的情绪信息就得到激活。另外,杏仁核和海马之间有很多相互影响的通路,海马与陈述性记忆相关,所以这可能揭示了情绪信息与过去所经历事件的背景信息有连接的可能性。(3)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额叶腹部及中间部分神经损伤的病人在情绪的识别和加工上与正常人不一样,通过对这部分病人样本的研究,Damasio提出初级与次级情绪系统。初级情绪系统来源于遗传,它对刺激的基本知觉特征做出生物决定性的情感反应,比如,爬虫类动物让我们自主生成负性情绪反应。次级情绪系统来源于后天习得,个体后天习得的情绪反应会保存在此系统中。在脑结构层面,情绪改变的形成涉及到两个区域,分别是躯体感觉皮质和前额叶,前者包括丘脑、杏仁核、脑干等区域;第二部分与认知加工的监控相关(Damasio,Adolphs,&Damasio,2003)。
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图1.3.情绪二维图(选自Kensinger,2005)。研究发现,正负性情绪事件的加工具有不对称性,负性情绪的影响比正性情绪更大,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加工程度比正性情绪信息要深(Baumeister,Bratslavsky,Finkenauer,&Vohs,2001)。相较于正性事件,负性事件更容易被回忆起来(Dewhurst&Parry,2000),且回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高(Kensinger,Choi,Murray,&Rajaram,2016)。但是,在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中发现,与负性情绪经历相比,正性情绪经历更容易回忆起来(Erdoan,Baran,Avlar,Ta,&Tekcan,2008;zbek,Bohn,&Berntsen,2017)。Kensinger,Schmidt和Patnaik(2011)让被试记不同效价的情绪图片,结果发现,正性情绪图片比负性情绪图片更易辨别和回忆。在对情绪和遗忘的关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相较于中性材料,负性材料的主动遗忘程度更高(Brandt,2013)。综合前人的研究可发现,虽然研究者己经开始尝试研究正负性情绪记忆的记忆效果和遗忘效果,但是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1.2.5情绪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和记忆形成过程中的脑活动类似,情绪记忆形成过程中,内侧颞叶(medialtemporallobes,MTL)处于激活状态,同时,前额叶(prefrontalcortex,PFC)的激活程度也比较高(Girardeau,Inema,&Buzsáki,2017;LaBar&Cabeza,2006)。除以上区域外,杏仁核(amygdala)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情绪性社会信号的处理及情绪记忆的巩固相关(LaBar&Cabeza,2006)。研究表明,杏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文版青少年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 许海露,黄华丽,顾晨龙. 护理与康复. 2018(09)
博士论文
[1]情绪记忆的特点研究[D]. 钱国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0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8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