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早期佛教Naga图像及其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20:07
  “Naga”是以颈部膨胀的“眼镜蛇”为原型的印度动物神,中译为“那伽”或“那迦”等。其具有“多蛇冠”的形象属性,主要以单尾多头蛇冠型(动物型)和蛇冠人物组合型(人格化型)两种形式出现。其源自于印度达罗毗荼人的拜蛇习俗和土著种族的蛇崇拜,在远古土著人心中是“水神”的象征。但是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那伽的“水神”地位在吠陀文化中被雅利安人的主神“因陀罗”替代并被压制,那伽转而成为反面角色的“旱神”。在佛教产生后,那伽在无佛像时期与树神药叉结合,作为乡土精灵融入佛教文化,并且佛教通过那伽来获取民众的信任,在有佛像时期又逐渐发展为独立的那伽造像,并最终转化为佛陀的护法神。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那伽的形象及意涵与“三停九似”的中国龙交叉并融合。尤其是其形象在龟兹石窟壁画、北朝造像碑中出现了中国化现象,中国佛教选择性得保留了那伽的印度造型元素,并插入中国龙的造型元素。其中,笔者重点研究了那伽作为佛传故事“太子灌顶”中“灌浴者”的形象在中国龙文化体系中的重构现象,并且通过图像排比和佛经考证认为中国灌顶图主要承袭了秣菟罗的“双那伽灌顶”形制,而非犍陀罗“无蛇冠人物持宝瓶灌顶”形制。同时,在中国化过程中人格...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印度早期佛教Naga图像及其中国化研究


研究对象和研究动机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龛楣浅议[J]. 张雪芬.  华夏考古. 2019(05)
[2]秣菟罗佛造像狮子座源流考[J]. 方倩.  创意设计源. 2018(05)
[3]云冈第10窟须弥山样式考[J]. 王韦韬.  艺术科技. 2018(05)
[4]犍陀罗浮雕中的佛陀与龙[J]. 孙英刚.  文史知识. 2017(10)
[5]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龙形象探析[J]. 叶梅.  敦煌学辑刊. 2017(03)
[6]北朝浴佛图像研究[J]. 马继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04)
[7]印度佛教中的那伽:从蛇到龙的转变[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8]异域圣地——西南印度早期佛教石窟考察报告[J]. 雷启兴.  中国美术研究. 2016(02)
[9]龟兹“佛履三道宝阶降还”和“龙王搭桥渡佛过河”壁画探析[J]. 赵莉,杨波.  西域研究. 2015(04)
[10]北朝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演变[J]. 刘连香.  敦煌研究. 2014(06)

硕士论文
[1]印度那伽形象与中国龙王形象关系研究[D]. 李程.鲁迅美术学院 2018
[2]桑奇佛塔建筑群雕刻所见印度早期社会[D]. 李天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3]中国龙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民间概念研究[D]. 赵志飞.曲阜师范大学 2016
[4]从《大唐西域记》中走出的“龙”—中印文化传统中龙形象的比较研究[D]. 苏智.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1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91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