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定指与不定指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0:25

  本文关键词:汉语定指与不定指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定指与不定指成分,是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首先他们不仅要习得分别用于表达定指与不定指成分的词汇类型及句法结构,同时也要获得一定的语用知识才能在形式上将定指与不定指成分区分开来,这是因为定指成分或不定指成分的出现会伴随着说话人预设听话人对于所指信息已经知晓与否。所以,这项研究不仅是为了观察儿童如何习得用于表达(不)定指成分的语言手段,也是为了了解其语用知识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实验方法获取语言数据。研究共包含两组实验,一共收集了150名儿童及20名成人的有效语料。实验一覆盖了4到11岁共8个年龄段的儿童,实验二为5到11岁共7个年龄段的儿童,每个年龄段10人。两次实验分别有三组不同的定序图片对儿童进行测试。实验一用于验证前人的研究结果(Hickmann 1990;1996),经过对前人实验材料的完善,每组图片仅设置两个角色,且不区分主角与配角。实验二除了重复测试之外,还考察“一量名”结构是否与“数量名”结构在语用功能上相区别,所以每个角色又增加了一个人物。两名实验人员配合被试儿童在“讲故事游戏”的场景中完成对图片的叙述,并对儿童的语料进行转写,全程录音录像。实验一的结果显示:1.儿童首先习得词汇形式的语言手段来指称不定指成分,再逐渐习得句法结构,并在成年后主要通过使用句法结构来标记不定指成分;2.各年龄段的儿童在表达不定指成分方面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倾向性,即不定指成分出现在中心动词之前的位置上,而成人的表现却与之相反;3.不论成人还是儿童,其话语中的定指成分均倾向于出现在中心动词之前的位置上(主语或话题)。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汉语儿童在早期就已经习得了句法形式的语言手段来表达不定指成分,其使用频率甚至与成人无异,这与实验一结果相左。这是由于实验一,乃至前人的实验在图片情节设计中都只设置了单独的人物,因此只能诱导出“一量名”结构,而数量大于一的“数量名”结构却无法表现出来。我们猜想,一量名结构在语义上更倾向于英语中的不定冠词,但“数量名”结构却失去了这一指称功能,因而需要借助特定的句法结构来表达不定指成分。本文的结论是:1.汉语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5岁-6岁)就已经习得了用于表达定指与不定指成分的语言手段,而前人所提出的词汇形式语言手段的习得(7岁)先于句法形式语言手段的习得(10岁以后)这一发展过程并不存在。2.实验二表明表达(不)定指成分的语言手段在早期已经习得,但实验一中儿与成人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由词汇形式向句法结构的过渡趋势,这是因为儿童倾向于将“一量名”结构理解为语义上的不定冠词,而“数量名”结构没有这类语义特点,所以要靠特定的句法结构(如存现句)来标记其不定指特征。
【关键词】:汉语儿童 语言习得 定指 不定指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3.1
【目录】:
  • Descriptive Abstract in Chinese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Chapter One (In)Definiteness in Mandarin and Its Pragmatic Meaning14-23
  • 1.1 Manifestation of (In)Definiteness in Mandarin C hinese14-21
  • 1.2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Expression of (In)Definiteness21-23
  • Chapter Two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on Acquisition of (In)Definiteness23-29
  • 2.1 Overview23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In)Definiteness in EuropeanLanguages23-26
  • 2.3 Maya Hickmann’s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Definiteness Acquisition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26-27
  • 2.4 Summary27-29
  • Chapter Three Method of the Present Study29-35
  • 3.1 Experiment One29-32
  • 3.2 Experiment Two32-35
  • Chapter Four Children’s Knowledge of (In)Definiteness in Mandarin35-52
  • 4.1 Results of Experiment O ne35-42
  • 4.2 Results of Experiment Two42-52
  • Conclusion52-53
  • Works Cited53-56
  • Acknowledgement56-57
  • Appendix A Testing Materials for Experiment One57-59
  • Appendix B Testing Materials for Experiment Two59-61
  • Appendix C Selected Transcriptions of Experiment One61-62
  • Appendix D Selected Transcriptions of Experiment Two62-63
  •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63-70
  •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罗世瑛;试论网络语言的传播[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2 黄友嫦;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形式错误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4期

3 廖暑业;廖舞艳;;汉语词义系统性在词汇形式方面的表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郑定明;;基于小型语料库的英语写作词汇形式错误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刘福长;“现实原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幽默[J];现代外语;1988年04期

6 刘大为;组合流行语考察[J];汉语学习;1995年02期

7 贾黎黎;;周遍性句式“词汇形式+VP”中副词的隐现及其功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年05期

8 徐盛桓;论语句的“中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9 廉照春;俄语中“看”的各种表达翻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陈碧芬;王玲娟;;闽南语[kau~(24)t釽iau~(31)]的词汇形式探析[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婷;;浅析网络语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托雅;《孟子》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张政豪;汉语定指与不定指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朱玲;二语词汇形式—意义映射模型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赵金香;大学英语阅读课中以意义为中心的词汇形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语定指与不定指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0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