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施生活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00:33
  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后现代时代。在这一时代,凭借媒介技术手段,消费主义理念弥漫在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人类社会消费意识发生重大转变,也滋生了许多社会矛盾。其中,由这一变化引发的全球泛审美化问题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这一泛审美化现象不仅使人们现实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变化,同时促使人们面对生活的思维方式也产生巨大的转变。德国后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正是注意到这样一种过分审美化现象,因此他对当代社会生活提出一种新的审美本体论。基于此,本文以韦尔施生活美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历史背景、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新构想三个层面探讨韦尔施对全球审美过度泛滥这一现象的理论认识。文章第一章剖析韦尔施生活美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在研读韦尔施相关著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韦尔施生活美学思想具有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这一色彩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后现代多元开放的文化语境和消费至上的享乐原则的影响;其二是受席勒、康德、尼采等德国思辨哲学家的影响;其三是受利奥塔、维特根斯坦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影响。除此之外,韦尔施自身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他的美学研究...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韦尔施生活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第二节 德国思辨哲学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哲学家的影响
第二章 韦尔施生活美学的核心:“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第一节 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
    第二节 技术、传媒与日常生活的交互作用
    第三节 认识论的审美化
    第四节 主体道德倾向的审美化
第三章 韦尔施生活美学的新构想:超越传统美学的美学
    第一节 美学的第三种类型
    第二节 多元化的审美经验
    第三节 艺术塑造生活美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感性学走向感兴学——“美学重构”的新路径[J]. 陶水平.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为什么黑格尔如此推崇罗西尼,却从未提及贝多芬?[J]. 沃尔夫冈·韦尔施,戴晖.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8(01)
[3]沃尔夫冈·韦尔施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研究[J]. 张冰.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4)
[4]辩证的感性学——论韦尔施的“反审美”理论[J]. 潘黎勇.  学术界. 2016(02)
[5]气氛美学、超逾美学与显现美学——当今德国的“生活美学”取向[J]. 刘悦笛.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0)
[6]美学的“家族相似”与回归——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超越美学论兼与王建疆先生商榷[J]. 陶国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7]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学重构——论韦尔施的重构美学思想[J]. 王业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1)
[8]重审“超越美学的美学”[J]. 沃尔夫冈·韦尔施,张蕴艳.  江汉学术. 2014(06)
[9]论后现代的两极美学重构——以超越美学与介入美学为中心[J]. 廖建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10]由韦尔施审美化的分层理论看其重构美学[J]. 尹晓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博士论文
[1]美学回家[D]. 王卓斐.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沃尔夫冈·韦尔施的美学思想[D]. 王珊珊.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2]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 崔涵潇.山东大学 2011
[3]韦尔施美学思想研究[D]. 康雅雄.陕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25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25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