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图式的实义动词“过”的句法、语义及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1 16:19
  本文在仔细考察语料的基础上,具体描写、分析实义动词“过”的句法组配情况,总结“过”的语义特征,并基于意象图式理论深入分析“过”的语义,梳理出实义动词“过”的多义体系,最后根据该体系,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义项的设置提出初步的调整建议。首先,本文考察了实义动词“过”的句法组配情况。通过对语料的细致考察我们发现,实义动词“过”可以与体词性成分组配,也可以与谓词性成分组配。实义动词“过”与体词性成分组配时,体词性成分可以表示空间方所、施事、受事、工具、时间等;实义动词“过”也可以与谓词性成分组配,谓词性成分可以表示动作方向、动作行为、动作方式、程度等。其次,本文在仔细考察实义动词“过”的句法组配情况的基础上,对实义动词“过”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总结“过”的不同语义特征。经过详细地分析可知,实义动词“过”的语义特征有“经过”、“横向位移”、“平移”、“穿越”、“转移”等。再次,在语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意象图式理论,对实义动词“过”的语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不同语义特征下实义“过”的意象图式及其变体,梳理出实义动词“过”的多义体系。最后,根据实义动词“过”的多义体系,对《现代汉语词典...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实义动词“过”的句法组配情况考察
    2.1 “过”和体词性成分的组配情况考察
        2.1.1 体词性成分表示空间方所
        2.1.2 体词性成分表示施事
        2.1.3 体词性成分表示受事
        2.1.4 体词性成分表示工具
        2.1.5 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
    2.2 “过”和谓词性成分的组配情况考察
        2.2.1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方向
        2.2.2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
        2.2.3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方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过”的语义特征分析
    3.1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3.2 与体词性成分组配时“过”的语义特征
        3.2.1 体词性成分表示空间方所时“过”的语义特征
        3.2.2 体词性成分表示施事时“过”的语义特征
        3.2.3 体词性成分表示受事时“过”的语义特征
        3.2.4 体词性成分表示工具时“过”的语义特征
        3.2.5 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时“过”的语义特征
    3.3 与谓词性成分组配时“过”的语义特征
        3.3.1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方向时“过”的语义特征
        3.3.2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时“过”的语义特征
        3.3.3 谓词性成分表示动作方式时“过”的语义特征
    3.4 实义动词“过”的语义特征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义动词“过”的意象图式
    4.1 意象图式
    4.2 “过”的意象及意象图式
        4.2.1 空间域内实义动词“过”的意象图式
        4.2.2 时间域内实义动词“过”的意象图式
    4.3 基于意象图式的实义动词“过”的多义体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实义动词“过”的义项的再分析
    5.1 词典释义
    5.2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过”的释义
    5.3 实义动词“过”的多义体系的影响因素
        5.3.1 隐喻分析
        5.3.2 转喻分析
    5.4 基于意象图式的“过”义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研究过程与结论
        6.1.1 本文的研究过程
        6.1.2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6.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6.2.2 本文的不足之处
    6.3 关于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词典学》述评[J]. 冯建明.  外国语文. 2019(02)
[2]基于意象图式的动词“入”的多义体系及意义连接机制探究[J]. 王佳琪,赵秀凤.  语言与翻译. 2018(02)
[3]介词Out的意象图示及其语义的隐喻性延伸[J]. 曹文敏.  现代交际. 2018(09)
[4]现代汉语“V+开”结构语义扩展路径新探——基于“开”本义的意象图式[J]. 顾龙飞,唐厚广.  语文研究. 2018(02)
[5]关于语文词典编纂中义项设置的几点思考——以《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例[J]. 吴晓芳,仇志群.  辞书研究. 2016(05)
[6]Langacker主观性理论的贡献与不足[J]. 黄蓓.  现代外语. 2016(02)
[7]意象图式与多义体系的范畴化——现代汉语动词“赶”的多义研究[J]. 朱彦.  当代语言学. 2016(01)
[8]意象图式在汉语第二语言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陈晓蕾.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5(04)
[9]意象图式与动词喻义衍生——谈动词多义性[J]. 彭玉海,吕烨.  当代外语研究. 2014(10)
[10]现代词典学:一个批评性视角[J]. 陈伟,赵彦春.  现代外语. 2014(02)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过”和泰语“(?)”句法语义对比[D]. 陈贤之.广西民族大学 2015
[2]现代汉语“开”的语义认知分析[D]. 涂秀.华中师范大学 2013
[3]从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对汉字“过”的个案研究[D]. 朱丽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7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727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