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南”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5:28

  本文关键词:《诗经》“二南”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南” 名义 产地 作年


【摘要】:《周南》、《召南》,简称“二南”,由于其名称和地位的特殊性,历来为《诗经》研究者们所关注。因而,对“二南”相关问题的争议也颇多,学术界至今对“二南”的名义、产生地域及创作时代等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将分三章分别对久讼不决的“二南”名义、采集地域、创作时代等问题进行考证。首章,对“二南”名义进行考证。将前人关于“二南”名义的观点,总括为两类,即由地域角度诠释其名义和由乐调角度解释“二南”名义。对诸家观点加以评述,并批判的借鉴“二南”为乐调的说法,通过考证得出新的结论:“二南”为周、召二公据流行于江汉流域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音乐而改制的乐调。因周公、召公所改制的“南乐”有别,故分称《周南》《召南》。“二南”既为两种乐调,所以,凡用《周南》乐调所谱唱之诗歌,皆可入《周南》,凡用《召南》乐调所谱唱之诗歌,皆可入《召南》。而且一种乐调产生之初必然有其固定的地域,但随着乐调流行起来,便不再受其产地的限制。因为凡能流行起来的乐调,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所以,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能以其乐调演唱诗歌。基于以上观点,第二章对“二南”诗产地进行考论。首先对二南产地为“周原”说,“江汉”说,“东都洛邑”说等观点进行述评。其次,选取《周南》《召南》中五首诗,从诗中透露出的地域信息进行考证,得出此五首分别采自今陕西境内、河南境内、江汉流域的结论。由此证实“二南”诗以乐调为标准收录,并非以地域为收诗标准,故“二南”诗并非皆采自同一地区。第三章亦基于首章的观点,对“二南”诗创作时代进行考证。首先对“二南”创作年代的几种说法,即“西周早期”说、“春秋”说、“西周末春秋初”说等观点加以评述。认为几种说法皆有偏颇。为此,特选取《周南》《召南》中三首诗详加考证,从三首诗中涉及的人物、器物透露出的时代信息及其他线索,进行考证,得出三诗分别作于西周初期、西周中期、东周桓王时期的结论。可见,“二南”诗确非创作于同一时期。从而进一步证实“二南”诗确以乐调为收录标准,并不受时代限制的观点。总之,本文对“二南”若干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围绕着一个核心论点:“二南”为周、召二公据“南音”而改制的两种乐调,《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按合乎这两种乐调的诗歌收录的,因此,并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
【关键词】:“二南” 名义 产地 作年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 本课题前人研究成果综述10-11
  • 二 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1-12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第一章 “二南”名义考13-24
  • 一 从地域角度诠释“二南”述论13-17
  • 二 从乐调角度考察“二南”之名义17-19
  • 三 “二南”为周、召二公据南音改制的乐调19-22
  • 小结22-24
  • 第二章 论“二南”诗非采自同一地区24-34
  • 一 “二南”诗产地诸说述评24-26
  • (一)采自“周原”说24-25
  • (二)采自“江汉流域”说25
  • (三)采自“东都洛邑”说25-26
  • 二 论“二南”诗非产于一地26-32
  • (一)《关雎》作于今陕西境内黄河沿岸26-28
  • (二)《螽斯》当采自河南一带28-29
  • (三)《汝坟》当采自今河南一带29-30
  • (四)《汉广》当采自江汉流域30-31
  • (五)《江有汜》当采自江汉流域31-32
  • 小结32-34
  • 第三章 论“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代34-43
  • 一 “二南”诗产生时代诸说简介34-36
  • (一)西周早期说述评34-35
  • (二)春秋说述评35
  • (三)西周末春秋初说述评35-36
  • 二 “二南”诗非产于同一时期考36-41
  • (一)论《卷耳》作于西周初期36-38
  • (二)《甘棠》当为西周中期之作38-40
  • (三)《何彼y印肺芑竿跏逼谧髌,

    本文编号:60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60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