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中的荒诞与异化
本文关键词:《八月之光》中的荒诞与异化
更多相关文章: 荒诞 异化 存在主义倾向 社会背景 个人经历
【摘要】: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文学巨匠,他是美国南方文学以及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福克纳以其气势磅礴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饮誉世界文坛,其中《八月之光》的艺术价值极高,所占位置极其重要。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好评如潮。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处在新旧更替时期美国南方社会沉重的历史画卷。作者对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种族矛盾和极端的清教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描述,表达了其对美国南方人们存在的状态以及存在价值的深刻关注,这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论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所处的荒诞世界与他们在此环境下的异化状态进行了分析,探索出小说所体现的存在主义倾向。论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对作者威廉·福克纳以及小说《八月之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中主要介绍了威廉·福克纳的重要性,小说《八月之光》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小说的评论。第二章对威廉·福克纳以及小说《八月之光》的研究进行综述。本章的最后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视角。第三章对小说中所体现的荒诞以及人们的异化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进行探究.首先,论文讨论了种族歧视,极端清教主义以及性别歧视下的荒诞世界。其次,主要研究小说中的荒诞处境导致了人物不同程度的异化状态,其中包括种族歧视,极端清教主义下的异化和小说中妇女人物的异化状态。第四章从福克纳所处的时代以及其个人的自身经历来探寻该作品中存在主义倾向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在《八月之光》中,种族主义、清教主义以及妇道观的影响巨大且消极。小说中的世界充斥着冷漠与混乱,几乎所有的人都遭受痛苦与折磨。在这样一个荒诞的世界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异化感,其中包括自身的异化,自己与他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异化。这些很好地证明了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而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可以追溯到当时福克纳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的经历,这些与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论文通过对小说中的荒诞与异化进行分析,将《八月之光》这一文本与存在主义这一理论相结合,得出该文本的存在主义倾向,从而揭示出作者对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深刻披露,以及对人类生存问题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荒诞 异化 存在主义倾向 社会背景 个人经历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8
- 1.1 William Faulkner12-14
- 1.2 Light in August14-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28
- 2.1 Researches on William Faulkner18-21
- 2.1.1 Researches on William Faulkner Abroad18-19
- 2.1.2 Researches on William Faulkner at Home19-21
- 2.2 Researches on Light in August21-28
- 2.2.1 Researches on Light in August Abroad21-23
- 2.2.2 Researches on Light in August at Home23-28
- Chapter Three Absurdity and Alienation in Light in August28-54
- 3.1 Absurdity in Light in August28-40
- 3.1.1 The Absurd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28-33
- 3.1.1.1 Joe's Absurd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29-31
- 3.1.1.2 Joanna's Absurd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31-33
- 3.1.2 The Absurd World of Extreme Puritanism33-37
- 3.1.2.1 The Absurd World of Old Doc Hines34-36
- 3.1.2.2 The Absurd World of McEachern36-37
- 3.1.3 The Absurd World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37-40
- 3.2 Alienation in Light in August40-54
- 3.2.1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40-47
- 3.2.1.1 Joe's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41-44
- 3.2.1.2 Joanna's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44-47
- 3.2.2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Extreme Puritanism47-50
- 3.2.2.1 Doc Hines'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Extreme Puritanism47-49
- 3.2.2.2 McEachern's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Extreme Puritanism49-50
- 3.2.3 Alienation under the World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50-54
- Chapter Four The Reasons for William Faulkner's Existential Tendency54-66
- 4.1 The Situation of the Society56-58
- 4.2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William Faulkner58-6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6-68
- Bibliography68-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玲;王晓巍;;论《八月之光》中琳娜和乔的流浪(英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陈凯;;《八月之光》两位女主人公命运解析[J];文学教育(下);2007年04期
3 刘好;;浅析《八月之光》的诗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张曦;;论福克纳《八月之光》的对照型结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张妍;;《八月之光》中的父权制宗教家庭[J];语文学刊;2013年24期
6 江飞;;八月之光[J];中华散文;2005年11期
7 葛闰;福克纳的遗产——兼评《八月之光》[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8 生安锋;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试析《八月之光》中的双重人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S1期
9 翁路;《八月之光》中的另类基督神话[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孙霞;吴翔宇;;《八月之光》的结构诗性和灵性[J];阴山学刊;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慧;;试用读者反应批评解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河北金融学院 高俊杰 杨华;论《八月之光》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双重性[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70后”作家 张楚 (河北唐山);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桐;创伤理论视角下小说《八月之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玉娇;《八月之光》中的荒诞与异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3 许娟;《八月之光》的空间形式[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春花;《八月之光》:似散而实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文娱;《八月之光》人物刻画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章艳萍;绝望中的希望:萨特自由哲学观对《八月之光》主人公[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f ;他者的生存——论福克纳在《八月之光》中的人文关怀[D];重庆大学;2010年
8 廖白玲;《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艳;论小说《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立宏;《八月之光》的结构:多元和内聚[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26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82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