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海峡,两方文化—用会话分析理论研究中国两岸谈话节目:《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

发布时间:2017-10-04 21:42

  本文关键词:一湾海峡,两方文化—用会话分析理论研究中国两岸谈话节目:《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谈话节目 话题 话轮转换 语境


【摘要】:会话分析这一课题起源于俄国,繁荣发展于英美两国,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于此,中国对于会话分析的探索仍属于新兴期。然而,鉴于英美两国学者针对该课题的研究已积累大量优秀成果,可供国内学者直接引用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故他们可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会话分析完成了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的过渡,为国内学者扩大了研究空间,如此一来,被无限扩大到所有现实中的会话的语料库,使得国内的研究充满更多可能性。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仍侧重于机构性谈话,如:法庭会话,课堂会话以及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会话等,也有学者尝试利用会话分析理论对电视谈话节目的会话特点进行研究,只是数量有限。因电视谈话节目逐渐在国内众多电视台所播放的节目列表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忠实观众,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延从现有的针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分别对两岸最受观众欢迎之一的两档节目进行会话分析,一档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超级访问》,另一档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康熙来了》,并通过分别对其会话语境的研究,延伸出两岸社会文化语境与媒体语境对当地电视谈话节目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两岸电视谈话节目如何体现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从三方面剖析这两档节目的细微差异:话题、话轮转换以及语境。其中,话题分析包括话题选取,话题更换,话题发展模式和话题衔接等四方面的差异;话轮转换的分析包括介入话轮的方式,把持话轮和话轮打断现象等三方面的差异;语境的分析则包括社会文化语境,媒体语境和参与者语境等三方面的差异。为保证定性分析结果的客观性,还将采取定量分析,即总共选取八期节目进行分析,每档节目占有四期,并且是针对同一个来宾的访问,各自两两对应。 研究结果证明两岸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电视谈话节目影响颇深,《超级访问》的话题常走温情和励志路线,话题发展连贯严谨,主持人严格控制话轮,却鲜少长时性把持话轮或打断嘉宾话语。不同的是,《康熙来了》的话题走轻松和幽默路线,话题发展此起彼伏,主持人对话轮控制不严,并多次长时性把持话轮以及打断嘉宾话语。二者风格各异,却各自长期占有高收视率,故此,一个属心灵鸡汤型,另一个纯属娱乐型。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 话题 话轮转换 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Introductions of the two Talk Shows9
  • 1.2 The Origin of the Study9-10
  • 1.3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10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0-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19
  • 2.1 Foreign research on Conversation Analysis12-15
  • 2.2 Domestic research on Conversation Analysis15-19
  • Chapter Three DISTINCTIONS OF TOPIC19-36
  • 3.1 Choice of Topics20-22
  • 3.2 Shift of Topics22-25
  • 3.2.1 Frequency of topic shifting22-23
  • 3.2.2 Opening of topics23-25
  • 3.3 Development of topics25-29
  • 3.3.1 Coherent mode of topic development26-27
  • 3.3.2 Embedded mode of topic development27-28
  • 3.3.3 Statistic of topic's developing mode28-29
  • 3.4 Connection of Topics29-34
  • 3.4.1 Connection between cohesive adjoining topics30-32
  • 3.4.2 Connection between non-cohesive adjoining topics32-34
  • 3.5 Summary34-36
  • Chapter four DISTINCTIONS OF TURN-TAKING36-49
  • 4.1 Categorization of Turn-taking36-38
  • 4.2 Turn-allocation38-40
  • 4.3 Hosts' Turn-holding40-44
  • 4.3.1 Causes of turn-holding40-43
  • 4.3.2 Frequency of turn-holding43
  • 4.3.3 Length of turn-holding43-44
  • 4.4 Interruption44-47
  • 4.4.1 Definition of interruption44-45
  • 4.4.2 Causes of Interruption45-47
  • 4.5 Summary47-49
  • Chapter Five DISTINCTION OF CONTEXT49-54
  • 5.1 Categorization of Context49-50
  • 5.2 Sociocultural Context50-51
  • 5.3 Media Context51-52
  • 5.4 Target Objects Context52-54
  • 5.4.1 Audience context53
  • 5.4.2 Guest context53-5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4-56
  • 6.1 Conclusion for the Preceding Discussions54-55
  • 6.2 Limitation and Expectation55-56
  • REFERENCES56-58
  • ACKNOWLEDGEMENTS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雁杰;创新,才能走向成熟──关于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J];电视研究;2001年01期

2 梁瑜虹;文化语境中的电视谈话节目辨析[J];电视研究;2001年11期

3 李效文;由复制走向创造──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音乐运用及其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戴佳;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本思想比较[J];电视研究;2002年01期

5 时统宇;电视批评的本土对象之一——倾听与倾诉的旁门左道:聊天[J];中国电视;2004年12期

6 詹庆生;;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研究综述(1994-2005)[J];电视研究;2005年12期

7 魏南江;直视:当今电视谈话节目的三个问题[J];中国电视;2005年08期

8 王铁男;试论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的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杨允;让电视谈话节目更具魅力[J];当代电视;2005年02期

10 高红波,赵韶卫;浅谈电视谈话节目中“手段”的运用[J];当代电视;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永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玉宁;电视“谈话”节目走向成熟[N];文艺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倪敏;电视谈话节目该怎么说[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3 ;奇言妙语“脱口秀”[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孙平;电视谈话节目 冲突应有“度”[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周潇潇;电视谈话节目潜藏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牛高华 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电视谈话节目何去何从[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7 ;约旦电视谈话节目变“混战”[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芦爽;让电视谈话节目鲜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高天;辩论类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吸引“眼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康劲;“一把手”上电视能否转变“官风”[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莉;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平;电视谈话节目采访技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晓红;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电视谈话节目[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禹菲;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区域文化思考[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中乾;中国叙事型电视谈话节目叙事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申园园;浅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可;我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缺失与重建[D];湘潭大学;2009年

7 金薇;关联—顺应模式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夏;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璐;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女性主持人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单厚真;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策略思考[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3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973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