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三系杂交水稻低结实率原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12 11:27

  本文关键词: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三系杂交水稻低结实率原因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转录组 三系杂交水稻 结实率


【摘要】:水稻作为全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系杂交稻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同时,我国人口数量却在不断增长,粮食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进一步挖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提高水稻单产能力,确保水稻总产稳步提高,从而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是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结实率是水稻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表现尤为突出。正常情况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结实率一般只有80%左右,而常规水稻品种和两系杂交稻品种的结实率都比杂交水稻高,且二者差异明显。同时也预示出三系杂交稻产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将其结实率同样提高到常规稻结实率,将为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水平带来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开展三系杂交稻结实率相关遗传研究,揭示三系杂交稻结实率遗传控制机理,从而实现有效的人工改良和控制,达到显著提高三系杂交稻的结实率水平,进而提高三系杂交稻产量水平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大量以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等为代表的遗传研究新兴技术和手段,为我们开展结实率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突破口。本实验室前期选育出一个三系不育系G80A,在常年的组配中发现其与任何恢复系组配的结实率始终在60%左右,并受高温条件的严重影响,是研究三系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的一个极端表型材料。本研究利用G80A、G80B分别和蜀恢527做杂交F1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和高温处理条件下,通过对孕穗期幼穗进行转录组测序、表达差异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结实率相关控制基因。并将获得的目标基因在杂交组合G80A/蜀恢527、G80B/蜀恢527、II-32A/蜀恢527、11-32B/蜀恢527、G46A/蜀恢527和G46B/蜀恢527上进行了Q-PCR验证。获得初步结果如下:1、花粉育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常温处理条件下,所有杂交稻组合花粉染色都是正常的。可以排除因为恢复力不够导致花粉育性不过关,而引起结实率下降。2、常温处理下,G80A/蜀恢527的结实率为62%,Ⅱ-32A/蜀恢527和G46A/蜀恢527的结实率分别为80%和78%。G80B/蜀恢527的结实率为93%,Ⅱ-32B/蜀恢527和G46B/蜀恢527的结实率分别为90%和93%。说明三系不育胞质的存在会导致三系杂交稻结实率降低。3、高温处理下G80A/蜀恢527的结实率为31%,Ⅱ-32A/蜀恢527和G46A/蜀恢527的结实率分别为42%和45%。G80B/蜀恢527的结实率为56%,Ⅱ-32B/蜀恢527和G46B/蜀恢527的结实率分别为65%和66%。说明高温影响水稻结实率,而三系杂交稻结实率受高温影响更明显。4、通过转录组测序、差异基因比对筛选和Q-PCR验证,获得影响三系杂交水稻结实率的可能的差异基因6个。分别是:LOC_Os02g52780、LOC_Os03g60080、 LOC_Os05g38290、LOC_Os05g41780, LOC_Os08g43700、LOC_Os12g02980,这些基因在三系杂交水稻幼穗中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正常水稻幼穗。5、通过差异分析筛分别选出常温和高温下G80A/蜀恢527的差异基因以及G80B/蜀恢527的差异基因,再通过比对获得后者与前者相异的基因,并将这些基因与高温下G80A/蜀恢527和G80B/蜀恢527的差异基因相对比,找出其中相同的差异基因,再将这些基因进行G0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找到了22个可能与三系杂交水稻在高温下的结实率降低过快相关的基因。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一份三系杂交稻低结实率极端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差异基因比对筛选、Q-PCR验证、G0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等分析,获得6个可能与三系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相关的基因和22个可能与三系杂交水稻在高温下的结实率降低过快相关的基因。通过进一步确认和解析这些基因的功能,将有助于解析三系杂交稻结实率控制的遗传机理,并为三系杂交稻结实率的分子改良奠定基础。
【关键词】:转录组 三系杂交水稻 结实率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9
  • 1.1 水稻结实率研究进展10-11
  • 1.2 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11-12
  • 1.2.1 花粉不育11-12
  • 1.2.2 花药开裂出现问题,花粉量不足12
  • 1.2.3 花粉活力不足,荫发能力降低12
  • 1.3 转录组和转录组测序概念解析12-13
  •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进展13-17
  • 1.4.1 第一代测序技术13-14
  • 1.4.2 第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14-16
  • 1.4.3 第三代测序技术16
  • 1.4.4 三代测序技术比较16-17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19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9-27
  • 2.1 实验材料19
  • 2.1.1 水稻材料19
  • 2.1.2 生化试剂和耗材19
  • 2.1.3 转录组测序公司19
  • 2.1.4 仪器设备19
  • 2.2 实验材料的准备19-21
  • 2.3 花粉育性检测和结实率统计21
  • 2.4 转录组测序技术路线21-22
  • 2.5 转录组数据质量检测22-24
  • 2.5.1 测序错误率检测22
  • 2.5.2 GC含量的检测22-23
  • 2.5.3 原始数据组成23
  • 2.5.4 表达水平饱和曲线检测23
  • 2.5.5 RNA-seq相关性检测23-24
  • 2.6 差异基因的筛选24-25
  • 2.6.1 影响三系水稻结实率的差异基因的筛选24
  • 2.6.2 导致三系杂交水稻高温敏感的差异基因的筛选24-25
  • 2.7 差异基因的GO富集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25
  • 2.8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25-27
  • 2.8.1 定量引物的设计和筛选25-26
  • 2.8.2 qPCR验证26-27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7-48
  • 3.1 各组合常温下花粉育性检查27-28
  • 3.2 各组合的结实率28
  • 3.3 RNA的提取和检测28-29
  • 3.4 转录组数据质量检测结果29-31
  • 3.4.1 GC含量分布图分析结果29-30
  • 3.4.2 基因表达水平饱和曲线30-31
  • 3.4.3 RNA-seq相关性31
  •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31-48
  • 3.5.1 各组合差异基因分析31-32
  • 3.5.2 引起三系杂交水稻结实率较低的差异基因的选择32-33
  • 3.5.3 影响三系杂交水稻结实率差异基因的qPCR验证结果33-43
  • 3.5.4 引起三系杂交水稻高温条件下结实率降低过快基因的筛选43-48
  • 第四章 讨论及后续研究设想48-51
  • 4.1 讨论48-49
  • 4.1.1 转录组测序是快速获得表型相关基因的有效手段48
  • 4.1.2 三系不育胞质可能通过调控细胞核基因表达影响三系杂交稻结实率48-49
  • 4.1.3 三系杂交稻对高温更敏感49
  • 4.2 试验小结与后续研究设想49-51
  • 4.2.1 试验小结49
  • 4.2.2 后续研究设想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孝武;温权州;尹鑫;胡质文;谷勇;;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恩禾优291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2年09期

2 潘润森;李齐向;陈志伟;周元昌;毛大梅;官华忠;潘明;廖伟力;林志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选育的实践与思考[J];杂交水稻;2013年05期

3 周鸿绩,徐宗俦,张克龙;利用三系杂交水稻系统选育新品种的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4 万崇翠;;认真搞好三系杂交水稻种子工作[J];种子世界;1990年11期

5 张晓国,朱英国;新型三系杂交水稻马协63[J];作物品种资源;1995年02期

6 胡旭,胡培中,段洪波,王明涛,徐国华;三系杂交水稻强优组合鄂籼杂1号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1996年05期

7 杨保昌;;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综合技术发展展望[J];种子世界;1997年12期

8 ;三系杂交水稻“马协64”生产现场会在应城召开[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6期

9 袁利群,杨隆维,向极钎,王光建,李继辉,段太品,许敏;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杂交水稻;2003年06期

10 杨振威;新质源三系杂交水稻新优752[J];江西农业科技;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三系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邹小云;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三系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祥市金田种业;三系杂交水稻珞优8号品种示范介绍[N];湖北科技报;2006年

2 ;农业部推荐四大粮食作物50个主导品种(二)[N];农民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元宝;基于转录组数据对三系杂交水稻低结实率原因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程毅;实时荧光PCR技术在三系杂交水稻种子出境检验检疫上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宁志怨;三系杂交水稻及其亲本DNA标记鉴定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4 黄天进;三系杂交水稻杂种F_1的主要性状与亲本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1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1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