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其矿化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0:32

  本文关键词: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其矿化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埋藏古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形态 有机碳矿化


【摘要】: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的存储与排放对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不同时期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形态演变及其转化过程,阐明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和释放的过程与机理,本研究以澧阳平原杉龙岗遗址长期埋藏的古水稻土为对象,采用氧化还原分析和培养实验等方法,对不同时期水稻土的土壤有机碳形态演变规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埋藏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有机碳含量都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埋藏古代水稻土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低于现代耕种水稻土,耕作层最为明显,埋藏古水稻土耕作层的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现代耕种水稻土的51.86%、28.24%、40.12%、34.17%。(2)埋藏古水稻土各土层间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变化数值差异较小,犁底层和潴育层的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值略大于耕作层。现代水稻土耕作层与犁底层之间的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但犁底层、潴育层、母质层之间含量变幅变小。(3)埋藏古水稻土各土层有机碳矿化累积量低于现代水稻土,埋藏古水稻土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母质层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分别为现代水稻土的14.9%,45.5%,62.5%、75.0%。(4)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低于现代水稻土,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为前高后低。埋藏古水稻土耕作层、潴育层和母质层的矿化速率最高值出现在1天时,3天时耕作层、犁底层和母质层低于0.50mg C/(g·d),而在28天时,犁底层和潴育层低于0.10mg C/(g·d)。现代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矿化速率1-7天阶段大于1.00mg C/(g·d),180天降到0.19mg C/(g·d),犁底层和潴育层从14天开始,矿化速率低于0.50 mg C/(g·d),而母质层的矿化速率只在3天时超过了0.50 mg C/(g·d)。(5)埋藏古水稻土土壤中保留的是3000年前积累的有机碳,有机碳矿化率明显低于现代耕作水稻土。有机质潜在矿化量和土层深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形态有机碳和pH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埋藏古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形态 有机碳矿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4
  • 1.2.1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9-11
  • 1.2.2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11-13
  • 1.2.3 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13
  • 1.2.4 古水稻土发生与演变历程研究13-14
  • 1.3 研究展望14-16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16-25
  • 2.1 研究区概况16
  • 2.2 研究目标16-17
  • 2.3 研究内容17
  • 2.3.1 埋藏古水稻土土壤剖面划分17
  • 2.3.2 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剖面变化特征17
  • 2.3.3 不同时期埋藏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过程17
  • 2.4 研究方法17-25
  • 2.4.1 实地调查与采样18-20
  • 2.4.2 分析测定方法20-24
  • 2.4.3 数据处理24-25
  • 第三章 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25-34
  • 3.1 古水稻土基本性质25-27
  • 3.1.1 土壤pH值26
  • 3.1.2 土壤碱解氮26
  • 3.1.3 土壤有效磷26
  • 3.1.4 土壤缓效钾26-27
  • 3.1.5 土壤速效钾27
  • 3.2 土壤有机碳27-28
  • 3.3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28-29
  • 3.4 易氧化有机碳29-30
  • 3.5 活性有机碳30-31
  • 3.6 讨论31-33
  • 3.7 小结33-34
  • 第四章 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34-45
  • 4.1 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变化特征34-36
  • 4.2 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36
  • 4.3 土壤有机碳矿化动力36-43
  • 4.4 讨论43-44
  • 4.5 小结44-4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5-47
  • 5.1 主要结论45-46
  • 5.1.1 土壤有机碳45
  • 5.1.2 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45
  • 5.1.3 土壤有机碳矿化45-46
  • 5.2 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菊,吴金水,童成立,杨钙仁,胡荣桂,唐国勇;三江平原湿地沉积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变异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4期

2 张德全,桑卫国,李曰峰,王宗泉,盖文杰;山东省森林有机碳储量及其动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S1期

3 佟小刚;王伯仁;徐明岗;张文菊;;长期施肥红壤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储量及其固定速率[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4 李洁;盛浩;周萍;袁红;廖超林;黄运湘;张杨珠;;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J];土壤通报;2013年04期

5 王百群,吴金水,吴振海;子午岭次生林区植被中有机碳的储量[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0期

6 张城;王绍强;于贵瑞;何洪林;张文娟;王伯伦;陈庆美;吴志峰;;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6年02期

7 慈恩;杨林章;马力;唐玉姝;程月琴;殷士学;;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5期

8 Mohammed Alamgir;M.Al-Amin;;异速模型评估森林植被生物量有机碳储量(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8年02期

9 石福臣;李瑞利;王绍强;Sasa Kaichiro;;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及全氮分布与积累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10 尤孟阳;李海波;韩晓增;;土地利用变化与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密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漆良华;范少辉;艾文胜;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银;郭燕;史舟;;浙江省水稻土有机碳库储量估算和比较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云敏;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刘琼;东海上层海洋有机碳储量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黄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旭辉;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黎明;太湖地区水稻土有机碳演变模拟的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静;长期不同土壤管理措施X土无机碳储量及其与有机碳的转化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朱丽琴;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有机碳与“土壤水库”库容的影响[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3 陈颂超;色季拉山土壤表层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数字制图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琪;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碳储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肖彦资;古水稻土有机碳形态特征及其矿化过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马旺;辽河源主要森林类型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孙s,

本文编号:103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3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