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水土流失区针阔混交林模式下6种典型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本文关键词:亚热带水土流失区针阔混交林模式下6种典型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光合特性 δ~(13)C CNP计量比 SLA NSC 针阔混交 亚热带水土流失区
【摘要】:以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一定恢复程度生境中的6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3年10月和2014年的1月、4月、7月对植物的光合特征、形态学特征、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生化指标特征进行测定,探讨针阔混交林模式下植物的生理生态特点。结果表明:(1)从植物生活型角度看,樟树与胡枝子的Pnmax、LSP的平均值均高于其它树种,说明它们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和较强的强光利用能力。(2)该样地6种植物叶片813C平均值(-31.17±1.41)%o低于全球范围的植物叶片水平,与世界范围亚热带植物叶片tδ13C值的范围较接近;6种植物叶片δ13C值分布范围在(-33.62‰~-27.32‰)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9.09±0.25)‰、(-31.36±0.25)‰、(-31.81±0.13)‰、(-31.70±0.15)‰、(-31.74±0.12)‰、(-31.54±0.35)‰,表明这6种植物是典型的陆生C3植物。(3)该样地6种植物叶片C平均含量为(469.47±20.03) mg/g,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植物叶片N、P平均含量分别是(15.32±7.32)mg/g和(0.92±0.40) mg/g,低于全球及我国植物叶片N、P平均含量。说明该地区植物的C储存能力较高,N、P储存能力较低。从植物生活型角度看,马尾松的C平均含量(486.76+3.99)mg/g高于其它植物,表明马尾松具有较高的C储存能力。马尾松与木荷的N、P平均含量分别是(10.60±0.25)mg/g、(10.844±0.39)mg/g和(0.72±0.03) mg/g、(0.62±0.03) mg/g,均低于其它植物;其C:N比、C:P比平均含量分别是(46.41±0.95)mg/g、(44.94±0.39) mg/g和(705.77±33.95) mg/g、(813.58±40.60)mg/g,均高于其它植物;表明马尾松、木荷具有较高的N、P素利用效率,较低的N、P储存能力。而胡枝子恰好与之相反,即胡枝子具有较高的N、P储存能力,较低的N、P素利用效率。研究区植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养分限制,马尾松、含笑、枫香受到的限制元素随月份变化而改变。不同月份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指标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植物叶片C与N、P含量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除7月植物叶片C、N含量),叶片N、P含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C:N比与C:P比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4)本研究中,常绿针叶马尾松和落叶阔叶枫香、胡枝子之间差异均呈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相同生境下,常绿针叶和落叶阔叶2种不同功能型植物具有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由不同月份植物的SLA与WUE、叶CNP含量的相关性检测结果可以看出,SLA与MUE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除4月份外);SLA与C含量的相关性在不同月份表现不同,与N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P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除1月份外);植物SLA与C:N、C:P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除1月SLA与C:P外)。(5)就2种生活型树种而言,植物叶可溶性糖、淀粉、NSC平均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常绿树。
【关键词】:光合特性 δ~(13)C CNP计量比 SLA NSC 针阔混交 亚热带水土流失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8.5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12
- 绪论12-20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 0.2 植物的光合特征12-13
- 0.3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特征13-15
- 0.4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15-16
- 0.5 植物叶片比叶面积特征16-17
- 0.6 植物叶片生化指标特征17-20
- 第一章 研究区自然条件与研究方法20-24
- 1.1 研究区自然条件与样地概况20
- 1.2 实验方法20-23
- 1.2.1 光合参数的测定20-21
- 1.2.2 叶片采集21
- 1.2.3 比叶面积的测定21-22
- 1.2.4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测定22
- 1.2.5 植株碳(C)、氮(N)、磷(P)含量的测定22
- 1.2.6 生化指标的测定22-23
- 1.3 数据处理23-24
- 第二章 植物光合特征24-34
- 2.1 植物的光响应曲线24-27
- 2.1.1 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24-25
- 2.1.2 蒸腾速率对光强的响应25
- 2.1.3 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25-26
- 2.1.4 胞间CO_2浓度对光强的响应26-27
- 2.2 同一月份不同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比较27-30
- 2.2.1 10月不同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比较27-28
- 2.2.2 1月不同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比较28-29
- 2.2.3 4月不同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比较29
- 2.2.4 7月不同植物叶片光合参数比较29-30
- 2.3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光合参数的比较30-34
- 第三章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特征34-36
- 3.1 同一月份不同植物叶片δ~(13)C值34-35
- 3.2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δ~(13)C值35-36
- 第四章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6-46
- 4.1 同一月份不同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6-40
- 4.1.1 10月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7
- 4.1.2 1月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7-38
- 4.1.3 4月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8-39
- 4.1.4 7月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39-40
- 4.2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生态化学计量特征40-43
- 4.3 不同月份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指标间的相关性43-46
- 第五章 植物叶片比叶面积特征46-50
- 5.1 同一月份不同植物叶片比叶面积值46-47
- 5.2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叶片比叶面积值47-48
- 5.3 不同月份植物SLA与WUE、CNP含量之间的相关性48-50
- 第六章 植物叶片生化指标特征50-56
- 6.1 同一月份不同植物叶片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0-52
- 6.1.1 10月植物叶片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1
- 6.1.2 1月植物叶片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1
- 6.1.3 4月植物叶片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1
- 6.1.4 7月植物叶片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1-52
- 6.2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生化指标含量特征52-56
- 6.2.1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可溶性糖含量特征52
- 6.2.2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淀粉含量特征52-53
- 6.2.3 同一植物不同月份NSC含量特征53-56
- 第七章 讨论56-64
- 7.1 植物的光合特征56-57
- 7.2 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特征57-58
- 7.3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58-60
- 7.4 植物叶片比叶面积特征60-61
- 7.5 植物生化指标特征61-64
- 第八章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8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8-80
- 致谢80-82
- 个人简历82-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明;杨清培;祁红艳;刘骏;马思琪;宋庆妮;;亚热带落叶与常绿园林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张海燕;王传宽;王兴昌;;温带12个树种新老树枝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较[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3 林娜;徐涵秋;何慧;;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长汀河田盆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4 杨冉冉;徐涵秋;林娜;何慧;曾宏达;;基于RUSLE的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5 徐涵秋;何慧;黄绍霖;;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6 武国胜;林惠花;朱鹤健;沙晋明;戴文远;;典型红壤侵蚀景观的时空变化——以福建长汀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7 江浩;周国逸;黄钰辉;刘世忠;唐旭利;;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不同部位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8 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张志钧;李忠文;;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23期
9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生境植物的叶性状[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10 阎恩荣;王希华;郭明;仲强;周武;;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033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3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