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8:34

  本文关键词: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寒兰 花芽分化 生理变化 花期调控


【摘要】:寒兰(Cymbidium kanran)是中国传统名花,拥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其花期为10-12月,与元旦、春节等节日错位,影响了其在这些重要节假日的市场占有率,阻碍了寒兰产业的发展,且其花芽分化机理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可以提高寒兰价值,从而促进寒兰产业的扩大和发展。本研究采用徒手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寒兰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结构发育,并监测其花芽分化过程中生理变化,同时研究了不同栽培温度、光照时长、激素及NPK比例对寒兰开花及花朵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花芽分化时期分为(1)未分化期、(2)花原基分化期、(3)花序原基分化期、(4)花被片分化期、(5)合蕊柱分化期、(6)花结构完善期6个时期。并将唇瓣的分化及发育细分为唇瓣分化、褶片产生、着色三个时期,其中,唇瓣分化属于花被片分化期,而褶片产生属于合蕊柱分化期,唇瓣着色属于花结构完善期;将合蕊柱的分化及发育细分为雄蕊分化、蕊喙产生、雌蕊分化、合蕊柱形成、着色五个时期,其中前四个时期属于合蕊柱分化期,着色属于花结构完善期。2.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的五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假鳞茎及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保持稳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均先下降后上升,蔗糖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淀粉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然而,两个部位中蔗糖占可溶性糖比例变化均缺乏规律性。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中GA3和ABA含量保持稳定。较低浓度的ZR和IAA促进花芽分化,较高浓度的ZR和IAA促进花芽的生长发育。假鳞茎中ZR/IAA、 ABA/IAA、ZR/GA3保持稳定。较高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分化,较低的ABA/GA3有利于花芽发育。假鳞茎中ZR与GA3、IAA含量显著相关(p5%),与ABA含量极显著相关(p1%),GA3含量与ABA含量显著相关(p5%);IAA与ABA显著相关(p5%),均为正相关关系。叶片中GA3含量保持稳定,较高的ZR, ZR/IAA和ZR/GA3有利于花芽分化,较低的ZR、ZR/IAA和ZR/GA3有利于花芽发育。叶片中这四种激素没有呈现显著的相关性。3.30/16℃处理45 d能较大幅度提前初花期,且该处理没有对花朵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每日光照8h的处理,初花期最早。采用N:P:K=9:45:15, SA 50 mg·L-1, 6-BA 50 mg·L-1的处理能推迟初花期,且对花朵品质不利影响较小。本文对寒兰实生苗花芽分化过程的结构发育及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唇瓣和合蕊柱发育的过程,并记录了花芽分化期间植株内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发现,低温及减少光照时长的处理提前了花期,而激素及NPK的合理配比能推迟花期。
【关键词】:寒兰 花芽分化 生理变化 花期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82.3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1 引言12-27
  • 1.1 研究进展12-25
  • 1.1.1 兰花花芽分化机理12-17
  • 1.1.2 兰花花期调控相关研究17-25
  •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5
  •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25-27
  • 1.3.1 本研究的内容25-26
  •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6-27
  • 2 材料与方法27-33
  • 2.1 试验材料27
  • 2.2 试验方法27-33
  • 2.2.1 花芽分化形态观察27-28
  • 2.2.2 生理指标测定28-30
  • 2.2.3 花期调控技术研究30-33
  • 3 结果与分析33-65
  • 3.1 寒兰花芽分化形态观察33-44
  • 3.1.1 寒兰花芽分化时期划分33-38
  • 3.1.2 花序轴与小花分化观察38-40
  • 3.1.3 花朵发育及花器官分化观察40-44
  • 3.2 寒兰成花生理44-55
  • 3.2.1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44
  • 3.2.2 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44-47
  • 3.2.3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比值及相关性47-55
  • 3.3 花期调控技术55-65
  • 3.3.1 不同栽培温度对寒兰花期及品质的影响55-59
  • 3.3.2 不同光照时长对寒兰花期及品质的影响59-61
  • 3.3.3 不同激素及NPK比例对寒兰花期及品质的影响61-65
  • 4 讨论与结论65-73
  • 4.1 讨论65-72
  • 4.1.1 花芽形态分化时期的划分及特点65-67
  • 4.1.2 花芽分化期间生理变化67-69
  • 4.1.3 花期调控研究69-72
  • 4.2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秀春;武夷山寒兰栽培浅述[J];中国农技推广;2004年01期

2 杨永华;;寒兰忧思柔[J];中国花卉盆景;2005年07期

3 杨永华;;寒兰忧思录[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6年03期

4 蔡镇坤;;寒兰下山草的栽培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4期

5 余永洪;;桂林寒兰二品[J];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2期

6 美琳;;溢美兰庭的“空谷佳人”——寒兰美析[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年01期

7 林运熙;;寒兰欣赏[J];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04期

8 刘庆;马谦兰;王易群;;浅议寒兰的鉴赏与品评[J];温州农业科技;2008年01期

9 沈峥华;侯海兵;张玉武;吴橙;;贵州寒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育研究[J];贵州科学;2010年04期

10 史宗义;;家养寒兰有窍门[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兆丰;;寒兰产业发展的条件及其制约[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朱国兵;罗丽萍;杨柏云;;寒兰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试管成花的研究[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徐晓薇;江南;杨俊波;杨燕萍;王丽芳;;寒兰株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川江;保护开发并举 促进寒兰发展[N];中国花卉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韩益;闽赣浙寒兰产业陆续萌动[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金文莲;武夷寒兰:“取经”宜向大红袍[N];福建日报;2009年

4 黄振鹏;江西兰花经济蹒跚起步[N];江西日报;2003年

5 项华宗 水林 晓勤;连城两兰花 卖价四万八[N];福建日报;2006年

6 郭健;珍稀名兰 荔乡溢芳[N];农民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袁晓琴;昔日山上草 今朝致富宝[N];经济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殷陆君 通讯员 项华宗;昔日山涧兰花 今日致富一方[N];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徐罡 宋波;福建 将推四大优势花卉产品[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丹玲;连城兰花借势步入产业化[N];中国花卉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蹇黎;建兰亚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子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nI;寒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张天翔;寒兰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蒋新芳;寒兰试管成花的形态解剖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朱国兵;寒兰快速繁殖技术及其试管成花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5 李春华;寒兰试管成花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李夏;寒兰离体化学诱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孙小琴;江西省野生寒兰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罗克灿;寒兰内参基因的筛选和DREB转录因子的表达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9 张威;基于ITS和cpDNA分子标记的江西野生寒兰居群遗传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王朝雯;EMS和秋水仙素对寒兰根状茎化学诱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2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92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a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