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增殖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增殖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人工鱼礁 生态效果 经济效果 社会效果 综合评价
【摘要】:人工鱼礁是人们经过科学选点,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用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索饵、繁殖、生长、避敌场所,从而达到修复生态栖息地,改善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的目的。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人工鱼礁。山东省自2005年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以来,人工鱼礁建设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国人工鱼礁建设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效果最突出的省份。但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却缺乏一个针对增殖型人工鱼礁建设效果的科学评价体系。本文结合山东省3个典型人工鱼礁区的建设实际,通过实地资源环境调查,对其进行了生态效果、经济效果以及社会效果方面的评价。1.生态效果本文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生态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包含了增殖经济品种的相关指标,并将鱼礁区、对照区以及3个等级标准一同纳入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对山东省3个人工鱼礁区的生态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的综合评价值为0.6679,高于对照区(0.6178)和Ⅰ级标准(0.5123):威海西港北礁区的综合评价值为0.6423,南礁区为0.6171,二者皆高于对照区(0.5363)和Ⅰ级标准(0.5746);荣成高绿人工鱼礁区的综合评价值为0.6840,高于对照区(0.6179)和Ⅰ级标准(0.5635)。表明鱼礁区的生态效果均好于对照区,人工鱼礁的投放具有很明显的生态效果。2.经济效果采用反映人工鱼礁项目经济收益状况的4个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值,从而对3个人工鱼礁项目的经济效果作出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3个人工鱼礁区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均小于鱼礁的使用年限,表明在鱼礁运营期间,能够收回成本;内部收益率均大于所规定的行业基准收益率8%,表明这3个人工鱼礁项目都是可行的;益本比均大于1,表明鱼礁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建设项目是不会发生亏损的。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项目的经济效果综合评价值为0.259,威海西港人工鱼礁项目的综合评价值为0.507,荣成高绿人工鱼礁项目的综合评价值为0.234,威海西港人工鱼礁项目稍好于其他两个项目。3.社会效果本文利用4个层次13个指标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3个人工鱼礁区的社会效果做出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日照前三岛、威海西港、荣成高绿人工鱼礁区的社会效果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8496、0.8000、0.7966;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对周边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项目稍稍好于其余两个项目。由此可见,人工鱼礁的投放对海域周围产生的生态效果、经济效果以及社会效果均十分显著。
【关键词】:人工鱼礁 生态效果 经济效果 社会效果 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5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0 前言11-13
- 1 人工鱼礁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13-23
- 1.1 人工鱼礁的基本理论13-16
- 1.1.1 人工鱼礁的定义13
- 1.1.2 人工鱼礁的作用13-14
- 1.1.3 人工鱼礁的分类14-16
- 1.2 国内外人工鱼礁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16-23
- 1.2.1 生态效果16-21
- 1.2.2 经济效果21-22
- 1.2.3 社会效果22-23
- 2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情况23-27
- 2.1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现状23-25
- 2.2 存在问题25-27
- 3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生态环境调查27-37
- 3.1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建设概况27-29
- 3.1.1 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区27-28
- 3.1.2 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28-29
- 3.1.3 荣成高绿人工鱼礁区29
- 3.2 材料与方法29-37
- 3.2.1 调查时间与站位29-33
- 3.2.2 调查项目与调查方法33-37
- 4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增殖效果评价体系及方法37-48
- 4.1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法的生态效果评价体系及方法37-42
- 4.2 基于熵值法的经济效果评价体系及方法42-45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45-48
- 5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增殖效果综合评价结果48-68
- 5.1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结果48-62
- 5.1.1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法的日照前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结果48-52
- 5.1.2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法的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结果52-56
- 5.1.3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法的荣成高绿人工鱼礁区生态效果综合评价结果56-60
- 5.1.4 讨论60-62
- 5.2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结果62-64
- 5.2.1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经济效果初步评价结果62-63
- 5.2.2 讨论63-64
- 5.3 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社会效果综合评价结果64-67
-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典型人工鱼礁区社会效果初步评价结果64-65
- 5.3.2 讨论65-67
- 5.4 总结67-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 发表的学术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飞;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J];现代渔业信息;2001年12期
2 林小涛;;人工鱼礁的生物学机能[J];水产科技;2001年03期
3 梁小棋;;人工鱼礁效果调查实施要领[J];水产科技;2001年04期
4 许国;;南澳建设人工鱼礁前景广阔[J];水产科技;2001年05期
5 陈金强;陈武法;;建设莱芜人工鱼礁可行性分析及实施[J];水产科技;2002年02期
6 王云新;冯吉南;中村充;;建造人工鱼礁适当地点的判定[J];水产科技;2002年03期
7 沈镇平;江苏赣榆海洋人工鱼礁建设启动[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8 米振琴;深圳进行人工鱼礁建设[J];中国水产;2003年06期
9 潘致平 ,赖伟春 ,贾春斌;香港人工鱼礁建设与我们可借鉴的经验[J];渔业现代化;2003年05期
10 李文涛,张秀梅;关于人工鱼礁礁址选择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澄茂;;关于我国人工鱼礁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与若干技术问题[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2 刘西华;;稳妥建设人工鱼礁 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A];山东生态省建设研究(2004)[C];2004年
3 章守宇;张焕君;焦俊鹏;;从浮游生物的变化探讨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4 唐振朝;陈丕茂;李纯厚;贾晓平;;人工鱼礁礁体模型水动力学特性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李珠江;;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人工鱼礁 构建广东生态文明[A];2008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磊;唐衍力;黄洪亮;;人工鱼礁基本设计与礁区管理的初步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杨璐;陈明茹;杨圣云;王麟鹤;;基于生态系统的我国人工鱼礁适应性管理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杨文波;张彬;李继龙;刘晴;陈勇;张秀梅;章守宇;陈丕茂;;我国人工鱼礁建设状况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李s,
本文编号:1093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9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