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成年健康绵羊胃肠道菌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3:28

  本文关键词:成年健康绵羊胃肠道菌群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绵羊 胃肠道 菌群 多样性


【摘要】:本研究以成年健康绵羊为对象,研究其胃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及丁酸产生菌的分布规律。选用5只成年健康的中国蒙古羊,无菌操作采集4个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新鲜内容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ctrophoresis, PCR-DGG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RT-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绵羊胃肠道细菌和丁酸产生菌,结果如下:1.PCR-DGGE检测发现,绵羊整个胃肠道细菌多样性较好。聚类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均显示来自胃、小肠和大肠的样品分别聚类在一起。胃和大肠样品的细菌多样性高,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2.55条和27.80条,其中,皱胃、盲肠、结肠和直肠样品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较高,皱胃为3.19、0.82、25.20,盲肠为3.27、0.84、26.40,结肠为3.28、0.84、26.80,直肠为3.40、0.87、30.2;而小肠样品细菌多样性较低,平均条带数为16.20条,且空肠样品细菌的多样性指标最低,仅为2.27、0.58和10。条带的克隆测序结果显示,11个测序条带的细菌分别来自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包括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未培养瘤胃细菌、未培养细菌、未培养韦荣氏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Lactococcus piscium。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绵羊胃肠道含有种类丰富的微生物,来自胃和大肠样品的菌群数量均高于小肠样品。厚壁菌门、乳酸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在胃肠道差异显著(P0.05);而拟杆菌门、梭菌类群ⅩⅣa、梭菌类群Ⅳ、柔嫩梭菌群、埃氏巨球形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在胃肠道无显著差异(P0.05)。厚壁菌门的数量在十二肠和空肠中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在皱胃和回肠中差异极显著(P0.01);乳酸菌的数量则在回肠中差异极显著(P0.01)。3.Illumina MiSeq检测发现,共检测出557657条序列,平均每个样品有15933条序列;共获得16252个物种分类的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平均每个样品为464个OTUs;平均读长为252 bp。在门的分级水平上,胃肠道的细菌主要来自11个门的菌群,包括厚壁菌门(44.37%)、拟杆菌门(38.73%)、变形菌门(4.22%)、螺旋体门(3.36%)、广古菌门(1.84%)、放线菌门(1.60%)、疣微菌门(1.57%)、黏胶球形菌门(1.29%)、未分类门(1.23%)、软壁菌门(1.08%)和纤维杆菌门(0.58%)。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并且在回肠中未检测出纤维杆菌门菌群。聚类分析显示来自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和大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样品分别聚类在一起;且样品组间差异分析表明瘤胃与皱胃、瓣胃与皱胃、皱胃与空肠、空肠与回肠、空肠与直肠、回肠与直肠的微生物菌群差异显著(P0.05)。Alpha多样性物种指数范围区间较大,物种观察指数的范围为157~749,赵氏指数的范围为190.44~882.38,艾斯指数的范围为200.28~863.39,香农指数的范围为2.55~5.33,辛普森指数的范围为0.01~0.27,表明胃肠道不同肠段中的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与小肠样品相比,胃和大肠样品细菌菌群的alpha多样性较高。结论:①绵羊胃肠道中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巨大的细菌菌群,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且随着消化道部位由前往后的顺序,菌群的多样性呈现先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②胃和大肠的菌群结构及组成相似,且瘤胃与皱胃、瓣胃与皱胃、皱胃与空肠、空肠与回肠、空肠与直肠、回肠与直肠的微生物菌群差异显著(P0.05)。③胃肠道的肠球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产丁酸菌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绵羊 胃肠道 菌群 多样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文献综述12-20
  • 1.1 胃肠道的研究概况12-13
  • 1.1.1 胃肠道的概念12
  • 1.1.2 胃肠道的功能12-13
  • 1.1.3 胃肠道的研究进展13
  • 1.2 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13-19
  • 1.2.1 胃肠道的微生物13-14
  • 1.2.2 胃肠道的丁酸产生菌14-15
  • 1.2.3 胃肠道微生物的功能15-17
  • 1.2.4 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因素17-19
  • 1.3 胃肠道微生物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概况19-20
  • 1.3.1 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19
  •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19-20
  • 1.3.3 高通量测序技术20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20-21
  • 3 材料与方法21-27
  • 3.1 试验材料21-22
  • 3.1.1 试验动物21
  • 3.1.2 主要仪器21-22
  • 3.1.3 主要试剂22
  • 3.2 试验方法22-26
  • 3.2.1 样品的采集22
  • 3.2.2 样品前处理及总DNA的制备22-23
  • 3.2.3 样品的PCR-DGGE分析23-24
  • 3.2.4 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24-25
  • 3.2.5 样品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25-26
  • 3.3 数据处理26-27
  • 4 结果27-48
  • 4.1 绵羊胃肠道样品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27-32
  • 4.1.1 样品DNA的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27-28
  • 4.1.2 绵羊胃肠道样品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28-32
  • 4.1.3 条带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32
  • 4.2 绵羊胃肠道样品的Real-time PCR分析结果32-35
  • 4.3 绵羊胃肠道样品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35-48
  • 4.3.1 OTU及其丰度分析35-40
  • 4.3.2 单个样品复杂性分析40-43
  • 4.3.3 样品间复杂度比较分析(n≥3)43-44
  • 4.3.4 不同样品物种组成聚类分析(n≥3)44-45
  • 4.3.5 胃肠道样品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n≥2)45-48
  • 5 讨论48-52
  • 5.1 胃肠道样品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48-49
  • 5.2 胃肠道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49-51
  • 5.3 胃肠道样品的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51-52
  • 6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费辉盈;常志州;王世梅;朱洪;陈欣;;常温纤维素降解菌群的筛选及其特性初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2 叶姜瑜;王图锦;吉方英;罗固源;季铁军;;指纹图谱技术跟踪SUFR反应器恢复运行期间菌群变化[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3 王震;陈薇;高书锋;刘标;尹红梅;贺月林;;淡水养殖中复合菌群组配的水质改良剂的筛选[J];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毅;徐晨;周霞;Forney Larry Jay;沈健;;基于微生物组学的女性阴道菌群结构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伊丽娜;新疆油田典型区块内源微生物菌群分析及功能菌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胡淼;高效三氯乙烯厌氧微生物降解菌群构建与分子生物学诊断[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亮;机油降解菌群的驯化及其活性与结构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高兆明;红树林纤维素降解菌和菌群及其相关酶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申剑;寡果糖对人源菌群仔猪肠道菌群结构和宿主代谢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峰;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硝化菌群功能与群落特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黄振兴;厌氧菌群发酵制氢的定向强化及其机制解析[D];江南大学;2013年

8 吴韬;肠道菌群和胆道菌群多样性与胆石病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9 梁荣蓉;生鲜鸡肉调理制品菌群结构分析和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霆;渤海湾沉积物原油降解菌群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晓;团头鲂池塘养殖系统菌群结构及组成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郭明亮;火腿菌群分析及优良菌株对发酵香肠中菌群构成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5年

4 曾燕;成年健康绵羊胃肠道菌群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郭伟;不同年龄阶段山羊瘤胃古菌,,细菌菌群结构组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剑;健康和腹泻成年川金丝猴粪样菌群比较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宋阳;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菌群结构的影响和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于洁;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筛选及其性质初探[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汤军芝;降解菲且氧化砷的双功能菌群的分离、性能及分子鉴定[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静丽;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联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组织病原学菌群多样性方面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0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