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对重金属Cd和酸雨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苦楝对重金属Cd和酸雨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苦楝 重金属Cd 酸雨 Cd富集 抗氧化系统
【摘要】: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d(0、30、60、90、120、150、180mg/kg)和模拟酸雨(pH分别为5.6、4.5、3.5)复合胁迫对一年生苦楝幼苗(Melia azedarach Linn.)的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和Cd积累的情况。为揭示重金属Cd和酸雨对植物毒害机理提供了依据,为本土落叶乔木在酸雨地区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试验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苦楝根、茎对Cd的吸收与土壤中Cd含量呈正相关,根中Cd含量较茎Cd含量高,且酸雨胁迫会阻碍苦楝对Cd的富集。(2)Cd和pH5.6、pH4.5酸雨胁迫对苦楝的株高、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而Cd与pH3.5的酸雨胁迫下,株高,生物量逐渐降低;这缘于在低浓度(≤60mg/kg)Cd和适度酸雨(pH≥4.5)胁迫下,苦楝有自己的应激保护反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以增加细胞渗透势,维持细胞正常代谢,SOD、CAT、APX、DHAR和GR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ASA、GSH抗氧化剂含量升高,以抵抗体内逐渐增多的活性氧,但苦楝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随着Cd浓度的增加和pH的降低,植物碳代谢、氮代谢等受抑制,使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受阻,同时植物体内活性氧大量产生,打破了苦楝体内活性氧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导致膜质过氧化加剧,膜系统遭到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受阻,植物生长受到抑制。(3)20d和40d处理下Cd2+浓度90mg/kg和pH≥3.5,以及60 d处理下Cd2+浓度≤60 mg/kg和pH≥4.5时,苦楝大幅度提高SOD、CAT、POD活性来清除活性氧的同时也加速运行AsA-GSH循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机制,二者协同作用,维持体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的动态平衡,使苦楝不会受到氧化伤害;20d处理下Cd2+浓度在90mg/kg-120mg/kg范围内和pH≥3.5,40d处理下Cd2+浓度在90mg/kg-120mg/kg和pH≥4.5,以及60d处理下Cd2+浓度在60mg/kg-90mg/kg和pH≥4.5时,主要由SOD、CAT和AsA-GSH循环系统担任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共同抵御Cd胁迫带来的氧化伤害,氧化伤害不严重,属于苦楝能耐受的范围;20d和40d处理下Cd2+浓度在150mg/kg~180mg/kg和pH3.5,60d处理下Cd2+浓度在120mg/kg~180mg/kg和pH3.5, SOD、CAT、POD活性和AsA-GSH循环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苦楝受到较严重的氧化伤害。综上,在Cd和酸雨胁迫下,苦楝的SOD、CAT口POD与ASA-GSH循环在起着协同清除活性氧的作用,以减轻胁迫产生的氧化伤害。SOD、CAT、APX是清除活性氧的主要酶,MDAR还原MDHA是ASA-GSH循环中ASA再生的主要途径,GR是生成GSH的重要酶。苦楝对Cd和酸雨胁迫的耐受范围大约为:20d处理下Cd2+浓度≤150mg/kg和pH≥3.5,40d处理下Cd2+浓度≤150mg/kg和pH≥4.5,60d处理下Cd2+≤120mg/kg和pH≥4.5。苦楝可作为酸雨地区Cd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的绿化树种,以发挥其重要的生态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92.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年鑫;沈金雄;邓小玉;马朝红;;应用同位素~(115m)Cd研究水稻对镉的吸收与分布[J];核农学通报;1993年02期
2 龚伟群;潘根兴;;中国水稻生产中Cd吸收及其健康风险的有关问题[J];科技导报;2006年05期
3 龚伟群;李恋卿;潘根兴;;杂交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土壤和品种的交互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8期
4 郑春霞;朱新萍;李辉信;贾宏涛;朱渊;;蚯蚓对天竺葵-土壤体系中Cd转运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年03期
5 黄希莲;魏菲;;水杨酸对Cd~(2+)胁迫下小麦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6 李友军;朱志勇;黄明;;Cd~(2+)对小麦渗透性物质含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何江,李朝生,王新伟,孙卫国,米娜;黄河沉积物对Cd~(2+)的吸附及其形态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刘侯俊;梁吉哲;韩晓日;李军;芦俊俊;张素静;冯璐;马晓明;;东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累积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9 李军;梁吉哲;刘侯俊;韩晓日;黄元财;芦俊俊;赵曦;;Cd对不同品种水稻微量元素累积特性及其相关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明杰,林咸永,杨肖娥;Cd对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文娟;樊耀亭;侯红卫;;Cd_(12)多核金属大环的3D框架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万慧颖;王琳;冉玉平;李甘地;周光平;;原发性皮肤CD_(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郑春霞;朱新萍;李辉信;贾宏涛;朱渊;;蚯蚓对天竺葵—土壤体系中Cd转运的影响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万慧颖;王琳;冉玉平;周光平;李甘地;;原发性皮肤CD_(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杨晓红;唐旭东;许勇钢;刘锋;麻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CD_(13)表达免疫表型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覃寿明;施焕中;邓静敏;覃雪军;梁象东;;吸入性变应原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CD_(86)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顾雪元;王晓蓉;孙剑;;Cd(Ⅱ)在我国三种典型土壤上的地球化学形态模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任秀宝;;乳腺癌患者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监测及意义[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马骁;吴德沛;孙爱宁;傅t$t$;唐晓文;仇惠英;苗瞄;李彩霞;刘跃均;夏学鸣;林宝爵;;CD_(137)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鑫;周涛发;袁峰;肖正辉;谭绿贵;;铜陵矿集区土壤Cd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徐端颐;CD\DVD光盘产业需要标准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记者 栾海;哲学编成CD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河北 散装酸奶;刻录一张合格的音乐CD[N];电脑报;2004年
4 孟春;新浪打造全球首家个性CD定制服务[N];国际商报;2008年
5 马跃 译;CD变数码 古典音乐网上热卖[N];音乐周报;2008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罗克关;存款优惠套餐:不是CD 胜似CD[N];证券时报;2013年
7 湖南 古铜;玩转音乐[之CD刻录][N];电脑报;2004年
8 小姜;立体声手机环绕音质不次CD[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广东 陈天钻;多故障CD随身听修复心得[N];电子报;2009年
10 王洁;一张CD牵出的40亿欧元逃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猛;水稻NRAMP家族基因在Mn和Cd转运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松良;芸苔属蔬菜重金属累积特性及抗Cd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史静;杂交水稻对土壤Cd、Zn吸收与Cd耐性的基因型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飞;浸没式ArF光刻CD均匀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5 王齐放;β-CD修饰的环境响应性水凝胶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路璐;Cd基和Zr基二十面体准晶相关体系的微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李宇杰;Cd_(1-x)Zn_xTe晶体的缺陷研究及退火改性[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杨磊;hCtr1跨膜肽的结构和聚集及模型肽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岑培培;柔性环己烷-1,2,4,5-四羧酸金属Cd(Ⅱ)有机框架材料的构筑\结构及性能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陈智超;改性蔗渣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一染;生物阴极微生物电解池去除Cd(Ⅱ)的外加电压与碳源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子焱;无机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去除水中的Cd~(2+)效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彩云;北方水体中藻类富集Cd~(2+)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山虎;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CD卷烟厂班组织培训方案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胡伟;广西喀斯特地区土壤Cd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8 苏向楠;NO对Cd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氧化损伤与Cd积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孙竹;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对Cd的富集特征及生理响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英杰;荠菜对Cd、Pb胁迫的生理响应与富集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45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4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