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稻草覆盖对中南丘陵茶园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稻草覆盖对中南丘陵茶园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摘要】: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金湘园茶厂是湖南主要茶区之一,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加上当地茶农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茶农的施肥不科学,过分依赖于化学肥料及采用不当的耕作方式,生产过程中,肥料利用率很低。加上该区域茶园分布在坡地地带,在一定的降雨条件下,容易发生水土及氮磷等养分流失,使得氮磷径流流失较高。为了有效降低茶园氮磷污染负荷,研究中南丘陵坡地茶园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提高茶园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茶园氮磷养分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重要的意义。我南方丘陵坡地土壤氮含量低,有机质少,如何合理施肥,提高区域茶叶品质和产量,以及防控茶园氮磷径流流失导致环境污染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共有5个处理:处理(T1),表示农民习惯性施肥(CK);处理(T2),表示有机肥代替10%化学N肥,处理(T3),表示有机肥代替10%化学N肥,并添加稻草覆盖;处理(T4),表示有机肥代替10%化学P肥;处理(T5),表示有机肥代替10%化学P肥,并添加稻草覆盖。小区茶园具体施肥量为肥料N 442.0 kg/hm~2、P2O5 83.0kg/hm~2、K2O 342.0 kg/hm~2,施用有机肥(日日春牌商品有机肥)部分根据其中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相应地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保证每个处理施用的氮素、磷素和钾素肥料的用量一致。基肥于2013年12月中旬施入,第一次追肥于4月初施入,第二次追肥于夏茶采摘后施入。茶园小区随机排列,小区茶园面积为32 m~2,每个小区含两个茶行。基肥是在两茶行中间开沟约20 cm深施入,追肥也要开沟5~10 cm深(切忌撒施)施入,施后即刻盖土。小区除了施肥量不同外,其他管理条件都与大田生产一样,进行常规化管理。试验所得结果如下:近年来,在农业面源源污染的防治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其控制技术主要集中在减少化肥,生态沟渠控制、湿地控制,等等,但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研究茶园氮磷径流流失的差异以及对对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茶树生长与品质、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目前国内面源污染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太湖、滇池等重污染区,而对中南丘陵地区的面源污染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如下:(1)在中南丘陵茶园相同降雨条件下,与当地农民常规化管理相比下地表径流流失量大,在相同施肥处理的情况下,添加稻草覆盖的处理T3和T5与未添加稻草覆盖处理T1比较,试验期间可减少径流总量34.72%~34.91%;而有机无机配施及减少化学氮磷施用(T2和T4),和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总量2.5%~4.0%;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稻草覆盖可减少地表径流总量37.22%~38.91%。(2)在中南丘陵茶园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施肥处理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总氮含量消减3.78%~3.85%;稻草覆盖总氮含量降24.32%~25.87%;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溶性氮含量消减3.52.%~8.99%;稻草覆盖可溶性氮含量降低20.43.%~24.14%;有机无机肥配施铵态氮含量消减6.23%~15.18%,稻草覆盖铵态氮含量降低30.89%~32.52%;有机无机肥配施硝态氮含量消减0.65%~15.18%,稻草覆盖硝态氮含量消减31.06%~-32.20%,氮径流损失主要以硝态氮、铵态氮为主。(3)在中南丘陵茶园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施肥处理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总磷含量消减0.58%~2.55%,稻草覆盖总磷含量降低12.88%~13.29%;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溶性磷含量消减7.35%~13.17%,稻草覆盖可溶性磷含量降低25.02%~31.59%。(4)在中南丘陵茶园相同降雨条件和相同施肥处理的情况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泥沙流失量消减9.10%~26.46%;稻草覆盖泥沙流失量降低43.89%~53.26%。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稻草覆盖可减少泥沙流失量52.99~79.76%。(5)茶园示范区监测区域(总面积为11541.26m~2)地表总径流流失量为424.80m3,而对照区监测区域(总面积为7307.17m~2)地表总径流流失量为441.60m3,换算为单位面积地表总径流流失量,示范区为368.06m3/hm~2,对照区604.33m3/hm~2,示范区相对于对照区减少39.1%。(6)茶园示范区地表径流损失的总氮,示范区为0.991kg/hm~2、对照区为1.776 kg /hm~2,前者比后者减少44.2%;茶园示范区地表径流损失的总磷,示范区为0.224 kg /hm~2、对照区为0.395 kg/hm~2,前者比后者减少43.3%。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71.1;S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明;陈洪;全锋;袁涛;许巧玲;曹先维;;稻草覆盖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2年05期
2 陈亚玲;李四清;刘长波;;垫江县稻草覆盖秋洋芋技术应用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年02期
3 刘华;;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关键技术[J];农家科技;2004年08期
4 邓云村,邓小平;葡萄园稻草覆盖的生态效应试验(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5年03期
5 尹春梅;谢小立;王凯荣;;稻草覆盖对冬闲稻田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6 曲守权;;稻草覆盖在蔬菜栽培中的作用[J];盐碱地利用;1990年04期
7 范洪杰;黄欠如;秦江涛;章新亮;刘满强;;稻草覆盖和草篱对红壤缓坡旱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土壤;2014年03期
8 尹春梅;王凯荣;谢小立;;冬闲田稻草覆盖的环境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关法春;梁正伟;;稻草覆盖对羊草育苗床土水热条件及其出苗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8年05期
10 何洪光;王旭;;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J];吉林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洪光;王旭;;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李四清;;稻草覆盖秋洋芋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隋启君;;中国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8年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钟羡芳;张有利;陈光水;杨玉盛;;稻草覆盖对荔枝果园土壤易变碳含量的影响[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希惠;稻草覆盖种植秋洋芋乐了农民[N];四川政协报;2011年
2 ;小麦、油菜田稻草覆盖抗旱节水培肥技术[N];东方城乡报;2006年
3 记者 向婧;稻草覆盖后不再费心 收获时像捡鸡蛋一样[N];重庆日报;2012年
4 何超录 谢建文;全省烟叶稻草覆盖现场会在道县召开[N];永州日报;2006年
5 陈希惠 钟钢;四川达县推广稻草覆盖种植秋洋芋治污又增收[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金玉松;蚯蚓冬养技术要点(下)[N];湖北科技报;2001年
7 ;秸秆冬还田 土肥作物壮[N];湖南科技报;2005年
8 向守玉 胡治平 记者 刘小波;农业科技新成果 种植洋芋盖“铺盖”[N];泸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裕国;四川科学种植御旱灾[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彭杰;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N];常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华勤;稻草覆盖与三叶草间作茶园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冬;地面覆盖对土壤环境和番茄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庹海波;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稻草覆盖对中南丘陵茶园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杜传莉;红壤旱地棉田间作和稻草覆盖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月芳;稻草覆盖和结构改良剂对红壤土气界面水分转化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米超;免耕稻草覆盖对马铃薯生长、贮藏效应及土壤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2年
6 蓝天琼;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川芎生长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7 莫月雯;毛竹笋用林覆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吴晓伟;生育初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7年
9 范洪杰;红壤缓坡旱地覆盖和草篱对水土保持和花生生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继宇;污染红壤重金属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长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9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