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下微咸水入渗特征及土壤水盐运移分布影响
本文关键词:秸秆还田下微咸水入渗特征及土壤水盐运移分布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微咸水 秸秆还田 矿化度 钠吸附比 初始含水率 容重 质地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微咸水与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效应,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下的微咸水入渗特征、盐分离子运移规律和对土壤的影响等内容,取得如下结论:(1)秸秆还田状况对微咸水入渗特征及土壤水盐运移分布影响随着秸秆还田量、秸秆还田厚度的增加,相同灌水时间下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逐渐减小;秸秆还田表现出很强的阻水性,在秸秆还田的影响下,土壤饱和含水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还田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呈相反变化规律;受到表层积水的影响,不同处理都有盐分表聚现象,还田层土壤含盐量陡增;就粉碎程度1cm、4cm、7cm三个水平来说,秸秆粉碎程度为4cm时阻渗效果最好;秸秆腐解增大了土壤的透水性能。(2)秸秆还田下不同水质的入渗特征及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相同入渗时间下,累积入渗量以矿化度3g/L为分界点随矿化度的升高先增后减,湿润锋的变化规律相似;矿化度为3g/L时土壤保持较高含水率;土壤含盐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矿化度大于4g/L时,微咸水对土柱的淋洗作用不大;在同一深度下,钠吸附比与土壤含水率成负相关关系,土壤含盐量与钠吸附比关系不大。(3)秸秆还田下不同土壤因素的入渗特征及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土壤容重由小变大,土壤的入渗能力递减,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入渗率都随之递减;同一深度下,土壤孔隙率的减小加大了水分在其中运移的阻力,因此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含水率越小,对盐分的淋洗范围越少;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湿润锋面水土势越高,湿润锋面与未湿土层间的平均势梯度越小,土壤入渗率越低,含水率增量越少,累积入渗量越小,对盐分的淋洗越不彻底;重质土壤的水力传导度小于轻质土壤,入渗能力较小。(4)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盐分离子在整体上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对Ca~(2+)、Na~+、Mg~(2+)和Cl~-离子来说,其浓度在土壤剖面上呈“C”形分布,K~+离子含量在整个剖面上呈现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多的趋势,秸秆还田加剧了离子在土壤中的累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范春莹;张溪;朱晓丽;李雪娇;;稻秸吸附钾离子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年04期
2 刘秀梅;王渌;王华田;王延平;马风云;万晓;朱红;;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2期
3 仵峰;张凯;宰松梅;王华震;赵璨;;小麦玉米秸秆掺土还田量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4期
4 王春霞;王全九;何新林;;一维代数模型在砂质盐碱土改良中的适应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06期
5 邵俊昌;;间歇供水对微咸水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J];吉林水利;2015年08期
6 黄婷苗;郑险峰;侯仰毅;李晓;王朝辉;;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4期
7 董环;娄春荣;袁兴福;王秀娟;;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年10期
8 陈红琳;陈尚洪;王昌桃;郑开林;蒋梁材;刘定辉;;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及机播油菜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9 胡乃娟;韩新忠;杨敏芳;张政文;卞新民;朱利群;;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10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表观盈亏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1263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6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