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沈阳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性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0:16

  本文关键词:沈阳地区水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性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稻 低温 气候变化 适应措施


【摘要】:目前,全球地表温度升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这给我国农业系统和自然环境等带来重要影响。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水稻的主产区,水稻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目前,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两类方法:观测试验和模型模拟。本研究应用观测试验和模型模拟两种方法就沈阳地区气候变化对水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作物模型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适应性措施,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和高效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分别以9023、9035、9036为早熟、中熟、晚熟水稻的代表品种,应用人工气候箱在孕穗开花期进行低温处理,设置两个处理水平(设置比外界温度低3℃(D3)和低5℃(D5),持续处理5d,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CK),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水稻倒2叶的CO2响应曲线和光响应曲线,旨在分析沈阳地区孕穗开花期不同强度极端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CMIP5最新气候模式与CERES-Rice水稻模型结合,模拟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栽种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培育新品种三个方面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得出以下结论:(1)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气孔导度的影响。CO2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皆可导致9035和9036的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9023(早熟)仅D5的持续低温导致其气孔导度降低;光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使9035(中熟)和9036(晚熟)气孔导度降低,且降低幅度随低温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持续低温处理增加了 9023(早熟)的气孔导度(P0.01)。(2)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D3和D5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 9035(中熟)和9036(晚熟)CO2响应过程中和光响应过程光合速率,但是低温对早熟品种9023几乎没有影响。孔限限制是引起9035(中熟)遭遇低温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9023(早熟)和9036(晚熟)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3)CERES-Rice在沈阳地区的适应性。以开花期、成熟期、产量验证CERES-Rice模型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实测值与模拟值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模型模拟的结果比较理想,该模型适用于沈阳地区的模拟应用。(4)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与基准年(1980-2010年)相比,在2020-2050年和2050-2080年两个时段沈阳地区水稻生育期呈提前趋势,变化幅度上晚熟中熟早熟,2050-2080较2020-2050年时段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在2020-2050年和2050-2080年两个时段沈阳地区水稻产量均呈减少的趋势,减产幅度上中熟早熟晚熟,2050-2080年较2020-2050年时段,产量减少趋势更加明显。(5)适应性措施。从偏暖地区引种或者播种早熟和晚熟高产品种,适当的提前播种时间,提高潜在籽粒粒系数G1、理想生长条件下的单粒粒重G2和适当提高耐高温系数G4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1;S16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守仁;;“中国水稻栽培学”[J];科学通报;1962年06期

2 本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水稻第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J];科学通报;2003年01期

3 郭灿,谢锦云;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4 向平安,黄璜,燕惠民,周燕,郑华,黄兴国;湖南洞庭湖区水稻生产的环境成本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5 王育光;姜丽霞;石剑;杜春英;;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气象;2006年01期

6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7 吴自明;张欣;万建民;;水稻黄绿叶基因的克隆及应用[J];生命科学;2007年06期

8 翟世华;隋英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的净化与改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9 李洪庆;;浅谈水稻栽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纪高杰;;根据气象对我省水稻生产区划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2 王芳;白鸣祺;高永刚;;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汪金平;曹凑贵;展茗;李成芳;蔡明历;;湖北省水稻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杨沈斌;陈德;任侠;刘丹;陈斐;;基于模糊数学的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5 韩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及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田志宏;赵世盈;许本波;李文娟;严寒;何勇;赵福永;谢伶俐;张再君;杨金松;;水稻抗病种质在抗病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分析[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7 吴慧平;陈良宏;鲍周明;杨传广;;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抗性比较[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田志宏;赵世盈;许本波;李文娟;严寒;何勇;赵福永;谢伶俐;张再君;杨金松;;水稻抗病种质在抗病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态性研究[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熊玉唐;;贵州省水稻大面积超高栽培的实践与经验[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衍波;水稻协会:引领农民增收[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2 记者 陈翩翩 实习生 殷楚;我市水稻种植新标准通过审查[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关妮纳;广西首创“双超”水稻栽培新模式获院士盛赞[N];广西日报;2012年

4 记者李斌;我国掀开水稻高产“分子奥秘”一角[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夏明 通讯员 衣淑娟;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将有重大改变[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6 侯昭纯 记者  沈才;创出我省水稻大面积高产新纪录[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马和亮 洪琦;崔永庆算宁夏水稻大账[N];宁夏日报;2006年

8 严颢;水稻精确栽培理论研讨会召开[N];新华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汤涛邋记者 徐敏;太湖流域水稻栽培始于7700年前[N];解放日报;2007年

10 刘丹;77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会烧荒筑坝种水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乐;水稻灌区节水防污型农田水利系统减轻农业面源水污染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海泽;东北不同年代产量和品质与籼粳血缘的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3 灻李超;水稻耐冷基因COR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杨彩玲;免耕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D];广西大学;2014年

5 张梦;独脚金内酯介导的水稻和烟草化感与种间竞争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6 李建辉;施氮对寒地水稻~(15)N吸收、利用及氮代谢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7 郭明亮;中国水稻氮过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8 谭俊杰;水稻CONSTANS-like基因OsCOL10作用于光周期开花途径的分子遗传与生化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9 陈宇眺;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陈琛;氮高效吸收高产类型遗传群体水稻株系的基本特点[D];扬州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俊丽;免耕和高效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磷流失影响的整合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胡志华;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养分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书捷;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原因及调控[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罗常钛;不同土壤地力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忠秋;1960年代济宁滨湖稻改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柳絮;转Bt基因(cry2A*和cry1C*)抗虫粳稻的培育[D];山东大学;2015年

7 陈冠州;水稻品系泰航68太空诱变突变体T2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定位[D];广西大学;2015年

8 潘达龙;不同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9 唐国荣;机插秧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李扬;基于标记辅助选择(MAS)改良粒长的水稻优异种质创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64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64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