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LED光质对铁皮石斛组培拟原球茎和幼苗生长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7 06:22

  本文关键词:LED光质对铁皮石斛组培拟原球茎和幼苗生长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铁皮石斛 LED光质 拟原球茎 组培幼苗 生长状况 有效成分


【摘要】:本试验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质对铁皮石斛拟原球茎和组培幼苗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高效扩繁高品质铁皮石斛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方法。试验以白光为对照,设定红光,蓝光,红光:蓝光=7:1,红光:蓝光=3:1,红光:蓝光=2:1五种光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拟原球茎的诱导增殖分化和组培幼苗的生长进行处理。研究结果如下:1.LED光质处理对铁皮石斛拟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有较大影响。蓝光和2:1混合光下处理,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的诱导率分别为65.67%、65.47%,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混合光质中,随着蓝光所占比例的减小,诱导率逐渐减小;红光下拟原球茎的诱导率最低,为40.15%。红蓝3:1混合光下增殖系数为4.767,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拟原球茎颜色为深绿色,长势强壮;蓝光条件下拟原球茎的增殖系数最低,为2.208,且拟原球茎颜色为浅绿,生长状态欠佳。红蓝2:1混合光有利于拟原球茎的分化,拟原球茎的平均再生芽数达9.24个,是红光下再生芽数的2倍。R:B=7:1处理下,拟原球茎的干鲜比最高,为0.106。因此,拟原球茎的诱导阶段可使用蓝光或红蓝2:1混合光质,增殖阶段可使用红蓝3:1混合光,分化阶段可使用红蓝2:1混合光。2.LED光质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幼苗的生长有较大影响。红光下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长、株高分别为79.57 mm和51.47 m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蓝光下组培苗的茎粗最为3.29 mm,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混合光7:1处理下,组培苗的干鲜比最大,为0.121,其次是红光处理,随着红光所占比例的减小,干鲜比逐渐减小,蓝光处理的干鲜比最低,为0.101。综合不同处理下组培苗的生长状态得出,混合光3:1下,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状态最佳。3.LED光质处理对铁皮石斛组培幼苗的生理特性有较大影响。混合光2:1和3:1处理下,组培幼苗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34 mg·g-1 FW和1.26 mg·g-1F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混合光3:1时,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66.04 U·g-1FW、13.39 U·g-1FW和328.29μg·g-1FW,红光处理下SOD的活性最低,为250.44 U·g-1FW,同时单色光红光或蓝光下,POD活性均最低。CAT活性在混合光下差异显著性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单色光处理,其中混合光3:1处理下,CAT活性相对更高,为18.53 U·g-1FW。综合铁皮石斛组培苗的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得出,混合光3:1更有利于组培幼苗的生长。4.光质处理对铁皮石斛拟原球茎及组培幼苗的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拟原球茎多糖含量在红光下为16.5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蓝光下最低,为8.52%。拟原球茎石斛碱的含量则相反,蓝光下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0.041%,红光下含量最低(0.021%)。组培苗茎段中,多糖含量在红光下为27.0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蓝光下多糖含量最低,为14.36%,红光下的多糖含量比蓝光下高出近1倍;石斛碱含量在蓝光下最高,为0.033%,红光下石斛碱含量最低(0.018%)。综合多糖和石斛碱在各处理的幼苗中的含量得出,混合光3:1时,铁皮石斛茎段多糖和石斛碱的含量相对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67.2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张敏;;LED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影响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6年04期

2 林小苹;赖钟雄;;不同光质对铁皮石斛光合特性和多糖积累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年13期

3 任桂萍;王小菁;朱根发;;不同光质的LED对蝴蝶兰组织培养增殖及生根的影响[J];植物学报;2016年01期

4 卢振辉;李明焱;王伟杰;韩易;郑良伟;王瑛;孔德栋;徐靖;;铁皮石斛主要病虫害及其非化学农药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16年01期

5 付涛;王志龙;;GC-MS法分析不同部位仿野生与组培快繁铁皮石斛中的挥发性成分[J];中成药;2015年12期

6 王亚沉;王玉英;徐诗涛;李枝林;;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22期

7 朱虹;郗厚诚;孙长生;;我国铁皮石斛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8 王超;何梓钰;g,

本文编号:1299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99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