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条带还田对玉米根系分布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秸秆条带还田对玉米根系分布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秸秆条带还田 春玉米 产量 根系分布 土壤理化特性
【摘要】:为探讨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形成、土壤水氮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铁岭市张庄试验站开展了田间控制试验。设秸秆条带还田(秸秆条带旋耕和沟埋还田)与常规秸秆还田两类还田方式,采用"3D-Monolith"方法对土壤与根系进行取样和测定,研究了田间不同秸秆条带还田处理对土壤结构、水氮分布及根系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秸秆条带还田可提高玉米田间出苗质量,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高0-40 cm 土层中速效养分的含量,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秸秆条带还田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两年产量却平均提高12.4%。与常规秸秆还田相比,秸秆条带还田出苗率显著增加,播种前和收获后的耕层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8.6%、6.4%,还田2年后10~20 cm 土层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平均提高10.2%、13.9%,且两年产量平均增加7.5%。2.秸秆条带还田优化了土壤耕层结构、有效改善农田土壤水氮的空间分布。秸秆条带还田土壤水分在空间呈"植株中心附近含量低、植株周围含量高"的分布状态,植株中心及根系密度大的土壤区域含水量降低,出现明显的水分耗竭区。土壤全氮含量则呈"植株中心附近含量高,植株周围含量低"的分布状态,受施肥过程的影响,植株中心出现明显的氮素集中区。秸秆条带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深层(30~60 cm)的土壤水分、全氮含量。3.秸秆条带还田能够促进根系在0~60 cm 土层中生长,增加根系分布密度。其中,秸秆条带旋耕还田处理主要增加0~30 cm耕层中的根系分布密度,秸秆条带沟埋还田处理主要增加20~40 cm 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密度。4.秸秆条带还田能够提高植株干物质及籽粒产量的水分生产效率。春玉米吐丝期秸秆隔行条带还田处理干物质水分生产效率较高,成熟期秸秆行行条带还田籽粒产量水分生产效率较高。5.秸秆条带间隔距离改变后,短期(2年)还田处理后的春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却显著改变了土壤中水、氮及玉米根系的空间分布特性。秸秆行行条带还田的土壤水、氮在空间上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分布较为对称"的分布状态,而秸秆隔行条带还田则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不对称"的分布状态。秸秆行行与隔行条带还田的水氮分布特性差异,也导致了根系的分布密度不同,但并未显著影响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3;S14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纯燕;杨恒山;萨如拉;张瑞富;曹倩;张丽娟;;不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2 许明敏;冯金侠;陈卫平;杨海水;刘建;卞新民;陆巍;;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氮素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10期
3 郑智旗;何进;张祥彩;郑侃;;秸秆沟埋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机化研究;2016年09期
4 周翔;柴守玺;黄彩霞;杨长刚;程宏波;常磊;王燕培;;播量对秸秆带状覆盖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5 宋亚丽;杨长刚;李博文;李守蕾;兰雪梅;常磊;韩凡香;程宏波;黄彩霞;柴守玺;;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06期
6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沙洪林;迟畅;任军;;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7 王瑞丽;潘广鑫;杨鹏;张启辉;窦森;刘德军;;旋耕式秸秆深埋还田开沟机设计与试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8 王培娟;韩丽娟;周广胜;梁宏;;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布局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8期
9 吴俊松;刘建;刘晓菲;杨海水;王小华;许明敏;魏亚凤;卞新民;;稻麦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年07期
10 王胜楠;邹洪涛;张玉龙;虞娜;张玉玲;范庆锋;黄毅;;秸秆集中深还田两年后对土壤主要性状及玉米根系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03期
,本文编号:129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9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