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甘薯bHL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9 04:08

  本文关键词:甘薯bHL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初步分析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甘薯 转录组测序 bHLH转录因子 关联分析 花青素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世界第七大、我国第四大农作物,也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经济作物之一,因其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及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然而,甘薯是六倍体植物,其基因组比较复杂,迄今为止仍没有可靠的参考基因组,因而阻碍了甘薯的分子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相比于其他几大农作物,甘薯众多农艺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bHLH(basic helix-loop-helix)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植物中第二大基因家族。bHLH转录因子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在植物响应胁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参与植物中各种物质合成和信号转导。尽管目前在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鉴定到大量的bHLH转录因子,并研究了其中一部分基因的功能,但是大部分bHLH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仍未得到阐述。本研究以甘薯块根为研究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库鉴定了大量的bHLH转录因子,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探讨了这些基因的分化,并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进行重点研究。本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首先在多个转录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鉴定到152个非冗余的甘薯bHLH基因家族成员。通过分析这些家族成员的Pfam蛋白结构域、Motif组成与系统进化关系,将这些成员分为了18个亚家族。2、为了预测甘薯bHL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分析了甘薯与模式植物拟南芥bHLH基因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以鉴定相应的甘薯直系同源,推测bHLH基因家族成员在甘薯中的功能。3、为了进一步研究bHLH基因家族成员在甘薯中的功能分化,本实验分别以77个甘薯种质的成熟块根和两个甘薯品种的8个不同组织为实验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甘薯中bHLH基因在不同种质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4、本文以甘薯花青素作为一个案例,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了甘薯bHLH基因与甘薯块根中花青素含量的关系。我们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基因IbbHLH2与甘薯块根中花青素含量显著关联(R2=0.5;P=1.64E-14);该结果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得到了验证,显示IbbHLH2基因可能在调控甘薯花青素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总而言之,本实验为深入研究甘薯bHL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为研究调控甘薯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43.2;S5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裕,卓仁英;福建省甘薯象虫发生和防治[J];昆虫知识;1963年02期

2 吴东儒 ,周恩志 ,沈业寿;甘薯黑疤病毒素的检测和甘薯酮提取纯化方法的改进[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3 ;推广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一八”成果通过鉴定[J];河南科技;1983年01期

4 王东周;;甘薯麦垄套栽技术的研究[J];河南科技;1989年06期

5 熊朝军;;甘薯嫁接小经验[J];植物杂志;1990年01期

6 翟洪民;;怎样实现甘薯亩产超万斤[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7期

7 李若西;;甘薯新秀——黄皮苏薯8号[J];科技致富向导;2002年12期

8 王林生,李友军,何佳;甘薯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00年05期

9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报;2004年09期

10 杨立明;福建龙岩市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J];科技资讯;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龙;高正良;;甘薯的新用途及在我国发展前景[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4 崔广琴;杨中萃;林祖军;刘学庆;王建玲;辛国胜;孙纪霞;;甘薯太空诱变育种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李玉銮;;不同复混肥在甘薯上的肥效比较[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峰;毕瑞明;陈永文;林忠平;王小佳;;转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甘薯植株的获得及性状表现[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第九十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C];2004年

9 刘庆昌;翟红;王玉萍;;甘薯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甘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朴;甘薯也时尚[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甜甜 通讯员 白继林;“甘薯之乡”走上腾飞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王选民;人类的产业“恩人”——甘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张波 罗远江;彭水 甘薯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N];重庆日报;2014年

5 外经贸部驻海南特办;海南甘薯首次打入国际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6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7 刘保立;甘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N];河北科技报;2002年

8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张松树;甘薯专用品种介绍[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程洪花;甘薯栽后巧管护[N];河南科技报;2007年

10 贾士龙;甘薯脯的制作[N];云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晋雅;紫心甘薯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唐忠厚;低钾胁迫对甘薯若干生理特征和块根淀粉特性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3 梁婧婧;甘薯水溶性糖蛋白的提取纯化及降血脂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4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柳哲胜;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片段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程瑞锋;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蒋盛军;甘薯胚性悬浮细胞的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再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陆国权;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家磊;基于甘薯徐781和徐薯18转录组测序的SNP标记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寇旭超;甘薯育苗技术与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孔昆;Bt cry3Aα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甘薯茎段遗传转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卢鑫;新湖农场滴灌条件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5 陈晓丽;过表达IbOr和IbMYB基因甘薯增强抗逆性的生理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司成成;甘薯不同品种块根萌芽性差异及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7 江燕;氮钾互作对甘薯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韩俊杰;烟薯22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9 任国博;钾肥运筹对甘薯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莲莲;甘薯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8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348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