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丹百合种间杂种与亚洲百合杂交亲和性及胚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卷丹百合种间杂种与亚洲百合杂交亲和性及胚培养研究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百合 卷丹 花粉生活力 杂交亲和性 花粉管生长 胚培养
【摘要】:在百合育种中,利用野生种与栽培品种进行杂交能够整合两者的优良性状,使杂交后代更具观赏价值。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利用我国唯一一个野生百合三倍体种卷丹为母本与四倍体亚洲百合栽培品种'布鲁拉诺'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株系为试材,与亚洲百合栽培品种进行杂交。卷丹百合种间杂种(LB系列)选择LB38(2n = 45),LB44(2n= 44),LB61(2n = 38),LB81(2n = 4x = 48);亚洲百合栽培品种选择'穿梭'(Tresor,2n = 4x = 48),'耀眼'(Dazzling,2n = 3x = 36),'多安娜'(Pollyanna,2n = 2x =24)。对杂交亲本进行植物学性状调查和花粉生活力测定,授粉后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不同杂交组合花粉管生长情况,并利用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实生苗,以期探讨杂交亲和性,为百合种间杂交育种提供帮助。调查亲本的植物学性状发现,卷丹百合种间杂种和亚洲百合栽培品种差异较大。在茎性状方面,只有LB38没有茎棱,亚洲百合栽培品种均无茎棉毛,卷丹百合种间杂种中LB44和LB81无棉毛,LB38和LB61有棉毛。在叶性状方面,亚洲百合栽培品种'耀眼'的叶片最宽也最厚,其单株叶片数最少。在花性状方面,除'耀眼'外花朵都具有斑点。在果实及种子性状方面,亚洲百合栽培品种的蒴果膨大都较好,卷丹百合种间杂种均无膨大蒴果。在珠芽性状方面,卷丹百合种间杂种均具有珠芽,亚洲百合栽培品种均无珠芽。测定花粉生活力发现,卷丹百合种间杂种和亚洲百合栽培品种花粉生活力不同。亚洲百合栽培品种的花粉生活力都要高于卷丹百合种间杂种。花粉萌发率依次为多安娜穿梭耀眼LB44LB61LB81LB38。其中'多安娜'的花粉萌发率为66.49%,其次是'穿梭'为65.91%,最低的LB38花粉生活力仅为5.56%。由此可见,亚洲百合栽培品种的育性要好于卷丹百合种间杂种。调查不同杂交组合常规杂交授粉后的结实情况发现,不同杂交组合亲和性差异较大,采用亲和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种间杂交亲和性。利用卷丹百合种间杂种和亚洲百合栽培品种进行了常规杂交,共设计了 12个杂交组合,在授粉40天后对杂交授粉结实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除LB38×耀眼和LB61×耀眼杂交组合没有得到膨大蒴果之外,其他组合均得到了膨大的蒴果。综合蒴果膨大率和有胚率两个指标,可以发现蒴果膨大率高的杂交组合有胚率不一定高,如耀眼×LB61,蒴果膨大率高达95.56%,但是其有胚率仅为0.78%。亲和指数高的杂交组合亲和性也较好。LB61 ×穿梭的亲和指数为19.93,而多安娜× LB61的亲和指数仅为为0.28。结果表明LB61 ×穿梭的杂交组合亲和性较好,与之相比,多安娜×LB61的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则非常低。本研究选用荧光观察法对不同杂交组合授粉后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现象。除了 LB38×耀眼,在LB81×多安娜,耀眼× LB38和多安娜× LB81三个杂交组合中都观察到了花柱中的花粉管伸入子房到达了胚珠。在LB38 ×耀眼中,母本LB38柱头上附着的花粉较少,花粉在授粉后12h才开始萌发。而在其他三个组合中,母本柱头附着大量花粉,花粉在授粉后4h便开始大量萌发。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尖端膨大、弯曲回折、缠绕成团等异常现象,并且在柱头乳突细胞、花粉管和花柱通道细胞中出现大量胼胝质。对卷丹百合种间杂种与亚洲百合栽培品种杂交得到的幼胚进行胚培养时,授粉40~50 d后的杂种幼胚发育较好,萌发率也较高,最适于胚培养。整个种子接种的幼胚萌发率比带胚乳接种和取幼胚接种的萌发率都要高。同一杂交组合的幼胚在不同培养基上萌发率接近,但幼苗长势有所不同。最适合杂种幼胚萌发的培养基为MS+NAA0.5 mg/·L-1+BA 0.5 mg/·L-1。LB44 ×穿梭杂种幼苗的最适增殖培养基是MS+NAA1.0 mg/·L-1+BA1.0mg/·L-1,增殖系数1.93;最适合LB44 ×穿梭杂种幼苗生根的培养基是1/2 MS + NAA1.0 mg/·L-1,生根率达 78.3%。
[Abstract]:In the breeding of lily , hybrid strains of wild species and cultivars were used to integrate the excellent characters of the two cultivars . The hybrid lines obtained by the hybridization of the only one wild lily triploids in our country were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s and hybridized with the cultivars of Asiatic hybrids . The hybrids of the hybrids ( LB series ) were selected from LB38 ( 2n = 45 ) , LB44 ( 2n = 44 ) , LB61 ( 2n = 38 ) , LB81 ( 2n = 4x = 48 ) , and the cultivars of Asiatic hybrids were chosen as shuttle ' ( Tresor , 2n = 3x = 36 ) , ' Donalanna ' ( Pollyanna , 2n = 2x = 24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en viability of Asiatic hybrids was 66 . 49 % , and that of the hybrids was 65 . 91 % and the lowest LB38 pollen viability was only 5.56 % .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immature embryos was MS + NAA 1.0 mg / 路 L - 1 + BA 0.5 mg / 路 L - 1.LB44 脳 shuttle hybrid seedlings . The optimum medium was MS + NAA 1.0 mg / 路 L - 1 + BA 0.5 mg / 路 L - 1.LB44 脳 shuttle hybrid seedlings . The optimum medium was MS + NAA 1.0 mg / 路 L - 1 + BA 0.5 mg / 路 L - 1.LB44 脳 shuttle hybrid seedlings . The optimum medium was MS + NAA 1.0 mg / 路 L -1 + BA 0.5 mg / 路 L - 1.LB44 脳 shuttle hybrid seedlings .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婕;刘雅莉;贾敏;王岩;;亚洲百合试管苗生根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8期
2 林琼瑶;俞俐如;潘咪咪;邵胜男;曾康;孙小红;王国夫;;亚洲百合金色号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3年02期
3 王占华;亚洲百合籽球繁育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04年09期
4 李小玲;刘雅莉;王跃进;华智锐;陈远;;亚洲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5 张铭航;陈振武;李颖;杨林娜;马晓峰;陈剑;刘建华;;微生源生长素处理亚洲百合对种球生长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6 郭美;刘雅莉;王跃进;张宗勤;刘娜;;亚洲百合试管苗生根移栽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刁义维;焦雪辉;吴锦娣;张英杰;吴沙沙;张启翔;吕英民;;引进亚洲百合新品种的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10年04期
8 冯冰;曹宁;任爽英;黄璐;刘春;董丽;;不同基质处理对亚洲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9 刘雪凝;杨利平;;热激锻炼对亚洲百合耐热性的诱导[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席梦利;吴祝华;傅伟;祁福娟;张睿婧;施季森;;亚洲百合杂交新品种‘雨荷’[J];园艺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婕;高亦珂;向地英;;温汤处理对亚洲百合‘多安娜'耐热性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郁书君;黄文庭;李亿富;;亚洲百合盆栽新品种栽培试验[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黄敏玲;陈诗林;钟淮钦;;亚洲百合试管鳞茎诱导、开花球培育及促成栽培技术研究[A];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4 孟锐;张铭芳;贾桂霞;;亚洲百合Prato试管鳞茎培育及解除休眠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英杰;吕英民;;百合花的开放机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亚洲百合的促成栽培[N];中国花卉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亚洲百合无花粉性状相关的SRAP标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宋翔宇;椭圆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胁迫下亚洲百合的生理响应及调节基因MAPK的克隆[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马冰;卷丹百合种间杂种与亚洲百合杂交亲和性及胚培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4 李小玲;农杆菌介导的ACO ihpRNAi载体转化亚洲百合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贾莲;亚洲百合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6 焦雪辉;亚洲百合杂交育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简佳;盆栽亚洲百合的杂交和染色体加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刘伟;亚洲百合‘布耐罗’抗病和抗衰老基因转化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陈燕霞;亚洲百合组织培养快繁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姚绍嫦;亚洲百合组织培养与其形态发生途径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2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40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