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坑灌下苹果树细根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蓄水坑灌 细根动态 影响因子 微根管 出处:《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山西省作为我国苹果的主产区之一,苹果树的种植规模正在逐年增大,成为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果农的目的是获得大量而优质的果实,而果实的生长需要细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来提供营养物质,因而,细根的生长和死亡是影响果树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影响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因素很多,土壤水分和温度就是主要因素之一。蓄水坑灌法作为适用于果林灌溉的新方法,其水分分布在土壤的中深层,诱导根系深扎,吸收更多的土壤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细根(直径≤2mm)是果树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吸收器官,本研究设置蓄水坑灌充分灌水(处理二)和胁迫灌水(处理三,处理四),并以地面灌溉(处理一)为对照,同时监测各处理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变化,运用微根管技术对细根进行全生育期的动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各处理下的细根生长和死亡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各处理第一次的细根生长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同,第二次的细根生长峰值出现的时间蓄水坑灌早于地面灌溉。蓄水坑灌各处理下细根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萌芽花期5月和新梢旺长期7月,处理二均大于其他处理,5月处理三和处理四无显著差异,7月处理三处理四,地面灌溉峰值出现在萌芽花期5月和果实膨大期8月。蓄水坑灌下细根死亡出现两个峰值,而地面灌溉只有一个峰值。蓄水坑灌下细根死亡量的峰值出现在新梢旺长期6月和果实膨大期8月,6月处理二处理三处理四,地面灌溉只有一个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8月,8月处理二处理三处理一处理四。2、各处理下的细根生长和死亡随土层的变化而变化。两种灌溉方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浅层土壤地面灌溉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较大,中深层土壤蓄水坑灌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较大。地面灌溉下细根生长和死亡主要集中在0-20cm和20-40cm土层,其中20-40cm最大,年生长量占整个土层总生长量的40.06%,年死亡量占整个土层总死亡量的23.14%。蓄水坑灌下细根生长和死亡主要集中在40-60cm和60-80cm土层,其中年生长量在40-60cm最大,处理二该土层细根年生长量占整个土层的31.59%,为处理一的2.62倍;处理三该土层细根年生长量占整个土层的27.35%,为处理一的1.69倍;处理四该土层细根年生长量占整个土层的27.56%,为处理一的1.52倍。年死亡量在60-80cm最大,处理二该土层细根年死亡量占整个土层的29.73%,为处理一的2.63倍;处理三该土层细根年死亡量占整个土层的28.45%,为处理一的2.12倍;处理四该土层细根年死亡量占整个土层的27.96%,为处理一的1.93倍。3、细根生长和死亡受到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土壤水分和温度对细根生长和死亡均存在影响,但土壤水分对细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土壤温度;而土壤温度对细根死亡的影响大于土壤水分。蓄水坑灌下细根生长量的峰值早于新梢生长峰值,细根死亡量的峰值与新梢生长的峰值基本一致。
[Abstract]: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of fruit trees .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fine root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fruit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he soil , but the peak of soil moisture on the growth of fine root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oil water .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61.1;S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少净;钟秋平;袁婷婷;曹林青;晏巢;袁雅琪;;干旱胁迫对油茶叶片内源激素及果实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6年06期
2 齐林艳;;浅析我国苹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22期
3 白有帅;贾生海;雒天峰;;覆膜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玉米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6年11期
4 吴春生;刘苑秋;魏晓华;李小东;刘亮英;郭晓敏;欧阳勋志;莫其锋;;亚热带典型森林凋落物及细根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5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西南地区水稻水分亏缺率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6年18期
6 赵师成;阎腾飞;王富河;;信阳五月鲜桃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8期
7 韩畅;宋敏;杜虎;曾馥平;彭晚霞;王华;陈莉;苏j;;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7年07期
8 孙三民;安巧霞;杨培岭;陆小波;顾凯凯;;间接地下滴灌灌溉深度对枣树根系和水分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8期
9 孙文泰;马明;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陇东旱塬苹果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理特性对地表覆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10期
10 朱雅娟;薛海霞;;共和盆地两种柳树的根系分布差异[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安海山;罗飞雄;侯常伟;马丽;吴婷;王忆;张新忠;韩振海;;不同砧木苹果树细根构筑型、生存分析及其周转动态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飞;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与水分运移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史建伟;施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动态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杰;蓄水坑灌不同蓄水坑结构型式条件下果园冬季土壤温度分布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敏;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光合特性与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泽民;关帝山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郝锋珍;蓄水坑灌果树吸水根系分布及吸水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任荣;不同系统温度对蓄水单坑土壤水氮运移参数影响试验研究与模型验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亚琼;不同覆盖方式下蓄水坑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郑霞;蓄水多坑入渗条件下果园土壤水氮运移规律及氮肥利用率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蒯斌;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模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樊红柱;苹果树体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与累积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孙海波;大豆根系及其与地上部分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6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44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