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高产机理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3 08:43

  本文关键词: 播期 密度 产量 抗倒 干物质 灌浆 光合 生育期 出处:《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合理调整播期和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选择耐密植、熟期适中、产量潜力高的玉米杂交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目前,基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早熟耐密植品种相对缺乏,导致玉米收获时含水量偏高,产量降低。2013年登海种业选育的具有高产、耐密、早熟特点的玉米新品种登海618,分别在新疆奇台农场创造了22676.1 kg/hm2的春播高产记录和在山东莱州创造了16576.5 kg/hm2的夏播高产记录。本试验于2014-2015年在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六试验场进行,以登海618、郑单958等试验品种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6个不同密度,从而探索新品种登海618的高产特性,研究登海618的早熟、耐密的机理,为玉米育种以及持续高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表明播期间、密度间以及二者互作均对登海618和郑单958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重存在显著差异,2个品种均表现出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密度增加登海618产量呈递增趋势,郑单958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登海618在6月25日播期D6密度组合下产量最高,随播期推迟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密度增加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登海618在6月25日播期D6密度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可达到最佳水平。2、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不同播期和密度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而且随着密度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登海618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干物质间变化不明显,在D1、D2、D3、D4密度下登海618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要小于郑单958,在D5、D6密度下,登海618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要高于郑单958。登海618群体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度随播期推迟明显加快,而群体最大群体积累量也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登海618在6月25日播期下D6密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登海618在6月25日D4密度下收获指数最高,成熟期干物质分配比例均表现出籽粒茎叶片的规律。3、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植株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根系长均逐渐减小,随着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登海618根系长度在不同播期密度下均长于郑单958。本研究表明抗折力、抗推力均表现出随着播期推迟而逐渐减小,随着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而拉伸力表现不一致,登海618于6月25日播期拉伸力最大,拉伸力随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登海618抗推力、抗折力在不同播期密度下均高于郑单958。登海618拉伸力在6月25日D1密度下最大。4、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籽粒灌浆特性及脱水特性的影响随播期推迟Tmax、Gmax、Ro均有逐渐缩短的趋势,Wmax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籽粒灌浆活跃期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密度增加,Tmax、Wmax、Gmax、Ro、P变化规律不一致,登海618的Tmax、Wmax、Gmax、Ro差异并不明显,受播期影响较小。登海618在D4密度下达到最大值,登海618生育期相对较短能快速进入最大灌浆速率活跃期,最大灌浆速率大,灌浆积累起始势高,籽粒灌浆活跃期短,在6月25日播期下和D4密度下灌浆参数最优,6月25日播期下更有利于登海618灌浆。随着播期的推迟籽粒含水量先减小后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平均脱水速率则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5、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光合特性的影响LAI在开花期到乳熟期(花后30d)维持较高水平,晚播显著降低LAI,适宜的播期能形成较高LAI,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加,结合其它因素来看登海618在6月5日-6月25日播期D6密度下形成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生育期的变化,逐步降低,登海618受播期和密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在晚播和高密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随着播期的推迟穗位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逐渐降低,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登海618在高密度下仍然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而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大受到的影响更小。6、播期和密度对登海618生育期及光温生产效率的影响从5月25日到7月5日播种的玉米,同一品种全生育期积温相差不大,登海618全生育期所需积温最低为6月25日播期,最高为5月25日播期,分别为2740℃·d和2845℃·d,花前天数随播期推迟而不断减少,随着密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花前积温随播期推迟而减小,随着密度增加无显著变化。开花后天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花后积温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着密度增加没有明显变化,登海618生育期比郑单958短6-8天,所需积温明显少于郑单958。登海618在晚播和高密度情况下仍有较高的温度生产效率和光能生产效率,在相同条件下登海618在光温生产效率上要优于郑单95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根兴;;气候变化对中国若干作物和动物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21期

2 李文科;薛庆禹;王靖;冯利平;;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年05期

3 董红芬;李洪;李爱军;阎晓光;赵长明;;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J];玉米科学;2012年05期

4 刘群松;房健;杜永;王学红;苏仕华;;小麦烟农19播量与播期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年04期

5 刘群松;杜永;王学红;房健;苏仕华;陈兆祥;;不同播期对济麦22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1年06期

6 李利利;张吉旺;刘伟;吕鹏;刘鹏;董树亭;;高产玉米新品种登海661的高产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1年05期

7 罗家传;崔晓东;吴秋艳;孙艳华;张钰;;小麦品种泛麦8号播期播量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8 王崇香;蔡玉金;史艳昌;陈洪敬;刘光磊;;玉米新品种登海6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9 霍成斌;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张东旭;;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张甲元;周苏玫;尹钧;刘万代;李巧云;石珊珊;年力;;适期晚播对弱春性小麦籽粒灌浆期光合性能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宁钦广;周新国;;登海618脱颖而出 再创我国玉米高产纪录[N];山东科技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元刚;夏玉米—冬小麦“双晚”种植方式对周年光温资源利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7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457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