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系)资源的分子评价
本文选题:矮秆基因 切入点:多酚氧化酶 出处:《青海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82份青海育成小麦品种(系)资源中矮秆基因分布情况、Ppo基因等位变异、Wx糯蛋白亚基缺失情况以及puroindoline变异类型评价,以便进一步了解我省小麦的品质现状。使具有优良面粉品质的小麦品种的筛选更有目的性和高效性,与此同时,产量也较一般小麦可观,这对未来选育优质高产小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1、为系统了解青海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为青海高原小麦的株高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10个矮杆基因的特异性标记对82份青海小麦品种资源中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矮秆基因的降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2份青海育成小麦品种有49份材料至少含有一个矮秆基因,其中Rht-B1b的分布频率最高,约占参试材料的28.0%,其次是分布频率为23.2%的Rht8基因,而矮秆基因Rht-D1b、Rht5以及Rht1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13.4%和9.8%。49份含有不同种类矮秆基因的材料中,其中16份材料同时含有2种及以上的矮秆基因,即Rht-B1b+Rht8,Rht-D1b+Rht8,Rht-B1b+Rht5,Rht-D1b+Rht5,Rht8+Rht5,Rht-B1b+Rht12,Rht5+Rht12。并未发现同时含有Rht-D1b+Rht-B1b的材料,有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杆基因,即Rht-B1b+Rht8+Rht12和Rht-B1b+Rht5+Rht8。其余31个品种只含有一种类型的矮杆基因。82份青海育成小麦材料中仅含有Rht-B1b的材料11份,平均株高为86.2cm,其降杆效应为5.7%;只含有Rht-D1b的材料有5份,平均株高为84.9cm,其降杆效应为7.1%;仅含有Rht8的材料数有9份,平均株高为88.6cm,其降杆效应为3.1%。因此,在青海育成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的降杆效应为Rht-D1bRht-B1bRht8。2、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历年育成小麦品种籽粒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高低,本研究以82份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PPO18、PPO16和PPO29这三个功能标记检测Ppo基因在Ppo-A1和Ppo-D1位点的等位变异和基因组成。结果表明:在Ppo-A1位点,有44份小麦含Ppo-A1a(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38份小麦含Ppo-A1b(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在Ppo-D1位点,42.7%的小麦含Ppo-D1a(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57.3%的小麦含Ppo-D1b(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在Ppo-A1和Ppo-D12个位点共检测到4种类型的组合:Ppo-A1a/Ppo-D1a,Ppo-A1a/Ppo-D1b(双高PPO活性),Ppo-A1b/Ppo-D1b,Ppo-A1b/Ppo-D1a(双低PPO活性),分布频率分别为24.4%,29.3%,28.0%和18.3%。两个基因组合类型中分布频率最低的是Ppo-A1b/Ppo-D1a(双低PPO活性),分布频率最高的是Ppo-A1a/Ppo-D1b(双高PPO活性)。3、本研究筛选了6个Wx基因STS标记。通过对82份青海育成小麦品种(系)的糯蛋白亚基的缺失情况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青海小麦均无Wx-A1、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的情况。总体来说,青海小麦面粉品质特征差。由于缺少Wx-B1蛋白亚基的小麦材料具有良好的优质面条特性,所以要改良面条的品质,就应通过分子育种加强Wx-B1蛋白亚基缺失类型的选择和利用。4、本研究以82份青海育成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选用与puroindoline基因Pina和Pinb两位点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区分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情况,确定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对于不属于Pina-D1b和Pinb-D1b基因型的材料,扩基因全长,测序,确定其最终基因型。本研究共在82份青海小麦材料中检测到2种puroindoline-D1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Pina-D1b、Pinb-D1b。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泽森,李旭;澳大利亚的小麦(下)[J];世界农业;2001年02期
2 蔡文江;;小麦如何施用磷肥最经济[J];磷肥与复肥;2009年04期
3 李树国;;气象因素与小麦增产关系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6年02期
4 邱泽森,李旭;澳大利亚的小麦(上)[J];世界农业;2001年01期
5 严红,李文雄,赵久明,孙滨,谭志娟,李广忠,王兴琴;不同水平硼与小麦体内氮积累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小麦研究二○○一年22卷1~4期总目录[J];小麦研究;2001年04期
7 安成立;优质小麦适产区的选建与加工体系建设[J];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8期
8 宋留省;刘英明;;如何正确选择小麦新品种[J];农村.农业.农民;2003年10期
9 王玉堂;小麦选种的误区与对策[J];农家顾问;2004年10期
10 吴利强;小麦子粒蛋白质和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及绝对含量的变化动态[J];河南农业;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鉴定与评价[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尚玮民 宋晓霞;小麦到底需浇几次水(下)[N];河南科技报;2005年
2 孙文生邋刘松焘;杨陵小麦亩产再创新高[N];陕西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尚玮民 见习记者 于含波;王国岚提出小麦浇水新观点 小麦专家提醒灵活掌握是关键[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小麦的营养特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记者 孙自豪;15日前,,麦收工作大头落地[N];洛阳日报;2014年
6 苏红;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上的应用[N];河南科技报;2007年
7 张鹏 邋李刚;专家为小麦中后期管理献计[N];焦作日报;2007年
8 马四新邋通讯员 周金诚;市农业局及早部署“三夏”工作[N];周口日报;2007年
9 丁声俊 刘晓真 郑心羽;中国主面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兴起和未来[N];粮油市场报;2001年
10 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 王绍中;按照品种类型搞好小麦后期管理[N];河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蔚华;小麦金属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及胁迫生理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赵海燕;小麦产地矿物元素指纹信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杨建仓;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常旭虹;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环境效应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赵永亮;小麦微营养素相关基因的QTLs作图及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乔玉强;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7 杨学举;小麦蛋白成分和淀粉特性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品质改良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江春;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红民;西南麦区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孙道杰;小麦籽粒PPO活性分子标记及面粉黄色素相关基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小麦低磷响应基因cDNA-AFLP筛选及功能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孙其松;花后不同酸度酸雨对小麦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尹鹏;不同地区小麦、大麦主要营养成分差异比较及黄羽肉鸡对其代谢率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徐赵红;冬闲田小麦的种植与全株饲用价值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陆冬冬;太和县小麦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6 赵城;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的筛选[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
7 朱昱;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陈荣俊;江苏省不同生态区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筛选与适宜施氮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9 徐晶晶;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系)资源的分子评价[D];青海大学;2017年
10 王华芳;小麦新鲜度判别技术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8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57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