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激动素和烯效唑对玉米穗建成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8 10:10

  本文选题:玉米 切入点:激动素 出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试验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农垦九三管局进行,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德美亚1’(D1)和‘德美亚2’(D2)为供试品种。在三个全展叶时期(5展叶期、7展叶期和9展叶期)喷施促进型调节剂激动素(KT)和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研究了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玉米穗建成及产量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调节剂调控玉米穗建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时期喷施KT和S3307对两玉米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调节剂对不同品种的调控效果不同,从喷施KT和S3307时期上看,7展叶期对产量的调控效果最好。而5展叶期喷施KT会显著增加秃尖长度,7展叶期喷施调节剂会使穗粗和穗长明显增加;S3307在5展叶期和7展叶期喷施具有缩短秃尖的作用,但在品种间表现不一致。2.不同时期喷施KT和S3307后,多数测定时期内,S3307和KT处理的叶片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7展叶期喷施KT在前期可显著增加叶片转化酶活性,而S3307在生育后期增加其活性。由此可见,PGRs可改善叶片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提高了“源”端的供应能力,但两调节剂的作用时间不同,KT的调控效果早于S3307。3.不同时期喷施S3307和KT后,两处理籽粒干重和体积均高于对照,7展叶期和9展叶期喷施KT可降低生育后期籽粒鲜重,加快籽粒的脱水进程,处理与对照籽粒形态变化规律为前期增加速率较快,后期较慢,不同品种间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4.对于籽粒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而言,KT和S3307均显著增加了两品种籽粒内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提高了籽粒内转化酶活性,而S3307可增加灌浆期籽粒内淀粉含量,KT可使生育后期的淀粉酶活性升高。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dministration from 2015 to 2016. The main maize cultivars' Demeya 1'(D1) and 'Demeiya 2' (D2) were tested. The stimulative regulator KT and the delayed regulator, enoprazole, were sprayed in three full leaf development stages, I. e., the fifth stage, the second stage, the second stage, the second stage, and the second stage, the 9th stage, respectively, and the latter was sprayed with the stimulative regulator KT (KT) and the delayed regulator (enoptrazole). The effects of two kind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PGRs) on maize ear formation and yield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gulators on maize ear forma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praying KT and S3307 in different periods can improve the yield of two maize varieties in different degre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different regulators on different varieties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praying KT and S3307, the effect of KT spraying on yield was the best, while spraying KT at 5 leaf extension stag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ngth of bald tip and the length of ear and ear length. Spraying at the stage of leaf extension can shorten the tip of baldness. After spraying KT and S3307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starch content and amylase activity of leaves treated with S3307 and K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The contents of sucrose and soluble sugar in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Spraying KT in early stage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significantly, while S3307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in the early stage, so PGRs could improve the content of carbohydrate and the activity of key enzymes in leaves. The supply capacity of "source" was improved, but the control effect of KT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S3307.3.After spraying S3307 and K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grain dry weight and grain volume of the two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tage of leaf expansion and leaf expansion. Spraying KT could reduce the fresh weight of the grain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grain dehydr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growth. The changes of grain morphology in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were faster in the early stage and slower in the later stage. For the carbohydrate content and its key enzyme activity, KT and S3307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luble sugar and sucrose content in the grains, and increased the invertase activity in the grain. S3307 could increase starch content and KT in grain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and increase amylase activity in late growing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军政;玉米嫩穗保鲜技术[J];河南农业;2000年06期

2 张振林;嫩玉米保鲜技术[J];农村天地;2000年06期

3 倪春生;嫩玉米穗常温贮鲜法[J];安徽农业;2001年06期

4 ;嫩玉米保鲜新法[J];吉林农业;2001年03期

5 易延明;夏秋贮藏嫩玉米 冬春卖个俏价钱[J];四川农业科技;2001年08期

6 ;嫩玉米穗常温贮鲜法[J];山东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7 井海滨;嫩玉米保鲜新法[J];农技服务;2001年02期

8 井海滨;嫩玉米保鲜新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9 井海滨;;嫩玉米保鲜新法[J];专业户;2001年02期

10 潘铎;甜玉米穗的储藏[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廷光;杨通虎;熊永琴;刘莉;何贞玉;杨昌银;;玉米产量和效益与氮、钾肥施用量之关系[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辉;;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3 陈娟;叶建伟;陈根云;许大全;;N亏缺对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苏秀侠;于秀芳;祁宏伟;;糖化玉米穗芯对肉牛增重效果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海景;王瑞;;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孙红闯;刘民;辛玉满;;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玉米种植生态环保机械化[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范贵国;周世龙;张莉;;种植绿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海儒;刘志启;张万龙;管淑春;;“立秆放牧”是农区发展生态养殖肉羊的有效途径[A];2005中国羊业进展——第二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源;保鲜嫩玉米市场广阔[N];湖北科技报;2004年

2 山东省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玉米不熟 试这“两手”[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3 梁琦 孟祥萍 鲁威 (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 梁琦 吉林农网 孟祥萍);“地趴玉米”呼唤加快储粮方式改革[N];农民日报;2010年

4 梁琦 孟祥萍 本报记者 王文辉;“地趴玉米”遭遇冷春尴尬[N];吉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郭树勋;玉米适时晚收可增产[N];焦作日报;2010年

6 作物栽培专家 胡文河;玉米贮藏前要晾晒[N];吉林农村报;2014年

7 齐海山 孙英威 任鹏飞;拉长产业链 吉林“大苞米”变成“金豆子”[N];中国特产报;2006年

8 赵炜;加强玉米穗粒期管理[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9 邢台三帮种业 赵志强;玉米新秀——三北蠡玉13号[N];河北科技报;2007年

10 沧州市沧县农业局 张明军;玉米不结粒的原因及对策[N];河北农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霍冬敖;玉米穗粒数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陈芬;三种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混合及Cu、Zn含量对其产甲烷特性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智旗;玉米秸秆捡拾粉碎沟埋还田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4 陈争光;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构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关东明;玉米穗库发育同步性及其调控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6 田宝华;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7 徐中平;低磷胁迫对玉米磷吸收、转运及IAA和CTK水平与分布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8 吕爱枝;利用Z3HBILs进行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及其互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9 赵鹏;玉米穗下节间长杂种优势的组学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子田;玉米穗上节间数的QTL定位及遗传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满;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史良国;4个玉米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洋;基于植物虚拟模型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郑瑶;玉米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和Gln1-4的序列变异及其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6 许瀚元;基于SN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玉米农艺性状QTL定位[D];扬州大学;2015年

7 刘敬为;布拉酵母的发酵工艺及其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D];天津农学院;2016年

8 李振鹏;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及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蒋海英;新型缓释肥料在玉米和花生上的肥效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原玉;辽西地区机械化秸秆深还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29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629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