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
本文关键词:草莓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鲜嫩多汁、色泽艳丽、香气怡人、口感酸甜适中,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浆果果品之一。其繁殖主要采用传统的分株繁殖或匍匐茎埋压,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提高了病毒侵染植株的几率。避免病毒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草莓无病毒苗栽培生产化,必将是我国草莓业目前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而超低温疗法是一种新型、高效脱除植物病毒的新技术,备受各研究科学者的亲睐。本试验以‘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cv. Benihoppe)品种大田茎尖为试验材料,对超低温疗法关键程序(预培养、预处理和化冻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并以茎尖脱毒法为对照,建立起完善的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多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相关参数(Mg2+浓度、引物浓度、PCR程序等)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期建立完善的多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最后利用DNA相关软件筛选分析SSR-PCR引物,分析超低温疗法脱毒苗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如下:1.适合‘红颜’草莓苗的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为:在含0.3 mo.L一预培养基上暗培养7 d,室温下LS装载60 min,0℃下PVS2脱水1 h,液氮处理1 h,40℃水浴化冻120 s,用含1.2 mol·L-1蔗糖的液体MS培养基洗涤两次,每次10 mmin。该体系同时脱除草莓四种主要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和草莓斑驳病毒)的比率高达100%,成活率为69.03%。将该体系再用于‘蜀丰’‘丰香’以及‘章姬’,其存活率分别为68.15%、71.00%和69.78%,达到预期的试验目标。2.适用于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引物是SC1/SC2、SM1/SM2、SY1/SY2、 SV1/SV2、A1/A2,目的片段大小分别是345 bp、394 bp、861 bp、271 bp和295 bp;多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是1μl cDNA、2 μl 10×PCR bufer、2.0 mmol·L-1 MgCl2、 0.2 mmol·L-1 dNTPs、0.5UTaq酶,引物浓度0.2 μmol·L-1 (SCV 0.25 μmol·L/1),最后用超纯水补至20μl; PCR程序: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5℃退火40 s,68℃延伸40s,35个循环,72℃再延伸5 min。
【关键词】:草莓 茎尖 超低温疗法 多重PCR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66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17
- 引言9-10
- 1.1 超低温疗法的研究进展10-11
- 1.2 超低温疗法的原理11-12
- 1.3 冷冻疗法操作程序12-15
- 1.3.1 材料选择13
- 1.3.2 材料预培养13
- 1.3.3 材料预处理13-14
- 1.3.4 化冻和洗涤14-15
- 1.4 四种常见草莓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15-16
- 1.4.1 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检测15
- 1.4.2 血清学检测15
- 1.4.3 分子生物学检测15-16
- 1.5 超低温疗法后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检测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25
- 2.1 材料17-19
- 2.1.1 植物材料17
- 2.1.2 试验试剂和溶液17-18
- 2.1.3 主要仪器设备18-19
- 2.2 技术路线19
- 2.3 试验方法19-25
- 2.3.1 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19-22
- 2.3.2 病毒检测体系的建立22-25
- 2.3.3 草莓脱毒效果检测25
- 2.3.4 超低温疗法的应用25
- 3 结果与分析25-39
- 3.1 超低温保存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25-32
- 3.1.1 外植体的建立26-27
- 3.1.2 培养基蔗糖浓度对草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27
- 3.1.3 暗培养时间对草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27-28
- 3.1.4 预处理对草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28-29
- 3.1.5 化冻时间对草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29
- 3.1.6 茎尖长度对草莓茎尖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29-30
- 3.1.7 超低温保存正交试验结果30-31
- 3.1.8 茎尖恢复培养与植株再生31-32
- 3.2 草莓病毒检测32-39
- 3.2.1 引物筛选结果32
- 3.2.2 单一RT-PCR检测结果32-33
- 3.2.3 单一RT-PCR检测结果33-34
- 3.2.4 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34-37
- 3.2.5 再生苗病毒检测结果37-39
- 3.3 脱毒苗移栽定植39
- 4 结果讨论39-42
- 4.1 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优化39-40
- 4.2 无病毒苗恢复培养基的选择40
- 4.3 多重RT-PCR病毒检测体系的优化40-41
- 4.4 脱毒效果检测41-42
- 4.5 再生苗遗传稳定性分析42
- 5 小结42-43
- 6 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茂春;草莓冬管三件事防旱防寒防早花[J];北京农业;2001年12期
2 ;药食兼备细品草莓[J];绿化与生活;2007年01期
3 童晓利;郭成宝;陈月红;唐泉;纪开燕;程万强;;南京地区草莓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5期
4 郭建华;;早熟水果——草莓在锡盟安家落户[J];农业科学实验;1984年08期
5 熊家婉;关丽娟;;草莓生产及对我省发展草莓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1986年07期
6 刘令智;草莓栽种技术[J];农村新技术;1994年07期
7 郑咸金;美容佳果草莓[J];新疆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8 覃金玉;草莓丰早试种观察[J];广西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9 肖支富;发展草莓大有可为[J];云南农业;1999年03期
10 贺永清;;家养草莓趣多多[J];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雷家军;;草莓属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A];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雷家军;谭昌华;朱恒;代汉萍;邓明琴;;中国野生草莓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进展[A];全国首届野生果树资源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周鹤莹;秦岭;邢宇;;二倍体草莓Hawaii 4再生体系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韩群营;黄明生;董方友;;草莓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A];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红凌 本报记者 邹渠;草莓市场保卫战[N];四川日报;2005年
2 博恩;草莓抗癌助消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朱本浩;阳春三月草莓香[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林伟国;草莓的管道化栽培技术(下)[N];湖北科技报;2006年
5 谢体宇;家里怎样种草莓[N];农民日报;2003年
6 马文其;草莓巧摆放[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河北 许正成 石晓燕;草莓的盆栽技巧[N];中国花卉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孟龙;草莓五倍体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及其十倍体株系生物学特性[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邱静;草莓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生伟;保护地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4 赵密珍;草莓茎尖离体保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志巧;草莓酚类成分的抗肿瘤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王茂良;草莓花药培养中显微结构变化及愈伤起源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7 宋俊芳;外源激素对Na_2SO_4胁迫下草莓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8 郑平生;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不同品种耐盐性及外源激素对其盐胁迫缓解作用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9 孙利娜;酶法生产草莓混浊汁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6年
10 何小力;水杨酸钠对草莓离体培养及抗热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草莓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体系的建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6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