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山葵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墨入病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21:03
【摘要】: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微生物,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山葵根、叶柄以及叶片中的内生真菌,经严格的表面消毒程序,共获得29株内生真菌。以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以及种群分布规律。通过平板对峙和抑制菌丝生长试验筛选对山葵墨入病菌抑制率高的菌株,测定高活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在温室和田间小区内,通过喷雾处理进一步测定高活性菌株对墨入病的防治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比较山葵叶、叶柄及根的表面消毒条件,我们得出,山葵的根用75%的酒精消毒30s,3.5%的NaC10消毒5min、山葵的叶和叶柄用75%的酒精消毒30s,3.5%的NaClO消毒3min后,表面消毒效果最好,可获得内生真菌较好的分离效果。2、通过显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山葵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6目、8科、8属。从叶片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3株,其中包括7个种属,分别为Colletotrichum sp., Chaetomium sp., Fusarium sp., Arthrinium sp., Penicillium sp., Alternaria sp., Mucor sp.。从叶柄中分离出内生真菌5株,其中包括3个种属,分别为Fusarium sp., Penicillium sp., Alternaria sp. 。从根中分离到内生真菌11株,其中包括6个属,分别为Colletotrichum sp., Chaetomium sp., Fusarium sp., Penicillium sp., Alternaria sp., Xylaria sp.。采用4℃C斜面保存以及-20℃C甘油保存纯培养物。3、利用平板对峙培养,将所有分离物与山葵墨入病菌(Phoma wasabiae Yokogi)菌株进行拮抗性测定,结果得到对山葵墨入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10株。其中,菌株SK26的抑菌半径最大,为2.82cm。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对初筛的10株拮抗内生菌进行复筛,结果测得菌株SK26发酵原液对山葵墨入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7.39%。结合培养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将菌株SK26初步鉴定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黑孢壳科中的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真菌。SK26发酵原液对热处理和紫外照射处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耐酸碱,仅在中性偏酸环境下较为稳定。温室生防试验结果表明:SK26拮抗内生真菌的孢悬液对山葵墨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为66.18%,SK26的发酵液对山葵墨入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仅为21.56%。田间小区试验初步表明:田间施药三次后SK26孢悬液对山葵墨入病的防效为57.21%,发酵液处理的防效29.87%。内生真菌SK26不管是孢悬液还是发酵液在施药后病情指数都有所上升,但较对照上升得不显著,对墨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控制性的效果。4、SK26菌株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5℃,最适产孢温度为30℃C;最适菌丝生长pH为7,最适产孢PH为8;全光照条件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条件利于菌株产孢;最适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蔗糖,最适产孢碳源为乳糖;SK26在有机氮源牛肉膏中菌丝生长最佳,在无机氮源硝酸钾中产孢最多。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76.1;S435.6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治江;张文斌;李文德;冒国伟;;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2015年01期

2 梁飞林;王治江;张文斌;李文德;;不同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年09期

3 杨瑞恒;姚青;郭俊;龙良鲲;黄永恒;朱红惠;;磷和镉对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外生菌丝内聚磷酸累积的影响[J];菌物学报;2010年03期

4 班新河;魏银初;;怎样对菌丝活力作简易鉴定[J];食用菌;2009年04期

5 李林;罗凯旋;张传锐;王正磊;;一种野生香灰菌丝的纯化与利用[J];食用菌;2008年01期

6 黄志龙;;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7 宫志远;任海霞;李瑾;曲玲;任鹏飞;;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8 王桂芹;张玉磊;;鸡腿菇菌丝生长条件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7年02期

9 李文艺;红汁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初报[J];中国食用菌;2005年03期

10 李文艺,刘建成;不同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张玉涛;李志勇;;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松华;何华奇;吴萍;李正鹏;张强;何庆元;;镉胁迫对秀珍菇菌丝4种同工酶表达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马璐;林衍铨;应正河;江晓凌;;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宇;陈文良;林秀敏;王丽珍;孟莉莉;;杏鲍菇不同菌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5 赵丽;陈艳秋;;黑木耳菌丝紫外诱变效应及RAPD标记[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瑞;朱宴妍;王琦;;洁丽香菇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探[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7 王春梅;张杰;陈浩;石志琦;;天然化合物丁香酚对灰霉病菌菌丝脂质过氧化和膜损伤的影响[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言;余昌霞;曹晖;汪虹;陈明杰;;几种有机酸和植物激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9 林金盛;朱坚;黄志龙;肖淑霞;谢宝贵;;麒麟菇生物学特性初探[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志生;郭建铭;陈躬国;林原;王正荣;陈秀娟;林彗星;关志德;;金福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特性的研究[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君石;吐出抗菌丝织成抗菌绸[N];农民日报;2002年

2 郝光云;食用菌菌丝萎缩原因及其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7年

3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曹德宾 潍坊市益民食用菌研究中心 潘国群 杨秀娟;菌丝后熟产量高[N];山东科技报;2012年

4 ;优质菌种标准[N];山东科技报;2003年

5 曹德宾;强化菌丝后熟 提高平菇产量[N];河南科技报;2007年

6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菌丝后熟——食用菌高产新理念[N];山东科技报;2009年

7 ;双孢蘑菇菌丝长在土层表面怎么办?[N];东方城乡报;2008年

8 胡辉;春菇增产方法[N];云南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子语 韩成圆;期待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新实惠[N];云南日报;2019年

10 记者 周代庆;以龙头企业为基石 倾力打造山葵之都[N];雅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菌丝际土壤有机磷周转的微生物调控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郭霞;桑黄发酵过程优化及其多糖代谢调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湛方栋;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镉耐性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赵小峰;解脂耶氏酵母菌丝形成调控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杨国栋;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苏珍珠;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Harpophora oryzae)与水稻互惠共生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强晓晶;披碱草内生真菌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8 李小聪;红豆杉小孢拟盘多毛孢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赤霉素协同增效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9 夏超;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8年

10 谢玲;广西两种生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优菊;山葵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墨入病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史淑娟;消炎痛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杨春香;镉对姬松茸菌丝生长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卜文文;不同菌糠对草菇菌丝生长和产量效应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5 谢敬宜;几种常用农药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6 管道平;环境胁迫下部分食用菌菌丝酶活性变化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7 戴强;中草药对松乳菇深层发酵影响及菌丝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杨金红;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再分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军辉;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不同发育形态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邓振山;新疆北疆棉田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再分化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2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772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