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以肠道黏膜出血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消化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喹赛多作为喹噁啉类新品种药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灌服给药后鸡消化道内药物浓度远远高于血药浓度,加之其毒副作用小,休药期短,适宜用作鸡坏死性肠炎的治疗药物,具有巨大开发潜能。本课题研究了喹赛多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体外和半体内抗菌作用及喹赛多在鸡消化道内的代谢动力学,通过建立喹赛多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半体内PK-PD模型,制定了喹赛多用于治疗鸡坏死性肠炎的给药方案,并按照基于PK-PD制定的给药方案,开展了喹赛多对鸡坏死性肠炎的随机对照治疗试验,为指导喹赛多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基础实践。1.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效学研究参考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相关标准文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喹赛多对61株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SPSS软件对MIC值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喹赛多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MIC50和MIC90。筛选出MIC50附近且致病性较强的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喹赛多在肉汤培养基和鸡回肠内容物中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平板涂布法将浓缩至1010CFU/mL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液涂至含喹赛多的琼脂平板测定防突变浓度(MPC),采用药物去除的方法测定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喹赛多的培养基和各时间点采集的回肠内容物进行体外和半体外杀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喹赛多对61株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MIC值介于1~16 μg/mL,MIC50为2.11μg/mL,MIC90为4.40μg/mL,选取MIC50附近且致病性较强的菌株cvcc2030,在体外和半体内条件下测得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0的抗菌活性相同,MIC均为2μg/mL,MBC均为4μg/mL。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0的MPC为20μg/mL,将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0暴露在不同浓度喹赛多溶液中1 h和2 h,诱导产生的PAE分别为0.88 ~ 1.24 h和1.01~1.89 h。体外和半体内杀菌曲线试验结果均显示喹赛多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作用类型为浓度依赖型。2.喹赛多在鸡消化道内的药动学研究选用110羽4周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其中一组攻毒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0,构建坏死性肠炎疾病模型。疾病模型构建成功后,对健康组和疾病组鸡只均按30 mg/kg体重进行单次灌胃给药。于给药后0.5 h、0.75 h、1 h、1.5 h、2 h、3 h、4 h、6 h、8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分别取5只鸡进行定点宰杀,取其回肠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各时间点回肠内容物中喹赛多的药物浓度。将测得的各时间点回肠内容物中喹赛多的药物浓度使用Winnonlin软件进行拟合,结果显示健康组和患病组的AUC分别为410.75 h·μg/mL和361.82 h·μg/mL,Cmax分别为172.89μg/mL和151.76μg/mL,T1/2λ分别为5.69 h和5.82 h,CL/F分别为72.44 mL/kg/h和82.27mL/kg/h,MRT分别为2.59h和2.49h。表明鸡灌服喹赛多后能在肠道达到较高浓度,但平均滞留时间较短,且健康组和患病组药动学参数并无明显差异。3.半体内PK-PD模型拟合与药给药方案制定利用Sigmoid Emax方程对半体内杀菌曲线试验中AUC24h、MIC值与产气荚膜梭菌浓度变化对数值进行拟合,计算当E = 0、-3、-4时PK/PD参数AUC24h/MIC折点值。采用平衡透析法得到喹赛多在鸡消化道的游离药物比例,结合给药剂量公式:DOse = CL×(AUC/MIC)Bp×MIC/E×f,利用 pK-PD 参数 AUC24h、MIC 折点值计算达到预防、治疗和根除效应的日给药剂量。半体内PK/PD模型拟合得到的方程为(?),当(?)E=0、-3、-4时计算得到的对应的抑菌、杀菌、根除作用的AUC24h/MIC折点值分别为27.71 h、78.93 h、165.14 h。测得喹赛多在鸡消化道的游离药物比例为0.47,结合给药剂量公式,针对本试验受试菌株,得到的预防、治疗和根除鸡坏死性肠炎的日给药剂量为9.70、27.63、57.81 mg/kg,将日给药剂量转化为饲料添加剂量分别为100、3 00、600 mg/kg。4.随机对照治疗试验将210羽3周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6组:健康对照组35羽,不感染不给药;阴性对照组35羽,感染不给药;阳性对照组35羽,感染给予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200 mg/kg饲料混饲给药;试验组根据基于PK/PD制定的给药方案,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50 mg/kg、300 mg/kg、600 mg/kg饲料混饲给药,每组35羽。对各组的疗效指标、肠道损伤程度及产气荚膜梭菌活菌菌落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喹赛多低、中、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7.14%、11.43%、8.57%,有效率分别为 77.14%、85.71%、91.43%,治愈率分别为 71.43%、85.71%、91.43%,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3.24 g、62.64 g、65.74 g,料重比分别为2.19、2.00、1.94,肠道病变记分分别为0.97、0.69、0.54,产气荚膜梭菌活菌菌落数(LogCFU/g)为6.25、5.45、4.67。喹赛多中、高剂量组各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各方因素,当临床分离菌株MIC ≤ 2 μg/mL时,推荐以300 mg/kg饲料混饲治疗鸡坏死性肠炎。本课题阐明了喹赛多对鸡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特性,揭示了喹赛多在健康鸡和患病鸡消化道内的药动学特点,建立了喹赛多对鸡坏死性肠炎的半体内PK-PD模型,制定了喹赛多用于预防、治疗、根除鸡坏死性肠炎的给药方案,并开展随机对照治疗试验对给药方案进行验证,对有效控制鸡坏死性肠炎,同时丰富喹赛多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858.31
【部分图文】: 图 1 喹赛多对 61 株产气荚膜梭菌的 MIC 分布Fig. 1 MIC distributions of Cyadox against 61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4图 2 喹赛多对 61 株产气荚膜梭菌的 MIC 累计分布Fig. 2 MIC camulative distributions of Cyadox against 61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图 3 鸡源产气荚膜梭菌 cvcc2030 在培养基和无菌回肠内容物中的生长曲Fig. 3 Growth curves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vcc2030 in medium and ileu.2 体外和半体内 MIC、MBC 的测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秀燕;刘顺德;韦明;蒋秋斐;;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病变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5年02期
2 王琳;赵宇亮;何建龙;霍萍萍;张聪敏;赵宝华;;产气荚膜梭菌ι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1期
3 高洁;张聪敏;刘伟;赵宇亮;赵宝华;;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0期
4 杨术鹏;王莹;李彦伸;沈建忠;杨静;张素霞;;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喹赛多在鸡体内代谢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3期
5 董洁;张红垒;许信刚;姜艳芬;;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8期
6 王光华;蔺国珍;郑福英;曹小安;宫晓炜;周继章;邱昌庆;;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7 杨东;曾振灵;杨雨辉;沈祥广;古小燕;丁焕中;;阿莫西林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关系[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5期
8 李兆君;姚志鹏;张杰;梁永超;;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1期
9 李云霄;金鑫;张营;单雪梅;于丹;;魏氏梭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7期
10 曾书琴;抗生素添加剂的负面效应及其替代品的研究动态[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胥宁;喹赛多在猪、鸡、鱼和大鼠体内代谢及分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曹力;乳酸杆菌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调节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黄玲利;喹赛多在肉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美玲;喹赛多在猪、鸡和鲤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晨曦;喹噁啉药物诱导大肠杆菌产生自由基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富士山;喹赛多在猪、鸡、鱼、大鼠和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4 谭元燕;喹赛多对鸡沙门氏菌的PK-PD同步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宏飞;喹赛多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徐东廷;喹赛多对猪大肠杆菌的PK-PD同步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翁志飞;喹赛多抗菌作用及对猪短螺旋体性痢疾的治疗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黄丽娜;喹赛多在蛋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于晓霞;SDS-PAGE等三种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比较鉴定及类毒素疫苗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何庆华;喹赛多的皮肤光敏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874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7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