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水分调控对甘肃引黄灌区枸杞间作红豆草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9 10:36
   针对甘肃引黄灌区枸杞传统种植模式下连作障碍严重、生产力及水分利用低下等问题,探究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和水分调控模式已成为当地枸杞产业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枸杞和红豆草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水分处理(充分灌水:75%~85%(W1)、轻度亏水:65%~75%(W2)、中度亏水:55%~65%(W3))和3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G)、红豆草单作(DH)、枸杞间作红豆草(JZ)),研究水分调控和间作模式对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光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叶片和农田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得出适宜当地枸杞和红豆草高产高效的水分调控模式和种植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亏水程度的加深,各处理0-12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呈减小趋势;W2和W3处理下,间作较相应单作含水率减小了2.93%~5.30%。随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呈先增后减趋势,在60 cm或80 cm处取得最大值;W3处理下,间作较枸杞单作增加了7、8月份0-60 cm土层的含水率。间作模式下,总耗水量随亏水程度的加剧呈递减趋势。轻度亏水有利于提高枸杞单作与间作0-60cm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与枸杞单作相比,间作使0-20 cm土层有机质增加了14.88%~32.95%,铵态氮减小了2.53%~6.38%。W2处理下,间作较相应单作减少了0-6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2)随亏水程度的加深,枸杞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南北/东西冠幅增长量呈递减趋势。水分处理相同时,间作对枸杞地径和冠幅增长量影响不显著,但W2处理下,间作使枸杞株高增长量显著提高了24.21%。随亏水程度的加深,红豆草株高逐渐降低,且同一水分调控下表现为间作低于单作。随刈割次数的增加,红豆草粗蛋白含量增加了3.21%~29.54%,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依次减小了11.52%~21.21%和11.51%~14.75%。W1处理下,红豆草间作第二茬牧草的品质较好,且间作较红豆草单作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21%,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减小了2.43%和0.72%。(3)随亏水程度的加深,红豆草单作和间作的叶绿素含量呈递减趋势;枸杞单作和间作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在W1和W2处理下最大。W2和W3处理下,间作使枸杞叶绿素含量提高了8.95%和5.27%。枸杞、红豆草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均值随亏水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小。枸杞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在W3处理下最高,且间作较单作显著增加了2.81%。W1处理下,红豆草间作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最高,且间作较单作显著增加了23.98%。(4)W2处理下,枸杞单作的干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546.80kg·hm~(-2)、4.87 kg·hm~(-2)·mm~(-1))。随亏水程度的加深,红豆草单作和枸杞间作红豆草模式下总产量和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呈递减趋势。W1处理下,枸杞间作较单作干果产量显著增加了9.69%,红豆草间作与单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受枸杞和红豆草收获物产量差异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为枸杞间作红豆草红豆草单作枸杞单作,且同一水分调控下,间作系统较单作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80.86%~109.66%。(5)基于枸杞、红豆草不同尺度下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枸杞叶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红豆草叶片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合得出,轻度亏水(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5%)有利于枸杞单作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充分灌水(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5%)时,枸杞间作红豆草可提高枸杞产量、牧草品质和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学位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S567.19;S541.4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枸杞,红豆,水分


水分调控对甘肃引黄灌区枸杞间作红豆草生产力及水分利用的影响7图1-1技术路线图Fig.1-1Researchframework1.5主要创新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枸杞单作模式下的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本文打破了枸杞传统的种植模式,提出了枸杞间作红豆草的种植模式,并结合不同水分处理,探讨适宜枸杞间作红豆草的水分调控模式,为甘肃引黄灌区枸杞合理种植和高效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气温分布,红豆,枸杞,试验区


甘肃农业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8第二章试验设计与方法2.1研究区概况田间试验于2019年4月-9月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景电管理局灌溉试验站(东经104°08′,北纬37°23′,海拔2028m)进行。试验站年均降水量201.6mm,年均蒸发量2361mm,年均气温8.5℃,无霜期191d,为温带干旱型大陆气候。试验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干容重为1.61g·cm-3,田间持水量为24.1%。图2-1是2019年试验区枸杞与红豆草生育期间降水与平均气温分布,表2-1是土壤基础化学性质。图2-12019年试验区枸杞与红豆草生育期间降水量与气温Fig.2-1RainfallandtemperatureduringthegrowthperiodofLyciumbarbarumandSainfoinattheexperimentalstationin2019表2-1土壤基础化学性质Table2-1Basicchemicalpropertiesofsoil土层深度Soildepth/cm有机质Organicmatter/g·kg-1硝态氮Nitratenitrogen/mg·kg-1铵态氮Ammoniumnitrogen/mg·kg-10-207.2312.625.2820-405.8011.384.0040-605.239.663.742.2试验设计试验以枸杞(宁杞1号,4年生)和红豆草(甘肃红豆草,当年播种)为研究对象,设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两个因素,其中水分调控为充分灌水(W1)、

影响图,含水率,土层,红豆


甘肃农业大学2020届硕士学位论文14W1、W2和W3条件下枸杞间作红豆草较枸杞单作分别减少了0.93%、5.30%和2.93%;W1条件下枸杞间作红豆草较红豆草单作增加了2.63%,W2和W3条件下依次减小了2.97%和5.10%。图3-1不同处理下0-12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变化Fig.3-1changeofaveragesoilmoisturecontentin0-120cmsoillayerunderdifferenttreatments3.1.2不同处理对各月份0-120cm土层平均含水率的影响图3-2是不同处理下各月份0-12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变化。由图3-2分析可知,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60cm或80cm处取得最大值。从5月份来看,随水分调控的加重,枸杞单作0-120cm各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红豆草单作和间作60cm以下各土层含水率也呈降低趋势。DHW1与DHW2处理的含水率在20cm和40cm处无差异,但均高于DHW3处理的。枸杞间作红豆草在60cm处含水率表现为JZW2>JZW1>JZW3,且JZW1与JZ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W2处理下,枸杞间作红豆草与枸杞单作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大小相近。从6月份来看,各处理0-120cm土层含水率均随亏水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在W1处理下,枸杞间作红豆草较枸杞单作减小了0-80cm土层的含水率。在W3处理下,枸杞间作红豆草较相应单作增加了0-20cm的含水率,其中JZW3较DGW3增加了4.75%,JZW3较DHW3增加了12.34%。但随深度加深,枸杞间作红豆草的含水率逐渐低于相应单作。从7月和8月份来看,各处理0-120cm土层含水率随水分调控的加重与6月份变化一致,均呈下降趋势。W1处理下,枸杞间作红豆草0-60cm土层含水率均低于相应单作处理的;但W3处理下,枸杞间作红豆草较枸杞单作增加了0-60cm土层的含水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林;;亏缺灌溉对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2 靳虎甲;李亚;纪永福;魏怀东;周兰萍;胡小柯;肖斌;;甘肃引黄灌区典型荒漠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2015年07期

3 陈春艳;马晖玲;董文科;;甘肃红豆草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AR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J];草业学报;2015年06期

4 冯晓敏;杨永;任长忠;胡跃高;曾昭海;;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年09期

5 赵琴;潘静;曹兵;宋丽华;;气温升高与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18期

6 吴科生;宋尚有;李隆;孙建好;赵建华;;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11期

7 吴思渊;;不同灌溉水平对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4年09期

8 于文颖;纪瑞鹏;冯锐;赵先丽;张玉书;;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5年09期

9 董蕾;李吉跃;;植物干旱胁迫下水分代谢、碳饥饿与死亡机理[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10 王正义;;幼龄枸杞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倩;干旱条件下不同苹果品种氮利用效率比较及差异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建领;寄主植物介导的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王静;不同牧草品种及轮作方式改良盐碱地效果与机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4 滕云;寒地温室多熟蔬菜耗水规律与土壤水热运移规律及模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5 吴科生;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玉米间作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葛慧玲;水分处理对大豆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土壤水分模型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高峻;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两种农林复合模式中水肥光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樊巍;果草牧复合系统物质生产、养分循环与能量流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德良;陕北丘陵沟壑区涌泉根灌苹果树调亏灌溉制度与灌水器布置方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林立梅;施氮与植物互作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年

3 杨涛;新疆林草复合系统中杨树/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发育特性[D];石河子大学;2019年

4 郭宇;植被毯对沟道边坡植物生长与产流产沙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5 王尚文;灌溉对干旱草原区混播牧草种间关系和生产力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6 苏鹏海;枸杞生长对间作苜蓿与水分调控的响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7 陈克利;氮添加对油松和辽东栎幼苗次生代谢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黄优;不同复合配置模式长柄扁桃林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崔迪;压砂地枸杞土壤水分蒸散模拟及氮、钾消耗过程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10 陈爽;不同水肥条件及土壤类型对不同品种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6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76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f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