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影响斑玉蕈和香菇产业链安全的关键因素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03:4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人们对食用菌产品的口感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开始更多的关注其营养和安全问题。对食用菌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及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等影响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安全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对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及食用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以食用菌下游生产企业中涉及食用菌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杂菌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以一家大型斑玉蕈生产企业在3个不同省市产地发生污染的培养基质、菌种和子实体样品为材料,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分子测序及显微染色观察等方法对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了病原菌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从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11株可疑病原微生物,包括10株细菌和1株真菌,分属于为3个科7个属。其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为优势科,芽胞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其中2株细菌可能分别为芽胞杆菌属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新种。平板对峙实验结果显示7株细菌和1株真菌对相应宿主斑玉蕈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系统发...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影响斑玉蕈和香菇产业链安全的关键因素的初步研究


香菇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香菇,风味物质,含硫化合物,挥发性


第1章绪论9图1香菇中主要含硫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陈洪雨,等.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2018年.)1.4.3香菇中含硫化合物伴生内源性甲醛的合成途径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便推测出了香菇中含硫风味物质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发现在该途径中会伴随着甲醛等副产物的产生。香菇酸作为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前体物质,是一种与γ-谷氨酰胺肽结合的S-取代-L-半胱氨酸亚砜。在风味形成过程中,首先是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水解γ-谷氨酰胺肽键,释放出半胱氨酸亚砜前体(谷胺酰香菇酸)。然后在L-半胱氨酸亚砜裂解酶(L-cysteinesulphoxidelyase,C-Slyase)的催化作用下谷胺酰香菇酸生成具有活性的风味化合物香菇精,同时伴随着甲醛、乙醛和酮类等副产物的产生[68],如图2所示。图2香菇中含硫化合物的可能生物合成途径(陈洪雨,等.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2018年.)

半胱氨酸,亚砜,香菇,生物信息学


第1章绪论11(分子量为54KDa)相似。此外,日本学者从韭菜中也分离到分子量为54KDa左右的C-Slyase,由4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Slyase在大蒜等葱属植物和香菇等真菌特殊风味物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底物为蒜氨酶及其亚砜类的化合物[77],如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S-methyl-L-cysteinesulfoxids)、S-乙基-L-半胱氨酸亚砜(S-ethyl-L-cysteinesulfoxids)、S-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propyl-L-cysteinesulfoxids)、S-丁基-L-半胱氨酸亚砜(S-butyl-L-cysteinesulfoxids)、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allyl-L-cysteinesulfoxids)等。研究表明,在大蒜等葱属植物中,C-Slyase催化底物蒜氨酸(alliin,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的C-S键断裂,生成大蒜素(allcine)(图3B)。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化学方法[78],对香菇基因组中预测的C-Slyase的基因编码蛋白CSL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是吡哆醛-5-磷酸(PLP)依赖性酶,属于PLP依赖性酶I类家族。并且具有半胱氨酸脱硫酶和半胱氨酸亚砜裂解酶两种活性,催化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Asn393,作用底物为L-半胱氨酸和S-甲基-L-半胱氨酸亚砜。前者是在辅因子PLP的作用下催化底物L-半胱氨酸生成L-丙氨酸(图3C)。后者在香菇含硫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以香菇糖酸作为前体物质,发生α,β-消除和β-取代反应,生成不稳定中间产物硫代亚磺酸酯(图3A)。图3L-半胱氨酸亚砜裂解酶(A),蒜酶(B)和L-半胱氨酸脱硫酶(C)催化反应式(王莹,等.香菇基因组中L-半胱氨酸亚砜裂解酶同源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018年.)1.5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年产量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75%以上


本文编号:2925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25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