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冠层温度对施肥的响应及其在花生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04 16:23
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及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出现正严重威胁着人类农业生产,造成了作物产量的重大损失和品质的严重下降。应对高温危害,迫在眉睫。在同一小气候背景下,肥料运筹能够降低作物的冠层温度(株温),从而减小或避免高温对作物的危害,但目前的研究仅涉及少数几种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施肥影响作物冠层温度的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以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作物花生为研究对象,花生品种为大白沙和鲁花11号。试验用氮肥为尿素(含量氮量46%),设置不施肥(CK,0 kg/hm2)、低氮(222 kg/hm2)、中氮(543kg/hm2)和高氮(952 kg/hm2)4个处理。生理性状与冠层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高肥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明显低于CK,而中肥和低肥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在结荚至饱果中期高于CK,饱果后期低于CK。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高肥>中肥>低肥>CK,而MDA含量表现为高肥<中肥<低肥<CK。不同处理的花生冠层温度与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NR和POD活性密切相关。施氮能够改变花生冠层温度和生...
【文章来源】: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2 花生的起源、分布、产区和生产概况
1.2.1 花生起源及世界分布、产区、生产概况
1.2.2 我国花生产区及生产概况
1.3 作物冠层温度研究进展
1.3.1 作物冠层温度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1.3.2 作物冠层温度与生态指标的关系
1.3.3 作物冠层温度与产量指标的关系
1.3.4 施肥与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
1.3.5 施肥对作物冠层温度影响的机理
1.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2 取样、测定和分析方法
2.2.1 取样方法
2.2.2 冠层温度观测
2.2.3 生理指标测定
2.2.4 生态指标测定
2.2.5 产量指标测定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的差异
3.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生理特性的变化
3.2.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MDA含量的变化
3.2.5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NR活性的变化
3.2.6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POD活性的变化
3.2.7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CAT活性的变化
3.2.8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与生理特性的关系
3.2.9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花生蒸腾速率的影响
3.2.10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气孔导度的变化
3.2.1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胞间CO2浓度的变化
3.2.1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3.2.1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光合特性的关系
3.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田间生态特性的变化
3.3.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湿度的变化
3.3.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光照度的变化
3.3.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温度的变化
3.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
3.4.1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单株结果数的变化
3.4.2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饱果率的变化
3.4.3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百果质量的变化
3.4.4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产量性状的变化
3.4.5 不同施氮处理下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J].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 作物学报. 2015(04)
[2]不同早稻品种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黄山,王伟,毕永基,曾罗华,刘庆友,谭雪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3]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J].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4]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J].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5]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影响[J]. 任学敏,朱雅,王长发,王小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0)
[6]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 陈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03)
[7]不同产量水平绿豆品种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光合性能[J]. 李云,高小丽,马淑蓉,冯佰利,高金锋,王鹏科.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4)
[8]施肥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张欣昕,韩晓日,黄玉茜,杨劲峰,王月,蒋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9]大麦冠层温度及其与光合性能的关联[J]. 胡单,王长发.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2)
[10]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张智猛,万书波,戴良香,宁堂原,宋文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2)
硕士论文
[1]我国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D]. 张校玮.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农田小气候温湿度变化研究[D]. 彭小光.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18596
【文章来源】: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2 花生的起源、分布、产区和生产概况
1.2.1 花生起源及世界分布、产区、生产概况
1.2.2 我国花生产区及生产概况
1.3 作物冠层温度研究进展
1.3.1 作物冠层温度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1.3.2 作物冠层温度与生态指标的关系
1.3.3 作物冠层温度与产量指标的关系
1.3.4 施肥与作物冠层温度的关系
1.3.5 施肥对作物冠层温度影响的机理
1.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2 取样、测定和分析方法
2.2.1 取样方法
2.2.2 冠层温度观测
2.2.3 生理指标测定
2.2.4 生态指标测定
2.2.5 产量指标测定
2.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的差异
3.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生理特性的变化
3.2.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2.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MDA含量的变化
3.2.5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NR活性的变化
3.2.6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POD活性的变化
3.2.7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叶中CAT活性的变化
3.2.8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与生理特性的关系
3.2.9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花生蒸腾速率的影响
3.2.10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气孔导度的变化
3.2.1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胞间CO2浓度的变化
3.2.1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3.2.1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光合特性的关系
3.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田间生态特性的变化
3.3.1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湿度的变化
3.3.2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光照度的变化
3.3.3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株间温度的变化
3.4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花生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
3.4.1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单株结果数的变化
3.4.2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饱果率的变化
3.4.3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百果质量的变化
3.4.4 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花生产量性状的变化
3.4.5 不同施氮处理下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J].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 作物学报. 2015(04)
[2]不同早稻品种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黄山,王伟,毕永基,曾罗华,刘庆友,谭雪明,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3]花生冠层温度日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和光照度的关系[J].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4]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J]. 任学敏,朱雅,王小立,王长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5]花生生理和农艺性状对冠层温度的影响[J]. 任学敏,朱雅,王长发,王小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0)
[6]中国花生产品出口结构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 陈昕.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03)
[7]不同产量水平绿豆品种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光合性能[J]. 李云,高小丽,马淑蓉,冯佰利,高金锋,王鹏科. 西北农业学报. 2013(04)
[8]施肥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张欣昕,韩晓日,黄玉茜,杨劲峰,王月,蒋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9]大麦冠层温度及其与光合性能的关联[J]. 胡单,王长发.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2)
[10]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张智猛,万书波,戴良香,宁堂原,宋文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2)
硕士论文
[1]我国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D]. 张校玮.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农田小气候温湿度变化研究[D]. 彭小光.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18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01859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