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处理对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1 08:40
  为探讨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处理对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环境的影响,以一年生‘弗雷无核’(V.vinifera cv.Flame Seedless)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根据生物炭施用方式与炭土质量比,设置CK(不施肥)、HA(混施2.5%生物炭)、HB(混施5%生物炭)、JA(穴施2.5%生物炭)、JB(穴施5%生物炭)5个处理,探讨生物炭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葡萄幼苗养分吸收、根系形态及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另设不施肥(CK)、鸡粪单施(B)、油渣单施(C)、鸡粪+油渣1:1配施(D)4个处理,有机肥按肥土质量比为2.5%穴施施入,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模式对葡萄幼苗生长、根际土壤养分、土壤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混施方式下,HB(混施5%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生长指标(根长、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根系活力)及植株(根、叶)TK(全钾)含量,而HA(混施2.5%生物炭)处理仅显著增加植株根系活力和根中TK含量。穴施(JA、JB)处理对植株生物量,根系生长指标及植株TK含量(JA处理叶中TK含量除外)无...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处理对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1细菌群落OTUs丰度稀疏曲线

生物炭,细菌


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处理对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环境的影响19同程度的低于CK;同一施用方式下,Chao1和ACE随施炭量的增加而增加。多样性指数Shannon分析表明,混施处理与穴施处理间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3-2-3)。表3-2-3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的影响Table3-2-3Effectofapplyingbiocharonalphadiversityindexofsoilbacteria处理treatmentChao1指数Chao1indexACE指数ACEindexShannon指数ShannonindexCK3798.11±178.41a4048.89±202.33a10.52±0.11aHA3534.11±472.68a3661.16±453.54a10.44±0.16aHB3838.20±121.20a4090.23±241.07a10.53±0.09aJA2798.00±36.05b2887.35±189.66b9.29±2.24aJB3761.06±314.83a3935.90±288.84a10.55±0.10a3.2.3.3生物炭处理对土壤细菌OTUs分布的影响Venn图用于分析统计多个样本共有和独有的OTU数目,可比较直观的反映环境样本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组成的相似性与堆叠情况。本文用于分析生物炭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结果如图3-2-2所示,各处理根际土壤样品总共有20036个细菌OTUs,共有的OTUs为1817个,仅占9.1%,说明施用生物炭后,细菌OUT的丰度会产生明显变化。CK与JA共有的细菌OTUs个数为2737,CK与JB共有的细菌OTUs个数为2824,CK与HA共有的细菌OTUs个数为2611,CK与HB共有的细菌OTUs个数为2620。说明穴施处理与CK间的细菌种类组成相似性高于混施处理与CK间的细菌种类组成相似性,同一施用方式下,随含炭量的增加处理与对照间的细菌种类组成相似性增加。图3-2-2不同生物炭处理下细菌组成的OTUs分布韦恩图Fig.3-2-2VenngraphofOTUsdistributionnofbacteriacompositionunderdifferentbiochartreatments

生物炭,丰度,细菌,杆菌


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处理对葡萄幼苗生长发育及根际环境的影响203.2.3.4门水平上,相对丰度>5%的共5个门(图3-2-3)。分别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为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分别介于28.0%~37.9%、13.0%~18.6%、12.1%~17.7%、13.4%~16.6%、8.5%~10.6%之间。通过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也可检测出相对丰度较小的细菌门,它们的相对丰度为1%~5%,如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Saccharibacteria(螺旋体门)。混施(HA、HB)方式下,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相对丰度增加,分别比对照高出4.4%~4.8%、0.9%~1.7%、0.4%~0.9%、0.2%~1.6%、0.2%~0.5%,并随施炭量的增加而增加(浮霉菌门、拟杆菌门除外);而穴施(JA、JB)方式下,仅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图3-2-3施加生物炭对门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的影响Fig.3-2-3Effectofapplyingbiocharonrelativeabundanceofbacteriainphylumlevel3.2.3.5土壤细菌主要门中优势菌纲的群落组成分析由表3-2-4可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是5个处理中相对丰度最高的门,该门中主要优势菌纲有Alph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其相对丰度分别介于9.9%~12.1%、5.1%~8.5%、4.1%~6.8%之间。混施(HA、HB)方式下,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及δ-变形菌纲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有机肥对葡萄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王小龙,刘凤之,史祥宾,王孝娣,冀晓昊,王志强,王宝亮,郑晓翠,王海波.  华北农学报. 2019(05)
[2]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 潘晓健.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8)
[3]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弓萌萌,王红,张雪梅,刘洋,李寒,郭素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3)
[4]不同施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J]. 李宽莹,王泽林,徐兴有,杨怀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2)
[5]施用生物炭对白菜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高凤,杨凤军,吴瑕,赵立琴,李玥铮,宋英吉,于宝龙.  土壤通报. 2019(01)
[6]有机肥不同施肥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赵晓楠,李玉红,芦阿虔,王岩.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4)
[7]生物炭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影响研究[J]. 王欢欢,元野,任天宝,刘琳,刘扣珠,王博,刘国顺,匡岗.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5)
[8]秸秆生物炭对葡萄园土壤改良效应及葡萄品质的影响[J]. 熊荟菁,张乃明,赵学通,包立,段红平.  土壤通报. 2018(04)
[9]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田艳洪,赵晓锋,刘玉娥,朱宝国,闫凤超.  大豆科学. 2018(04)
[10]连续2年施用有机肥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J]. 岳学文,潘志贤,史亮涛,李建查,王艳丹,张雷,方海东.  江西农业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有机肥/秸秆替代化肥模式对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 荣勤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西北干旱区粘土矿物-微生物作用机理及促生效应[D]. 尚海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3]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苹果产量和果园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D]. 王磊.南京农业大学 2017
[4]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 江琳琳.沈阳农业大学 2016
[5]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D]. 殷大伟.沈阳农业大学 2013
[6]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韩光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化肥减施对酿酒葡萄园土壤质量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D]. 张筠筠.宁夏大学 2019
[2]短期耕作和施肥对草甸黑土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 郭婷.东北农业大学 2018
[3]不同有机肥对果园土壤质量及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D]. 葛新伟.宁夏大学 2018
[4]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赵艳泽.沈阳农业大学 2018
[5]生物炭对设施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初探[D]. 曹雪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6]有机替代下绿洲棉田土壤特性与微生物多样性[D]. 李锐.石河子大学 2017
[7]葡萄园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D]. 宋雪洁.齐鲁工业大学 2017
[8]有机肥施用对烟田土壤细菌多态性的影响[D]. 赵文超.山东农业大学 2016
[9]生物炭对枳幼苗生长和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D]. 郭昌勋.华中农业大学 2016
[10]不同补光措施、调亏灌溉及有机肥对酿酒葡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李红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57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057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