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6 05:29
【目的】:为了明确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分施条件下施氮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机理,明确玉米植株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特征、产量及抗倒伏性状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因此,本试验通过在密植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为膜下滴灌春玉米制定合理的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新疆奇台农场开展。供试品种为先玉335(XY335)和登海618(DH618),密度设置为7.5?104株/hm2(D5)和12.0?104株/hm2(D8),采用宽窄行种植(70 cm+40 cm)种植模式,灌溉施肥采用膜下滴灌系统。试验设置了18个氮水平,分别是:0 kg/hm2(N0),45 kg/hm2(N45),90 kg/hm2(N90),135 kg/hm2(N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分析
1.2.1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1.2.3 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1.2.4 施氮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5 施氮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6 施氮量对作物倒伏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管理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生育期记载
2.3.2 株高和穗位高的测定
2.3.3 叶面积测定
2.3.4 干物质测定
2.3.5 茎秆抗折断力的测定
2.3.6 茎秆机械强度的测定
2.3.7 基部节间长度的测定
2.3.8 产量测定与考种
2.3.9 气象数据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株高和穗位高
3.2 叶面积生长特征
3.2.1 单株叶面积动态变化
3.2.2 叶面积指数变化
3.3 干物质积累特征
3.3.1 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3.3.2 干物质积累特征
第四章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1 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
4.2 施氮量与收获穗数的关系
4.3 施氮量与单株穗粒数的关系
4.4 施氮量与千粒重的关系
4.5 不同施氮量下穗粒重、穗粒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4.6 单穗重与产量的关系
4.7 群体穗粒数和产量的关系
4.8 群体粒重和产量的关系
4.9 氮肥利用率
4.9.1 氮肥偏生产力
4.9.2 氮肥农学利用率
第五章 施氮量对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5.1 施氮量对茎秆抗折断力的影响
5.2 施氮量对植株穗位系数的影响
5.3 施氮量对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
5.4 施氮量对玉米茎秆单位长度干重的影响
5.5 玉米植株形态、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6.1.2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1.3 施氮量对玉米倒伏性状的影响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侯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4)
[2]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J]. 曹冰,朱紫薇,单娟,姚国旗,朱英华,沈军辉,黄令军,王成雨.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6)
[3]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魏淑丽,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贾琦,屈佳伟,苏布达,高聚林,张永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3)
[4]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和化控措施对春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刘笑鸣,顾万荣,李彩凤,佟桐,王彬,吕英杰,赵猛,刘赵月. 生态学杂志. 2019(02)
[5]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 韩祥飞,刘鹏,马云国,刘强,何军广. 玉米科学. 2019(03)
[6]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薛军,王群,李璐璐,张万旭,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李少昆. 作物学报. 2018(12)
[7]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J]. 薛军,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明博,张万旭,张国强,高尚,白氏杰,初振东,李少昆. 作物学报. 2018(12)
[8]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 侯云鹏,杨建,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孔丽丽,刘志权. 玉米科学. 2019(02)
[9]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J]. 薛军,王克如,谢瑞芝,勾玲,张旺锋,明博,侯鹏,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0)
[10]氮密互作对不同株型玉米形态、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肖万欣,刘晶,史磊,赵海岩,王延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博士论文
[1]覆膜、施氮和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D]. 李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 魏珊珊.山东农业大学 2016
[3]氮水互作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D]. 张智猛.山东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密度和施氮量对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 刘淑静.河北农业大学 2019
[2]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9070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分析
1.2.1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1.2.3 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1.2.4 施氮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5 施氮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6 施氮量对作物倒伏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及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管理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生育期记载
2.3.2 株高和穗位高的测定
2.3.3 叶面积测定
2.3.4 干物质测定
2.3.5 茎秆抗折断力的测定
2.3.6 茎秆机械强度的测定
2.3.7 基部节间长度的测定
2.3.8 产量测定与考种
2.3.9 气象数据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株高和穗位高
3.2 叶面积生长特征
3.2.1 单株叶面积动态变化
3.2.2 叶面积指数变化
3.3 干物质积累特征
3.3.1 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
3.3.2 干物质积累特征
第四章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1 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
4.2 施氮量与收获穗数的关系
4.3 施氮量与单株穗粒数的关系
4.4 施氮量与千粒重的关系
4.5 不同施氮量下穗粒重、穗粒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4.6 单穗重与产量的关系
4.7 群体穗粒数和产量的关系
4.8 群体粒重和产量的关系
4.9 氮肥利用率
4.9.1 氮肥偏生产力
4.9.2 氮肥农学利用率
第五章 施氮量对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5.1 施氮量对茎秆抗折断力的影响
5.2 施氮量对植株穗位系数的影响
5.3 施氮量对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
5.4 施氮量对玉米茎秆单位长度干重的影响
5.5 玉米植株形态、茎秆机械强度与茎秆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6.1.2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1.3 施氮量对玉米倒伏性状的影响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侯峰.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4)
[2]氮肥与密度对夏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和抗倒性的影响[J]. 曹冰,朱紫薇,单娟,姚国旗,朱英华,沈军辉,黄令军,王成雨.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6)
[3]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魏淑丽,王志刚,于晓芳,孙继颖,贾琦,屈佳伟,苏布达,高聚林,张永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3)
[4]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和化控措施对春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刘笑鸣,顾万荣,李彩凤,佟桐,王彬,吕英杰,赵猛,刘赵月. 生态学杂志. 2019(02)
[5]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 韩祥飞,刘鹏,马云国,刘强,何军广. 玉米科学. 2019(03)
[6]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薛军,王群,李璐璐,张万旭,谢瑞芝,王克如,明博,侯鹏,李少昆. 作物学报. 2018(12)
[7]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J]. 薛军,李璐璐,谢瑞芝,王克如,侯鹏,明博,张万旭,张国强,高尚,白氏杰,初振东,李少昆. 作物学报. 2018(12)
[8]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 侯云鹏,杨建,尹彩侠,秦裕波,李前,于雷,孔丽丽,刘志权. 玉米科学. 2019(02)
[9]玉米生长后期倒伏研究进展[J]. 薛军,王克如,谢瑞芝,勾玲,张旺锋,明博,侯鹏,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0)
[10]氮密互作对不同株型玉米形态、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肖万欣,刘晶,史磊,赵海岩,王延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博士论文
[1]覆膜、施氮和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D]. 李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 魏珊珊.山东农业大学 2016
[3]氮水互作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D]. 张智猛.山东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密度和施氮量对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 刘淑静.河北农业大学 2019
[2]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耐密性评价研究[D]. 边大红.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89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18907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