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后复种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对轮作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8 19:44
针对干旱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探究麦后复种绿肥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上部收获后根茬翻压、地上部收获后免耕和不复种绿肥并采用传统翻耕)对轮作玉米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明确玉米生育期土壤氮素利用对绿肥还田方式的响应,探究绿肥不同处理措施下土壤氮损失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揭示绿肥还田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特征和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进一步实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玉米高产及氮素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麦后复种绿肥全量还田条件下,绿肥地表覆盖免耕和全量翻压可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14534.4 kg·hm-2和15002.2 kg·hm-2,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提高18.2%和20.4%。全量还田(全量翻压、地表覆盖)条件下,玉米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干物质累积量和净同化率均较传统翻耕不复种绿肥和绿肥根茬还田处理(翻压、免耕)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全量还田(全量翻压、地表覆盖)显著提高...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氨挥发捕获装置示意图
本研究在甘肃农业大学武威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103°5′E,37°31′N)进行。试验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寒温带干旱气候区,海拔1770 m,年平均气温7.2℃,≧10℃的年平均积温2985℃,年无霜期达156 d,年日照时数2950 h。常年平均降水量160 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是典型的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干旱绿洲灌溉农业区,主栽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连作普遍,且作物收获后多采用传统翻耕。试区土壤主要是粉沙壤质荒漠灌淤土,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田间试验所在农田平均土层厚度为110 cm。2018-2019年度玉米生育期内降雨量、气温如图2-1所示。2.2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用有机肥对我国作物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整合分析[J]. 任科宇,段英华,徐明岗,张旭博.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7)
[2]不同水肥处理对苕子和后茬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赵彩衣,王媛媛,董青君,付利波,陈华,陈检锋,刘满强,徐莉,李辉信,胡锋,焦加国.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3]地膜玉米免耕轮作春小麦水氮生产力对灌水施氮水平的响应[J]. 田雪梅,郭瑶,王巧梅,周宁,赵财,樊志龙,范虹,柴强.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7)
[4]绿肥套作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赵冬雪,王盼盼,常春丽,李金秋,王晶英,敖红. 华北农学报. 2019(05)
[5]蚕豆绿肥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的影响[J]. 刘阳,习向银,袁尚鹏,袁秀梅,王秀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2)
[6]灌溉定额和绿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袁金华,俄胜哲,车宗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2)
[7]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间作油菜的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J]. 周泉,王龙昌,邢毅,马淑敏,张小短,陈娇,石超.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8]连续种植不同绿肥的土壤团聚体碳分布及其固持特征[J].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1)
[9]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J]. 马艳芹,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2019(01)
[10]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J]. 白金顺,曹卫东,曾闹华,高嵩涓,杨璐,周国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与种族划分[D]. 刘志斋.西南大学 2008
[3]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D]. 文倩.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地膜玉米田免耕轮作小麦的水氮运筹效应研究[D]. 郭瑶.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种植翻压二月兰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D]. 杨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黑龙江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D]. 王晓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绿肥腐解规律及玉米绿肥间种效益的研究[D]. 张媛媛.东北农业大学 2011
[5]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D]. 杨秀霞.南京农业大学 2010
[6]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麦田土壤氨挥发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D]. 庞凤梅.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聚体分形特征和肥力研究[D]. 李琰.西南大学 2008
[8]热带地区砖红壤上不同土壤pH和含水量对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研究[D]. 魏玉云.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7271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氨挥发捕获装置示意图
本研究在甘肃农业大学武威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103°5′E,37°31′N)进行。试验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寒温带干旱气候区,海拔1770 m,年平均气温7.2℃,≧10℃的年平均积温2985℃,年无霜期达156 d,年日照时数2950 h。常年平均降水量160 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9月,雨热同季,是典型的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干旱绿洲灌溉农业区,主栽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连作普遍,且作物收获后多采用传统翻耕。试区土壤主要是粉沙壤质荒漠灌淤土,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田间试验所在农田平均土层厚度为110 cm。2018-2019年度玉米生育期内降雨量、气温如图2-1所示。2.2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用有机肥对我国作物氮肥利用率影响的整合分析[J]. 任科宇,段英华,徐明岗,张旭博.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7)
[2]不同水肥处理对苕子和后茬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赵彩衣,王媛媛,董青君,付利波,陈华,陈检锋,刘满强,徐莉,李辉信,胡锋,焦加国.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4)
[3]地膜玉米免耕轮作春小麦水氮生产力对灌水施氮水平的响应[J]. 田雪梅,郭瑶,王巧梅,周宁,赵财,樊志龙,范虹,柴强.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7)
[4]绿肥套作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赵冬雪,王盼盼,常春丽,李金秋,王晶英,敖红. 华北农学报. 2019(05)
[5]蚕豆绿肥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的影响[J]. 刘阳,习向银,袁尚鹏,袁秀梅,王秀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2)
[6]灌溉定额和绿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袁金华,俄胜哲,车宗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2)
[7]秸秆覆盖条件下紫云英间作油菜的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J]. 周泉,王龙昌,邢毅,马淑敏,张小短,陈娇,石超.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8]连续种植不同绿肥的土壤团聚体碳分布及其固持特征[J].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01)
[9]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J]. 马艳芹,黄国勤. 生态学杂志. 2019(01)
[10]不同供氮量对二月兰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平衡的影响[J]. 白金顺,曹卫东,曾闹华,高嵩涓,杨璐,周国朋.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博士论文
[1]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研究与种族划分[D]. 刘志斋.西南大学 2008
[3]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D]. 文倩.中国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地膜玉米田免耕轮作小麦的水氮运筹效应研究[D]. 郭瑶.甘肃农业大学 2018
[2]种植翻压二月兰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D]. 杨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黑龙江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D]. 王晓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绿肥腐解规律及玉米绿肥间种效益的研究[D]. 张媛媛.东北农业大学 2011
[5]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双季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研究[D]. 杨秀霞.南京农业大学 2010
[6]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麦田土壤氨挥发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D]. 庞凤梅.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7]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团聚体分形特征和肥力研究[D]. 李琰.西南大学 2008
[8]热带地区砖红壤上不同土壤pH和含水量对尿素氨挥发的影响研究[D]. 魏玉云.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3727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