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8 17:09
燕麦(Avena sativa)是我国重要的一年生禾本科粮饲兼用作物,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燕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害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之增加,已经成为燕麦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以甘肃省陇中和河西燕麦主栽区为主要调查地区,于2017-2018年对燕麦不同生育期病害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包括田间调查、病原菌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内生促生真菌(Fusarium sp.)菌株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初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燕麦苗期和灌浆期常见病害进行调查,发现苗期病害发生较轻,灌浆期病害发生较重。德氏霉叶斑病(Drechslera avenae)是燕麦苗期和灌浆期主要叶部病害,苗期发病率为0.95%-9.61%,灌浆期发病率为9.1%-99.4%,病情指数为6.8-74.07。红叶病(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在各地灌浆期普遍发生,发病率在2.0%-36%之间,病情指数为2.19-28.8,其中通渭的定燕2号发病率最高,达到36%,病情指数为28.8。冠锈病(Puccinia corona...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燕麦苗期病害分离株数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多样性研究20为36%和34%;分离频率大于5%的属还包括链格孢属,丝核菌属、微座孢属,分离频率分别为12%,7%,5%;对于其它属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如格孢腔菌目,派伦霉属只在通渭地区有分离到,分离频率不足1%(图4-1和图4-2)。由此可以得出德氏霉和镰刀菌属是燕麦苗期病害中的主要病原。图4-1燕麦苗期病害分离株数图4-2甘肃省燕麦苗期不同菌种分离率通过对苗期各地区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种表明(表4-2),根部及茎基部发病部位上:分离率较高的主要是F.avenaceum,Fusariumsp.1,Microdochiumsp.,R.solani。分离到的F.avenaceum在四个地区都有分离到,其在通渭,山丹,天祝,榆中四个地区分离率分别达到31%,30%,58%,44%。Fusariumsp.1和Microdochiumsp.都仅在通渭和山丹地区分离到。其中Fusariumsp.1在两地分离率分别达到21%,20%;Microdochiumsp.分离率分别达到14%,12%。R.solani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多样性研究22图4-3燕麦灌浆期菌种分离株数图4-4燕麦灌浆期不同菌种分离率对灌浆期各地区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种分离率如表4-3。根部及茎基部分离率较高的菌种主要是F.avenaceum,Microdochiumsp.。F.avenaceum在通渭,天祝,榆中,山丹地区的分离率分别是43%,50%,43%,41%。Microdochiumsp.仅在山丹和通渭地区分离到,分离率分别是47%,39%。叶部分离的德氏霉属和核腔菌属是四个地区分离率最高的两个属,其中Drechslreasp.分离率最高,在通渭华家岭,天祝草原站,兰大试验站,山丹军马场的分离率分别是50%,52%,62%,56%;其次是在未知叶斑1上分离到的Pyrenophorasp.,分离率分别是16%,17%,17%,12%。在通渭地区,未知叶斑2上Epicoccumsp.的分离率为21%,其在华家岭地区的分离率仅次于Drechslreasp.。除了上述地区,在庆阳环县毛井镇对未知叶斑3分离得到的菌种是Alternariasp.,分离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调查及病原鉴定[J]. 聂秀美,赵桂琴,孙浩洋,柴继宽,兰晓君,周恒,黎蓉,琚泽亮,焦润安,孙雷雷. 草业学报. 2020(04)
[2]天祝县燕麦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鉴定[J]. 聂秀美,赵桂琴,孙浩洋,柴继宽,吴文斌,林龙,孙雷雷,王军,王苗苗,康晓强. 草地学报. 2019(05)
[3]红叶病在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发生情况及对种子产量的影响[J]. 聂秀美,赵桂琴,柴继宽,孙雷雷,王军.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3)
[4]291份燕麦种质资源对红叶病抗性的鉴定[J]. 郭成,周天旺,郭满库,王春明,李敏权,赵桂琴. 草原与草坪. 2019(02)
[5]引起葡萄叶斑病的链格孢种类的初步鉴定[J]. 王彩霞,李兴红,魏艳敏,燕继晔,王勇,张玮.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1)
[6]燕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吴斌,郑殿升,严威凯,申状状,晏林,张宗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3)
[7]11个饲草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表现[J]. 刘彦明,南铭,边芳,任生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9)
[8]我国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J]. 任长忠,崔林,何峰,欧阳韶晖,胡新中,李再贵,陕方.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9]饲用燕麦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王韵斐,陈秋菊,王文义,彭龙,张娟,邬晓娟,斯庆米德力,斯庆高娃. 畜禽业. 2018(05)
[10]燕麦病害研究进展[J]. 李春杰,陈泰祥,赵桂琴,南志标. 草业学报. 2017(12)
博士论文
[1]紫花苜蓿炭疽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D]. 徐杉.兰州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播期与刈割期对不同品种燕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王永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
[2]优良生防细菌抑菌特性及其菌剂研制[D]. 张建贵.甘肃农业大学 2019
[3]燕麦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及生物防治研究[D]. 孙浩洋.甘肃农业大学 2019
[4]促生菌和杀菌剂对燕麦黑穗病病原抑制作用研究[D]. 张玉霞.甘肃农业大学 2014
[5]毛壳菌Chaetomium spp.分离、筛选及生防机制初步研究[D]. 张丰.山东农业大学 2013
[6]燕麦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D]. 孙雪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7]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研究[D]. 马从.甘肃农业大学 2011
[8]抗红叶病燕麦种质评价与筛选[D]. 胡凯军.甘肃农业大学 2010
[9]四川省主要药用植物病害种类调查及川麦冬炭疽病的研究[D]. 陈小红.四川农业大学 2005
[10]中国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及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真菌分类研究[D]. 孙炳达.山东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308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燕麦苗期病害分离株数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多样性研究20为36%和34%;分离频率大于5%的属还包括链格孢属,丝核菌属、微座孢属,分离频率分别为12%,7%,5%;对于其它属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如格孢腔菌目,派伦霉属只在通渭地区有分离到,分离频率不足1%(图4-1和图4-2)。由此可以得出德氏霉和镰刀菌属是燕麦苗期病害中的主要病原。图4-1燕麦苗期病害分离株数图4-2甘肃省燕麦苗期不同菌种分离率通过对苗期各地区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种表明(表4-2),根部及茎基部发病部位上:分离率较高的主要是F.avenaceum,Fusariumsp.1,Microdochiumsp.,R.solani。分离到的F.avenaceum在四个地区都有分离到,其在通渭,山丹,天祝,榆中四个地区分离率分别达到31%,30%,58%,44%。Fusariumsp.1和Microdochiumsp.都仅在通渭和山丹地区分离到。其中Fusariumsp.1在两地分离率分别达到21%,20%;Microdochiumsp.分离率分别达到14%,12%。R.solani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多样性研究22图4-3燕麦灌浆期菌种分离株数图4-4燕麦灌浆期不同菌种分离率对灌浆期各地区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种分离率如表4-3。根部及茎基部分离率较高的菌种主要是F.avenaceum,Microdochiumsp.。F.avenaceum在通渭,天祝,榆中,山丹地区的分离率分别是43%,50%,43%,41%。Microdochiumsp.仅在山丹和通渭地区分离到,分离率分别是47%,39%。叶部分离的德氏霉属和核腔菌属是四个地区分离率最高的两个属,其中Drechslreasp.分离率最高,在通渭华家岭,天祝草原站,兰大试验站,山丹军马场的分离率分别是50%,52%,62%,56%;其次是在未知叶斑1上分离到的Pyrenophorasp.,分离率分别是16%,17%,17%,12%。在通渭地区,未知叶斑2上Epicoccumsp.的分离率为21%,其在华家岭地区的分离率仅次于Drechslreasp.。除了上述地区,在庆阳环县毛井镇对未知叶斑3分离得到的菌种是Alternariasp.,分离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燕麦主产区叶斑病调查及病原鉴定[J]. 聂秀美,赵桂琴,孙浩洋,柴继宽,兰晓君,周恒,黎蓉,琚泽亮,焦润安,孙雷雷. 草业学报. 2020(04)
[2]天祝县燕麦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鉴定[J]. 聂秀美,赵桂琴,孙浩洋,柴继宽,吴文斌,林龙,孙雷雷,王军,王苗苗,康晓强. 草地学报. 2019(05)
[3]红叶病在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发生情况及对种子产量的影响[J]. 聂秀美,赵桂琴,柴继宽,孙雷雷,王军. 中国草地学报. 2019(03)
[4]291份燕麦种质资源对红叶病抗性的鉴定[J]. 郭成,周天旺,郭满库,王春明,李敏权,赵桂琴. 草原与草坪. 2019(02)
[5]引起葡萄叶斑病的链格孢种类的初步鉴定[J]. 王彩霞,李兴红,魏艳敏,燕继晔,王勇,张玮.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1)
[6]燕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 吴斌,郑殿升,严威凯,申状状,晏林,张宗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3)
[7]11个饲草燕麦品种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表现[J]. 刘彦明,南铭,边芳,任生兰.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9)
[8]我国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J]. 任长忠,崔林,何峰,欧阳韶晖,胡新中,李再贵,陕方.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9]饲用燕麦草对肉羊育肥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王韵斐,陈秋菊,王文义,彭龙,张娟,邬晓娟,斯庆米德力,斯庆高娃. 畜禽业. 2018(05)
[10]燕麦病害研究进展[J]. 李春杰,陈泰祥,赵桂琴,南志标. 草业学报. 2017(12)
博士论文
[1]紫花苜蓿炭疽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D]. 徐杉.兰州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播期与刈割期对不同品种燕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王永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
[2]优良生防细菌抑菌特性及其菌剂研制[D]. 张建贵.甘肃农业大学 2019
[3]燕麦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及生物防治研究[D]. 孙浩洋.甘肃农业大学 2019
[4]促生菌和杀菌剂对燕麦黑穗病病原抑制作用研究[D]. 张玉霞.甘肃农业大学 2014
[5]毛壳菌Chaetomium spp.分离、筛选及生防机制初步研究[D]. 张丰.山东农业大学 2013
[6]燕麦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D]. 孙雪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7]甘肃省燕麦真菌病害研究[D]. 马从.甘肃农业大学 2011
[8]抗红叶病燕麦种质评价与筛选[D]. 胡凯军.甘肃农业大学 2010
[9]四川省主要药用植物病害种类调查及川麦冬炭疽病的研究[D]. 陈小红.四川农业大学 2005
[10]中国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及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真菌分类研究[D]. 孙炳达.山东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3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6308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