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白星病的病原学及生防菌筛选
本文关键词:烟草白星病的病原学及生防菌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烟草白星病(Phyllosticta nicotianae Ell.et EV)又叫烟草斑点病,与烟草蛙眼病、黑斑病以及气候斑点病极为相似,不易区分且易混生。烟草白星病的病原(Phyllosticta nicotianae)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叶点霉,而叶点霉和茎点霉属于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的两个属。二者形态差异很小,分属界定标准较模糊,种类鉴定较困难。两属的传统分类依据主要是以寄生部位进行划分,寄生在叶片上的为叶点霉(Phyllosticta)、寄生在叶以外的为茎点霉(Phoma),但实际鉴定中,常遇到同一种Phyllosticta或Phoma既寄生在叶片上又寄生在茎、果实等其它部位的情况,因此很难断定该病菌是属于Phyllosticta还是Phoma,对此,前人也鲜有研究报道。本文采用传统的真菌形态学鉴定法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采自6个烟草主产区的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拮抗菌的筛选。旨为查明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为烟草白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对染病叶片单斑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研究法,对采自于辽宁、黑龙江、广西等6个烟草主产区的具有烟草白星病症状的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依据形态学鉴定法从300多个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疑似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间的its序列差异较小、相似度较高;NCBI比对聚类分析表明,5株是茎点霉属(Phoma.sp)、2组为拟茎点霉属(Phomasis.sp),1组为叶点霉(Phyllosticta.sp),都属于未定种,进而通过β-tubulin测定的结果为5株是茎点霉属(Phoma),分离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他们均具有致病性。(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烟草白星病病原菌适宜的培养基是OA和PDA;最适pH值为5.0-7.0;温度为4-3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25℃左右产孢量最多、孢子萌发率最大,当温度为40℃不再产孢;光照对病原菌直径大小影响不大,但光暗交替利于产孢。(3)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效果: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20株真菌和14株细菌,其中有9株真菌和1株细菌对烟草白星病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五点对峙法,以9株真菌、1株细菌和5种农药(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多菌清、百菌清和恶霉灵)对烟草白星病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真菌M7、M8、M9以及有效浓度为25 mg/μl的多菌清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他们可使病原菌的菌落不扩展。
【关键词】:烟草白星病 病原菌鉴定 拮抗菌筛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5.72;S47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1 文献综述11-17
- 1.1 烟草的现状11
- 1.2 烟草主要病害与防治11-14
- 1.2.1 烟草白星病病害症状11-12
- 1.2.2 烟草白星病病的防治12-13
- 1.2.3 烟草生长发育期的其他叶斑病13-14
- 1.3 茎点霉属和叶点霉属14-15
- 1.3.1 茎点霉属和叶点霉属的分类与区别14-15
- 1.3.2 茎点霉的寄主范围15
- 1.4 分子鉴定15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15-17
- 1.5.1 论文研究内容15-16
- 1.5.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2 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鉴定17-34
- 2.1 材料与方法17-22
- 2.1.1 实验材料17-18
- 2.1.2 实验方法18-22
- 2.2 结果与分析22-32
- 2.2.1 菌种的分离纯化与保存22-23
- 2.2.2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鉴定23-24
- 2.2.3 分离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24-31
- 2.2.4 分离菌株的侵染性检测31-32
- 2.3 结论与讨论32-34
- 2.3.1 结论32
- 2.3.2 讨论32-34
- 3 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34-42
- 3.1 材料与方法34-36
- 3.1.1 材料34
- 3.1.2 方法34-36
- 3.2 结果与分析36-40
- 3.2.1 不同培养基对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影响36
- 3.2.2 pH值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36-37
- 3.2.3 温度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37-39
- 3.2.4 光照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39
- 3.2.5 湿度对病原菌致病的影响39-40
- 3.3 结论与讨论40-42
- 3.3.1 结论40
- 3.3.2 讨论40-42
- 4 烟草白星病病原拮抗菌的筛选及药剂抑菌实验42-48
- 4.1.材料与方法42-43
- 4.1.1 材料:42
- 4.1.2 方法42-43
- 4.2.结果与分析43-46
- 4.2.1 拮抗菌的形态观察43-44
- 4.2.2 拮抗菌的抑菌率44-45
- 4.2.3 药剂对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45-46
- 4.3 结论与讨论46-48
- 4.3.1 结论46-47
- 4.3.2 讨论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Ⅰ rDNA-ITS测序结果52-61
- 附录Ⅱ rDNA-β-tubulin测序结果61-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舒榭,郭华,李文,田子鹏;原料乳中病原菌分离鉴定[J];河南畜牧兽医;2002年06期
2 李俊文,张昆仑,马素双,郭会敏,李凯;黄栌黄萎病病原菌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2年01期
3 闫新华,王长凤,赵传芳,闫喜军,何玉友;北极狐脑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年04期
4 张克山;刘永杰;孔汉金;尚佑军;逯忠新;刘湘涛;;绵羊呼吸道病原菌分离及药敏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3年09期
5 杨佩琼;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原菌分离培养基对比试验[J];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02期
6 王闯;佟庆;周清波;梁成斌;;东北林蛙红腿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04期
7 马保臣,李建基,刘锡武;奶牛急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年01期
8 吴传德;延欣芳;;棉花抗枯萎病品种连作防病效果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5年03期
9 卜歆;寇莉萍;;初加工葡萄贮藏期间病原菌分离与鉴定[J];保鲜与加工;2006年06期
10 罗满林,郭绍康,苏丹萍;猪萎缩性鼻炎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武;尹海英;姜玉芳;刘秋菊;曲折;刘安科;孙洪举;;炭疽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2 刘蕾;王凤龙;;内蒙古部分地区临床型乳腺炎病原菌初步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孟建;高继业;唐妤;汪敏;朱周福;李继祥;;肉鸡“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郑珊;张文芳;李丁;张青;张鹏;;2011年度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龙梦;李爱华;龚小宁;;圆口铜鱼体表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初步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喜贺热;王瑞;;2008-2010年巴彦淖尔市医院病原菌变迁分析[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7 黄江峰;饶毅;盛银平;殷红梅;;乌鳢溃疡综合症病原菌分离和鉴定[A];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第三次年会会议论文[C];2008年
8 喜贺热;王瑞;;2008-2010年巴彦淖尔市医院病原菌变迁分析[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顾万军;陈浩;;番鸭“花肝病”病原菌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蔡衍山;杨青;罗凤来;陈德好;黄秀治;谢宝贵;;香菇烂筒病原菌分离、鉴定与综合防治示范推广[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洋;水貂肺炎病原菌的检测及绿脓杆菌多价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史学远;玉兰细菌性黑斑病的初步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调查[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梁丽雯;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4 罗苏平;烟草白星病的病原学及生防菌筛选[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玉国;奶牛腐蹄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6 陈洪亮;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宗淑萍;河北省黄骅市冬枣果实黑点病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烟草白星病的病原学及生防菌筛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4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