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蛸饵料分子学鉴定与人工繁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1:07
本文关键词:长蛸饵料分子学鉴定与人工繁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蛸(Octopus minor)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为习见头足类,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出口经济蛸类。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长蛸的渔获量日益下降,开展长蛸繁育生物学和养殖技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长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础生物学和人工繁育技术,包括长蛸性成熟期间的饵料种类分子学鉴定、多雄交配策略研究、受精卵采集与孵化以及幼体培育等,旨在为长蛸增养殖、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蛸性成熟期间饵料分子学鉴定2014年4-7月每月中旬,在山东荣成月湖分别采捕雄雌长蛸各20-25只。经解剖测量与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4月份雄性已性成熟,雌性处于卵黄合成期,性腺指数从0.010(4月份)显著上升至0.106(7月份);各月份雄性体重均大于雌性,雌雄体重在4、5月份间和6、7月份间差异不明显,然而在5到6月份之间都有明显的增长(P0.05),平均体重分别由117.29g、192.4g增加到128.68g、202.88g;除去性腺和消化系统剩余组织重量的变化趋势与体重一致;雌雄个体的内脏团重没有明显变化;雌性每月平均食糜重均大于雄性食糜重,雌雄两组空胃率平均为50%和73.26%,表明雌性个体在4-7月份的摄食强度高于雄性个体。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了长蛸胃含物mtCOI序列,成功率达87.88%,扩增片段在556-708bp,分析结果显示胃含物中最多的种类是黄鳍刺虾虎鱼(占31.03%),其次是矛尾复虾虎鱼(12.07%),其余的种类占18.97%,分别为粗棘云鲥,纹缟虾虎鱼,巢沙蚕,短脊鼓虾,口虾蛄,日本蝎等6个种类。同时,在胃含物饵料组成的鉴定中还鉴定出了一种寄生虫外和长蛸本物种,并对长蛸残食进行了分析。2.长蛸多雄交配策略研究2012年6-8月份在山东荣成月湖采捕雌蛸亲体暂养于室内产卵。待到胚胎发育到红眼期开始取样,选取10个家系(B1-B10):每个家系中包括15个子代以及对应的母本肌肉。选用已开发的微卫星位点OM02,OM03,OM04, OM05, OM07和OM08对所有个体进行扩增。由于OM02位点含有无效等位基因、多样性低以及与位点OM05连锁不平衡等原因,使用其余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长蛸多雄交配策略的分子学鉴定。结果显示: 10组家系中6组具多父性(占到60%);使用GERUD计算结果显示家系中子代共享最小父本数为1-3个,父本的基因型都不同:家系B2、B3、B4和B9中子代共享一个父本,其余家系具有多父性。多父家系中有4组(占多父组66.7%)出现显著的繁殖偏歧,并且在这4家系中存在一个父本的子代占到组中子代总数的50%以上,这表明长蛸存在精子竞争现象或是雌性亲本有选择精子的现象。3.长蛸孵化与幼体培育本节改进了之前的采卵器,并进行了长蛸幼体的培育。根据长蛸的野外巢穴“宽进口窄出口”的构造和长蛸喜打斗的习性改进了之前使用的采卵器。改用套网的方法封住采卵器的一端,将即将产卵的亲体分离,减少其争斗,有效的提高了收集受精卵的数量,为改进前的2.71倍。采用光滑河蓝蛤和菲律宾蛤仔培养长蛸初孵幼体,分析其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显示:长蛸初孵幼体无外卵黄,体表光滑,第一对腕(最长腕)约为胴长的2.9倍,第1-4对腕平均吸盘数(n=3)分别为66±4.60、55±3.76、43±4.59和41±3.82;1-15d幼体投喂的是蓝蛤(壳长15.4-20.3mm),之后投喂菲律宾蛤仔(壳长33.2-39.3mm);幼体30d-70d总成活率由80.99%降至54.65%;整个培育过程中,幼体生长率与饵料效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1),y:1.452x-2.731(R2=0.865);1-80d胴长/全长比增幅高于腕长/全长,表明胴体增长快于腕的增长;各腕吸盘数变化不显著;幼体鲜重与培养天数呈指数函数关系,Wt=0.301e0.010t(R2=0.854,P0.01,);幼体最终生长率122.05%,平均生长率9.97%/旬。
【关键词】:长蛸 胃含物 饵料鉴定 多雄交配 DNA条形码 幼体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3
- 第一节 头足类养殖技术现状13-18
- 1.1 头足类简介13
- 1.2 头足类养殖现状13-18
- 第二节 头足类饵料18-20
- 2.1 头足类的天然饵料18-19
- 2.2 头足类人工配合饵料进展19-20
- 第三节 长蛸研究进展20-22
- 3.1 长蛸分类地位20
- 3.2 长蛸研究进展20-22
- 第四节 立论依据和研究意义22-23
- 第二章 长蛸性成熟期饵料分子学鉴定23-36
- 0 前言23-24
- 1 材料和方法24-26
- 1.1 样品采集24
- 1.2 数据分析24
- 1.3 组织学观察24-25
- 1.4 DNA的提取与扩增25-26
- 2 结果26-33
- 2.1 性成熟和性腺指数26
- 2.2 长蛸成体体重变化26-27
- 2.3 长蛸摄食强度27-28
- 2.4 消化腺重Wdg和体重TWt的关系28
- 2.5 饵料组成种类的分子鉴定28-33
- 3 讨论33-36
- 3.1 长蛸性成熟与摄食强度关系33-34
- 3.2 饵料组成34-35
- 3.3 种内互残现象35-36
- 第三章 长蛸多雄交配繁殖策略研究36-45
- 0 引言36-38
- 1 材料和方法38-40
- 1.1 样品采集38-39
- 1.2 DNA的提取与扩增39
- 1.3 数据分析39-40
- 2 结果40-42
- 3 讨论42-45
- 第四章 长蛸孵化与幼体培育45-57
- 第一节 长蛸受精卵采集与孵化45-50
- 0 前言45-46
- 1 材料与方法46-48
- 1.1 采卵器结构46
- 1.2 应用说明及操作过程46-48
- 2 讨论48-49
- 3 小结49-50
- 第二节 长蛸初孵幼体培育与生长研究50-57
- 0 引言50
- 1 材料与方法50-51
- 1.1 亲蛸采捕繁育和孵化50
- 1.2 幼体培育50-51
- 1.3 数据分析51
- 2 实验结果51-55
- 2.1 初孵幼体生物特征51-52
- 2.2 幼体摄食行为与成活率52
- 2.3 幼体生长52-53
- 2.4 幼体饵料效率、摄食率和生长率53-54
- 2.5 幼体鲜重与培养天数的关系54-55
- 2.6 遮蔽物的优劣55
- 3 讨论55-57
- 3.1 幼体遮蔽物的选择55
- 3.2 幼体生长与饵料选用55-56
- 3.3 幼体生长特征和互残现象56-57
- 参考文献57-71
- 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艳萍;;细胞遗传学、分子学评估对CML治疗的意义[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徐波 徐艳秋;浙大果实品质分子学研究全国领先[N];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力;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深层次分子学反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薄其康;长蛸饵料分子学鉴定与人工繁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吴霞;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及分子学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长蛸饵料分子学鉴定与人工繁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235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