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丹白’牡丹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07:16
凤丹白(Paeonia.ostii)牡丹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与药用价值,还有较高的油用价值。因牡丹繁殖周期长、系数低,牡丹新品种培育受到传统育种方式的限制。再生体系的研究为牡丹的高效育种提供可行方法,遗传转化的研究为牡丹性状改良奠定了基础。目前牡丹遗传转化仍存在再生体系不稳定,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实验以牡丹成熟种胚和无菌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成熟以及分化研究,以转化载体含甜菜红素生物合成基因,对牡丹进行农杆菌转化和转化条件筛选,构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胚双元载体,并对牡丹子叶进行农杆菌转化。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中,种胚萌发率为92%,加入腐胺可促使胚苗强壮,也有利于生根。500mg/LGA3浸泡种子48h后,剥取种胚到萌发培养基:改良MS+6-BA0.5mg/L+GA30.5mg/L+Put1.0mg/L,可有效破除休眠。胚苗生长培养基:改良MS+6-BA0.5mg/L+GA30.2mg/L+Put 1.0mg/L。2.诱导愈伤组织试验材料为种胚和子叶,种胚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改良MS(蔗糖100g/L)+6-BA0.5mg/L+PIC2.0mg/L,愈伤组...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外植体的选择
1.2.2 培养基选择
1.3 牡丹再生途径
1.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3.2 器官发生途径
1.3.3 体细胞胚发生
1.3.4 胚胎发生分子机制
1.4 遗传转化技术与诱导表达载体
1.4.1 遗传转化技术
1.4.2 诱导型表达系统
1.4.3 地塞米松诱导系统原理
1.4.4 地塞米松系统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凤丹白再生体系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消毒
2.2.2 种胚萌发
2.2.3 诱导愈伤组织
2.2.4 愈伤组织分化实验
2.2.5 不定芽培养
2.2.6 生根诱导
2.2.7 移栽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胚萌发
2.3.3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2.3.4 愈伤分化
2.4 讨论
2.5 小结
2.5.1 凤丹白种胚离体培养
2.5.2 凤丹白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2.5.3 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
第3章 凤丹白遗传转化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植物材料
3.1.3 培养基及溶液准备
3.2 愈伤组织转化
3.2.1 子叶和愈伤组织预培养
3.2.2 筛选剂与抑菌剂
3.2.3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
3.2.4 侵染方式的筛选
3.2.5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
3.2.6 共培养后处理
3.2.7 筛选培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子叶和胚性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3.3.2 筛选剂的选择与浓度确定
3.3.3 农杆菌浸染浓度与浸染时间的确定
3.3.4 共培养后延迟培养
3.3.5 转化筛选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双元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4.2 双元载体pYB9664 的构建
4.2.1 BoBBMS和 GRLBDS基因合成
4.2.2 BoBBMS和 GRLBDS基因片段回收
4.2.3 双元载体的构建
4.2.4 高效根癌农杆菌的电击转化
4.3 凤丹白牡丹pYB9664 转化
4.3.1 凤丹白愈伤组织预培养
4.3.2 pYB9664 农杆菌活化培养
4.3.3 农杆菌侵染
4.3.4 侵染后处理
4.3.5 筛选培养
4.3.6 分化诱导
4.4 结果与分析
4.4.1 pYB9664 双元载体的构建
4.4.2 转化农杆菌的筛选
4.4.3 子叶转化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凤丹白种子的离体培养
5.2 凤丹白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5.3 遗传转化体系的硏究
5.4 目的基因性状表达
5.5 双元载体pYB9664 的构建与转化
5.6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2079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外植体的选择
1.2.2 培养基选择
1.3 牡丹再生途径
1.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3.2 器官发生途径
1.3.3 体细胞胚发生
1.3.4 胚胎发生分子机制
1.4 遗传转化技术与诱导表达载体
1.4.1 遗传转化技术
1.4.2 诱导型表达系统
1.4.3 地塞米松诱导系统原理
1.4.4 地塞米松系统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凤丹白再生体系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消毒
2.2.2 种胚萌发
2.2.3 诱导愈伤组织
2.2.4 愈伤组织分化实验
2.2.5 不定芽培养
2.2.6 生根诱导
2.2.7 移栽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胚萌发
2.3.3 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2.3.4 愈伤分化
2.4 讨论
2.5 小结
2.5.1 凤丹白种胚离体培养
2.5.2 凤丹白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2.5.3 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
第3章 凤丹白遗传转化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植物材料
3.1.3 培养基及溶液准备
3.2 愈伤组织转化
3.2.1 子叶和愈伤组织预培养
3.2.2 筛选剂与抑菌剂
3.2.3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
3.2.4 侵染方式的筛选
3.2.5 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
3.2.6 共培养后处理
3.2.7 筛选培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子叶和胚性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3.3.2 筛选剂的选择与浓度确定
3.3.3 农杆菌浸染浓度与浸染时间的确定
3.3.4 共培养后延迟培养
3.3.5 转化筛选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双元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4.2 双元载体pYB9664 的构建
4.2.1 BoBBMS和 GRLBDS基因合成
4.2.2 BoBBMS和 GRLBDS基因片段回收
4.2.3 双元载体的构建
4.2.4 高效根癌农杆菌的电击转化
4.3 凤丹白牡丹pYB9664 转化
4.3.1 凤丹白愈伤组织预培养
4.3.2 pYB9664 农杆菌活化培养
4.3.3 农杆菌侵染
4.3.4 侵染后处理
4.3.5 筛选培养
4.3.6 分化诱导
4.4 结果与分析
4.4.1 pYB9664 双元载体的构建
4.4.2 转化农杆菌的筛选
4.4.3 子叶转化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凤丹白种子的离体培养
5.2 凤丹白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
5.3 遗传转化体系的硏究
5.4 目的基因性状表达
5.5 双元载体pYB9664 的构建与转化
5.6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20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820792.html
教材专著